作為宇宙第一大IP,NASA的聯名可謂無處不在:從衣服、鞋子,到手套、抱枕,襪子,能想到的單品基本上都和NASA合作過。
出了這麼多聯名,NASA豈不是賺麻了?也不知道它有多少火箭,是聯名聯出來的!現實是,想和NASA出聯名款,品牌隻要發個郵件獲得授權即可,也不用收取額外的費用,相當于白嫖一個NASA的logo。
那為什麼NASA做這個冤大頭這麼多年?故事還要從多年前,它遭遇的一場公關危機說起。
登月前,遭遇抵制
1969年7月,阿波羅11号登月的前一天,一位名叫拉爾夫·阿伯納西的黑人牧師,舉着一塊巨大的牌子,站在了美國肯尼迪航空中心門口。
牌子上寫着幾行大字:“每天 12 美元養活一名宇航員,我們可以花 8 美元養活一個孩子。”在他後面還跟着500名非裔美國人,和他一起聲讨NASA。
這些人上門抗議的理由很簡單,因為NASA“搶”了他們的錢。
衆所周知,航天科學相當費錢。就拿阿波羅登月計劃來說,從1961年到1972年,NASA的花費高達492.56億美元,尤其1969年,正處于登月的關鍵節點,花費比往常更多。當時“一擲千金”的NASA,和一群窮得叮當響的非裔美國人,形成了強烈對比。
1969年,美國人口普查顯示,非裔美國人的貧困率為 31.1%,白人的貧困率也有9%,平均5個人裡就有2個窮到吃土。
所以當時很多窮人覺得,與其花好幾百億把人送到一塊啥都沒有的破石頭上,不如把這部分錢拿來改善一下國民生活質量,給孩子們買點兒好吃的。
帶頭抗議的牧師拉爾夫·阿伯納西,來頭可并不簡單,他曾是著名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的左臂右膀。
馬丁遇害後,拉爾夫接過了黑人領袖的大旗,繼續和他們眼中“萬惡的資本主義”做對抗。畢竟抗争這麼些年了,經驗還是豐富的。
拉爾夫非常諷刺的拉來了兩頭驢和一輛木闆車,往航天中心門口一放,立馬和身後高大的火箭形成了強烈的視覺沖擊。
一提到花錢,NASA确實尴尬。雖然預算是政府撥的,但政府的錢也是納稅人給的,所以NASA花錢既要滿足政府的要求,又要讓納稅人覺得“沒白養你”,那處境可以說是鼎鍋做帽子——難頂。
史努比救NASA?
誕生于1958年的NASA, 是冷戰時期的産物。誕生之初,它存在的價值不言而喻:太空競賽也是軍備競賽的一部分,想要把蘇聯幹趴下,就要大力扶持NASA!
當時蘇聯已經發射了人類首顆衛星,又完成了人類首次進入太空的曆史壯舉。美國想要扳回一局,隻能在昂貴的登月計劃上孤注一擲。然而出師不利,1967年,阿波羅1号在一次模拟測試中發生了意外,艙内起火,三名航天員全部遇難。
花費如此多的錢,飛船被燒毀,還犧牲了3名航天員。當時人們表達了對NASA強烈的失望和不滿,一種要掀桌子的情緒,彌漫在整個國家。
當時NASA就尋思,這種情緒要是再這樣發酵下去,以後要預算比登月還難。左思右想,NASA決定找一個“吉祥物”,拉近一下和人民群衆的關系。就這樣,背負着“救火”任務的史努比,受邀成了NASA的“形象大使”。
在上個世紀60年代,史努比可是享譽美國的大明星。作為一隻純真善良、愛幻想,卻也勇敢堅毅的狗,它像所有人一樣努力生活:寫作投稿、搭讪女生、幻想自己是一戰時期的王牌飛行員……雖然屢屢失敗,史努比卻從未向生活妥協,還留下了不少富有哲理的“名句”,比如“為什麼我們如此真誠,卻還是失敗了?”“笑對人有益,隻要不笑出人命就好!”
史努比曾為那個年代的美國人,帶去了夢想和勇氣,也因此成了當時最受歡迎的卡通形象。不過對NASA來說,更重要的是,史努比的作者舒爾茨,是“太空計劃”的粉絲,也把史努比塑造成了一個有着太空夢的狗狗。
就這樣,史努比成了“體制内員工”。據說,史努比當選,舒爾茨很高興,甚至都沒跟NASA要版權費。NASA這邊也是大喜過望,把即将升空的阿波羅10号飛船,指揮艙和月球艙的名字分别命名為“查理.布朗”和“史努比”。
登月當天,在走向發射台的途中,當時的太空人之一托馬斯·斯塔福德,特意摸了摸史努比的鼻子,沾沾吉祥物的好運氣,這也成了之後NASA的“傳統文化”。
那次,雖然阿波羅10号在空中出了點小意外,最終還是有驚無險地完成了任務。此後,無論NASA發射什麼火箭衛星,大家總會在鏡頭裡找到史努比的身影,而人們也開始把史努比探索未知、永不言敗的精神,和NASA結合在了一起。
1969年4月,舒爾茨曾更新了一期史努比漫畫,漫畫中史努比成功登月,并激動地喊到:“我打敗了蘇聯!我打敗了所有人!我打敗了那隻還住在我隔壁的蠢貓!”當時這幾句話,應該很能代表美國人的心聲。
當年7月,阿波羅11号登月成功,美國沸騰了,對NASA的支持率也達到了一個高點。可以說,為了挽回航天事業的形象,汪汪隊立大功。
再次“跌落”
不過遺憾的是,NASA的高光時刻也就到此為止了。
成功登月,美國算是在太空競賽中取得了階段性勝利,1991年蘇聯解體,冷戰結束,美國政府也一改大力撒币的土豪模式,進入了賢者時間。
從這張表裡,我們就能知道NASA的預算下跌有多嚴重。NASA的預算,曾占到美國财政預算的4%,然後一路跌到了0.4%,NASA越來越窮了。
拿宇航服來說,NASA現有的宇航服共18套,但隻有11套能用,其中還有4套沒有生命維持系統,也就是說,在太空中能穿的隻有7套,這7套還都超過了15年使用期限。怪不得中國網友會這樣調侃:“要不要我們租你一套航天服穿穿?”
不僅沒衣服穿,NASA已經開始打空間站的主意了。由于運營維護國際空間站的經費不足,NASA打算在2024年之後,對外出售它的使用權。
雖然空間站号稱能撐到2030年,但事實上,因為沒錢維護,一些設備已經出現了老化,甚至是裂痕。有業内人士認為,最多到2028年,它就要成為宇宙危樓了。
NASA一看,預算要是再這麼削減下去,火箭都要成二踢腳了!不行,我得擴大影響力,才有希望争取新預算!撓頭之際,NASA想起了之前通過史努比“刷好感”的成功案例,于是決心整一點别人沒人整過的活。
怒刷存在感,NASA有多努力
2008年,NASA旗下的鳳凰火星探測器登陸火星,在推特上進行了文字直播。你以為當時的推特應該是這樣的:
“鳳凰号開始進入大氣層“
”鳳凰号着陸倒計時“
”鳳凰号登陸成功“
事實上,鳳凰号的直播是這樣的:
“開始進入大氣層,真的好緊張,我正在曆經恐怖 7 分鐘。”
“降落傘一定要順利打開呀,我的訊号仍然可以傳到地球,太驚人了!”
“降落傘開了!!!!!”
“我登陸了!!!”
“歡天喜地!痛哭流涕!我終于到了!”
想要影響力做得好,社交媒體很重要。正是從2008年開始,NASA陸續在大大小小的社交平台上開設了510個賬号!
在社交媒體上,NASA專注做兩件事,一是“炫技”,二是展示機構的日常,讓人們看到它人性化的一面。
于是,我們不但能看到抱着狗的宇航員,還可以看到月球的土,聽火星的風,跟着衛星一起遨遊太空,也能在第一張黑洞照片前,幻想不了解的時空。
2017年,一位名叫斯庫特.凱麗的NASA宇航員,又一次把NASA送上了熱搜。他将在太空中呆上一年,出發之前,他在Reddit上發動态,說大家可以在此期間,問他關于太空生活的任何問題。
雖然此次斯庫特去太空,最重要的任務是科研,但與此同時,在與地球完全不一樣的環境下生活如此之久,也是對人類極限的巨大挑戰。
因此,斯庫特的任務吸引了巨大關注。他那條動态被轉發了19.1萬次,人們在下面問了4萬多個問題。
有人問:“說說太空中那些我們意想不到的事情?”斯庫特說:“你腳底的老繭會脫落,腳底會變得像嬰兒一樣光滑。但我的腳背皮膚變得很粗糙,因為我用腳背前進。”
還有人問:“在太空中,你和同事們會相互惡作劇嗎?”斯庫特回答:“有時候。”馬上又有人問:“是藏伏特加嗎?”
在這些提問者中,最“大牌”的,可能就是前美國總統奧巴馬了,他的問題也相當“不給面子”:“斯庫特,當你從飛船窗口望出去的時候,會不會吓暈?”
通過這一切,很多人意識到,原來宇宙對普通人來說,并沒有那麼遙遠。而他們也開始關注NASA如何用航空技術,改善人類在地球上的生活。
而随着NASA頻頻出現在美國科幻電影、紀錄片中,它也漸漸成了“星辰大海”的代名詞。
網上,一些家長曬出了自家孩子給NASA的手寫信:有人想申請成為“星球保護官”,有人問,怎麼用航天技術給最愛的月亮拍照?在他們幼小的心靈裡,已經有了航天夢的雛形。
而我們在視頻開頭提到的,NASA聯名不收費,其實也是它擴大影響力的計劃。從售價500多美元的名牌連帽衫,到大衆超市裡價格親民的T恤,都能看到NASA的身影。
就這樣,經過多年的努力,NASA從一個被人抵制的冷戰産物,成為了一個人人向往的宇宙第一IP。
如今,全世界有數不清的人,穿着NASA T恤和鞋子,背着印着“藍色星球”logo的包包,走上大街。表面上看,他們是在為品牌和NASA聯名款買單,但實際上,他們難道不是在為人類那個“仰望星空”的夢想買單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