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學陳式太極拳需要學八法五步嗎

學陳式太極拳需要學八法五步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7 14:05:07

陳式太極拳是中華武術的精華,是我國寶貴的傳統文化遺産。它以其獨特的運動方式和風格譽滿武壇,是我國太極拳分支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支。

學陳式太極拳需要學八法五步嗎(要想學好陳式太極拳)1

陳氏太極主要招式

定步雲手涮胯

一、預備式

雙腳并步站立,兩手自然垂于體側,中指在褲縫的位置,沉肩墜肘,下颌微收,脖子輕貼衣領之意,兩肩自然下垂,胸微含猶如歎氣時的狀态。眼睛自然平視。耳聽身後。

二、起勢

雙腿自然屈膝下蹲,胯根内收,身體猶如微微鞠躬狀,力量在兩大腿上,雙手同時從體側向身體前方微雙順纏提起,然後身體微微左轉,右手繼續微微順纏在體前中心線向前上方穿掌至嘴的高度(掌心斜向左上方,指尖斜向前上方),左掌同時向前按出在中心線右肘的高度(掌心斜向右下方指尖斜向右上方)。眼看前方微微偏上。耳聽身後。

學陳式太極拳需要學八法五步嗎(要想學好陳式太極拳)2

三、開式

身體微微右轉、右掌同時逆纏向前微微偏右棚出(掌心向前指尖斜向左上方),左掌同時微順纏向前偏右方微微切出(掌心斜向右上指尖向右前方)。重心移至右腿,左腳微微提起以腳跟裡側輕貼地向左側磴出,要盡可能的把步子開大,盡可能的蹲低,臀部最好略低于膝蓋。眼看左側磴腳的方向。耳聽身後。

四、正式

1、身體微微右轉,微沉右臀,右膝微微順纏打開,同時雙手在整體松沉的基礎上自然外棚。

2、身體右轉,同時蹬右腿合左腿,重心左移;同時穿左掌,沉右掌,兩手如同抱球狀,右掌至中心線下颌的高度,左掌至肋間臍部略偏上,兩手心斜相對。

3、身體左轉,左掌同時逆纏向右上方棚出,高度在右太陽穴的高度(掌心向前微微偏右,指尖向右上),右掌同時順纏向肚臍前中心線切出(掌心向左上,指尖向前微偏下),右肘的方向與右小臂的方向一緻,不可夾或架。

4、身體微微左轉,同時左臀微沉,左膝微微順纏打開,雙手在整體松沉的基礎上微微自然外棚;

5、蹬左腿合右腿,重心右移,同時身體繼續微微左轉,同時穿右掌沉左掌,兩掌心斜相對如同抱球狀,右手在中心線下颌的高度,左手在肋間肚臍偏上一點的高度。

6、身體右轉,同時右掌逆纏向右太陽穴前棚出(掌心向前微微偏右,指尖斜向左上),左掌同時順纏向肚臍前中心線切出(掌心斜向左上,指尖向前略偏下),左肘勁力方向與左小臂一緻,不可夾,不可架。

如此反複練習,重心左右移動算一次。基本要求一組三十次到五十次。每天十組為度。堅持練習,可以快速把胯練開,練活。

學陳式太極拳需要學八法五步嗎(要想學好陳式太極拳)3

太極尺功活腰

一、預備式

兩腳水平打開大概兩步的距離,半蹲,雙手向上托起太極尺到胸前高度。重心在兩腿中間。沉肩墜肘,下颌微收,眼睛自然平視。耳聽身後。

二、左式

1、身體微微右轉,右手往上、往裡擰。同時右膝微微順纏打開,蹬右腿合左腿,重心左移。左腰下沉。

2、重心繼續左移,身體左轉,右手向下擰至肚臍高度,左手往裡裹,右腰下沉。

三、左回式

左膝微微順纏打開,重心微微右移,右手回到預備式位置。

四、右式

1、左手往上、往裡擰。蹬左腿合右腿,重心右移。右腰下沉。

2、身體右轉,重心繼續右移,左手向下擰至肚臍高度,右手往裡裹,左腰下沉。

五、右回式

右膝微微順纏打開,重心微微左移,右手回到預備式位置。然後再到左式,如此循環。

學陳式太極拳需要學八法五步嗎(要想學好陳式太極拳)4

陳式太極拳系統化訓練

1、學架子 (了解規律,熟練套路)

2、正架子 (掌握要求,體現特點)

3、捏架子 (調整姿勢,準确到位)

4、順架子 (順随自然,突出風格)

5、拆架子 (用法明确,變化自如)

6、定架子 (拳架定位,久練自成)

陳氏太極的五個層次

第一層功夫

學習太極拳要求立身中正,虛靈頂勁,松肩沉肘,含胸塌腰,開髋屈膝,達到心氣下降,氣沉丹田。而初學者不可能一下掌握這些要領,但應按照逐式要求的方向、角度、位置、手足運行的路線等進行練習。因此,這一階段對身體各部位的要求不必過于強調,适當地簡化。如對頭和上體要求虛靈頂勁、含胸塌腰,第一層功夫隻要求頭自然端正,立身中正,不前俯後仰、左右歪斜即可,這和初學寫字一樣,隻要筆劃對就行。但練拳時,從肢體上看,動作僵硬,外剛内空,有猛打、猛沖、猛起、猛落,有斷勁、頂勁是正常現象,隻要堅持每天認真練習,一般有半年時間即可熟練拳架,并且随着動作質量的提高,将會逐漸引起内氣在肢體内的活動,即達到外形引内氣的階段。由招熟而逐漸懂勁的過程,為第一層功夫。

第一層功夫在技擊方面達到的效果是很有限的。由于動作不夠協調,運動不成體系,姿勢達不到标準,存在着僵勁、丢勁、頂勁、拳架上有凹凸缺陷處,内氣僅有感覺,不能一氣貫通,發出來的勁,不是起于腳跟行于腿,主宰于腰,而是一節飛躍到另一節的零斷勁。所以第一層功夫練拳适應不了技擊。如與不會練武者較量,尚有一定靈活性,雖用不巧,但知道引進落空,有時偶然把對方發出,自己卻難以保持身體的平衡。所以稱為“一陰九陽根頭棍”。

何為陰陽?按練習太極拳來說:虛為陰,實為陽。陰與陽,是對立的統一、缺一不可,二者又可以互相轉化,把二者按十份計算,練到陰陽相等,即為伍陰五陽,這也是練習太極拳的成功标準。第一層功夫“一陰九陽”,剛多柔少,陰陽很不平衡,不能做到剛柔相濟,運用自如。所以,在第一層功夫期間,對逐式的技擊含義不必追求。

第二層功夫

第二層功夫初期的技擊表現與第一層的技擊表現一樣,實用價值不大。第二層功夫末期已經接近第三層功夫,尚有一定的技擊作用。下面按照第二層功夫中期階段的技擊表現進行介紹(以下第三、四、五層功夫都按中期階段的技擊表現進行介紹)。

推手和練拳是分不開的,練拳時存在什麼問題,在推手時就會出現什麼破綻,給對方以可乘之機。所以太極拳要求周身相随,切勿妄動。推手時要求“棚捋擠按需認真,上下相随人難侵,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量撥千斤”。第二層功夫是尋求内氣貫通、調整身法、達到節節貫通的階段,而調整身法的過程就是妄動,因而在推手時還無法指揮如意,對方會專門尋找這些薄弱環節,或者故意誘使你産生頂、匾、丢、抗的毛病而出奇制勝。因為推手時對方的進攻會給你調整身法的時間,而是利用你的缺陷,乘隙而入,使你受力失重,或被迫退步,勉強地化去來力。當然,如果對方進攻速度較慢,勁力短,進逼不緊,給了調整身法的餘地,你也能比較理想地化掉對方的進攻。總之,第二層功夫期間,不管進攻合走化都是勉強的,往往是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此時尚未完全達到舍己從人,随機應變,雖能走化,但還易出現丢匾和頂抗等毛病。因此,在推手時不能按棚捋擠按的次序進行,所以說:“二陰八陽是散手”。

學陳式太極拳需要學八法五步嗎(要想學好陳式太極拳)5

第三層功夫

第三層功夫基本掌握了陳式太極拳内外要求和運動規律,有了自我糾正的能力,動作比較自如,内氣比較充足。這是需進一步了解拳勢的技擊含義和使用方法,要多練推手,檢驗拳架、内力和發勁,以及化勁的質量。如拳架能适應對抗性的推手,則證明掌握了拳架要領,進一步下功夫就會更加充滿信心。這時可加大運動量,增加一些輔助練習,如抖大杆子,以及刀、槍、劍、棍等器械和單勢發勁,這樣練習兩年時間,一般即可進入第四層功夫。

第三層功夫雖然内氣貫通,動作比較協調,在不受外界幹擾,自己練習的情況下,内外也能夠合一,但内氣還是比較薄弱,肌肉的活動與内髒器官之間建立的協調關系還不夠穩固。因此,在對抗性推手和技擊時,遇到一般比較輕緩的進攻能夠舍己從人,随機應變,因勢利導,引進落空,避實擊虛,運化自如。而一遇勁敵,就會感到棚勁不足,有欲将身法壓匾之意(有可能要破壞不偏不倚、八面支撐、立于不敗之地的身法),尚不能随心所欲,亦不能如拳論中所說的那樣“出手不見手,見手不能走”。引進和發出對方,也往往生硬和勉強。所以說:“三陰七陽猶覺硬”。

第四層功夫

第四層功夫是由中圈而至小圈階段,功夫已顯高深造詣,接近成功。對具體練習的方法、動作要領、逐勢的技擊含義、内氣運行,以及注意事項、呼吸與動作的配合等,都已完全掌握。但練習中還應注意,伸手邁步都須有臨敵之意,即假設周圍都是敵人。一招一勢,要連綿貫穿、周身相随,承上啟下皆有中氣收放、宰乎其中,練拳時“無人如有人”。其練習内容(如拳、器械等)與第三層功夫相同,隻要堅持不懈,一般三年時間即可進入五層功夫。

第四層功夫在技擊方面與第三層差别很大。第三層功夫是化掉對方進攻的力,解除本身的矛盾,使自己主動對方被動,而第四層功夫則可以連化帶發。其原因是,内勁已經非常充足,意氣換得靈,周身組成的體系比較鞏固。因此在推手時,對方的進攻威脅不大,觸着即便換身法,很容易地将其來力化掉,表現出随人之動而不斷改變方向,不丢不頂,内部調整,處處意在人先,動作小,發勁幹脆,落點準,威力大的特點。所以說:“四陰六陽顯好手”。

第五層功夫

第五層功夫是由小圈而至無圈,有形歸無迹階段。拳論中說:"一氣運來志無停,乾坤正氣運鴻蒙,運到有形歸無迹,方知玄妙在天工"。第五層功夫期間,動作已經非常活順,内勁十分充足。但需要精益求精,仍然是費一日之功力,即可得一日之成效,直至身體空靈,變化無端,内有虛實變換,外面看不見,這才是完成了第五層功夫。

在技擊方面達到剛柔相濟,松活彈抖,周身處處皆太極,一動一靜俱渾然。身體各部位都相當靈敏,周身無處不似手,挨着何處何處擊,蓄發相變,八面支撐。所以說:“唯有五陰并五陽,陰陽無偏稱妙手,妙手一着一太極,空空迎化歸無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