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兩旁,随時撒種,随時開花,将這一徑長途,點綴得香花彌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着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也不是悲涼。
1999年的今天
冰心先生與世界告别
現在
便讓我們走進她的文學世界
感受“生命的哲學”
寄
小
讀
者
(節選)作者:冰心
親愛的小朋友:
八月十七的下午,約克遜号郵船無數的窗眼裡,飛出五色飄揚的紙帶,遠遠地抛到岸上,任憑送别的人牽住的時候,我的心是如何的飛揚而凄恻!
癡絕的無數的送别者,在最遠的江岸,僅僅牽着這終于斷絕的紙條兒,放這龐然大物,載着最重的離愁,飄然西去!
船上生活,是如何的清新而活潑。除了三餐外,隻是随意遊戲散步。海上的頭三日,我竟完全回到小孩子的境地中去了,套圈子,抛沙袋,樂此不疲,過後又絕然不玩了。後來自己回想很奇怪,無他,海喚起了我童年的回憶,海波聲中,童心和遊伴都跳躍到我腦中來。我十分地恨這次舟中沒有幾個小孩子,使我童心來複的三天中,有無猜暢好的遊戲!
我自少住在海濱,卻沒有看見過海平如鏡。這次出了吳淞口,一天的航程,一望無際盡是粼粼的微波。涼風習習,舟如在冰上行。到過了高麗界,海水竟似湖光。藍極綠極,凝成一片。斜陽的金光,長蛇般自天邊直接到闌旁人立處。上自穹蒼,下至船前的水,自淺紅至于深翠,幻成幾十色,一層層、一片片地漾開了來。……小朋友,恨我不能畫,文字竟是世界上最無用的東西,寫不出這空靈的妙景!
八月十八夜,正是雙星渡河之夕。晚餐後獨倚闌旁,涼風吹衣。銀河一片星光,照到深黑的海上。遠遠聽得樓闌下人聲笑語,忽然感到家鄉漸遠。繁星閃爍着,海波吟嘯着,凝立悄然,隻有惆怅。
十九日黃昏,已近神戶,兩岸青山,不時的有漁舟往來。日本的小山多半是圓扁的,大家說笑,便道是“饅頭山”。這饅頭山沿途點綴,直到夜裡,遠望燈光燦然,已抵神戶。船徐徐停住,便有許多人上岸去。我因太晚,隻自己又到最高層上,初次看見這般璀璨的世界,天上微月的光,和星光、岸上的燈光,無聲相映。不時的還有一串光明從山上橫飛過,想是火車周行。……舟中寂然,今夜沒有海潮音,靜極心緒忽起:“倘若此時母親也在這裡……”我極清晰地憶起北京來。小朋友,恕我,不能往下再寫了。
一九二三年八月二十日,神戶
朝陽下轉過一碧無際的草坡,穿過深林,已覺得湖上風來,湖波不是昨夜欲睡如醉的樣子了。——悄然地坐在湖岸上,伸開紙,拿起筆,擡起頭來,四圍紅葉中,四面水聲裡,我要開始寫信給我久違的小朋友。小朋友猜我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水面閃爍着點點的銀光,對岸意大利花園裡亭亭層列的松樹,都證明我已在萬裡外。小朋友,到此已逾一月了,便是在日本也未曾寄過一字,說是對不起呢,我又不願!
我平時寫作,喜在人靜的時候。船上卻處處是公共的地方,艙面闌邊,人人可以來到。海景極好,心胸卻難得清平。我隻能在晨間絕早,船面無人時,随意寫幾個字,堆積至今,總不能整理,也不願草草整理,便遲延到了今日。我是尊重小朋友的,想小朋友也能尊重原諒我!
許多話不知從哪裡說起,而一聲聲打擊湖岸的微波,一層層地沒上雜立的潮石,直到我蔽膝的氈邊來,似乎要求我将她介紹給我的小朋友。小朋友,我真不知如何地形容介紹她!她現在橫在我的眼前。湖上的月明和落日,湖上的濃陰和微雨,我都見過了,真是儀态萬千。小朋友,我的親愛的人都不在這裡,便隻有她——海的女兒,能慰安我了。Lake Waban,諧音會意,我便喚她做“慰冰”。每日黃昏的遊泛,舟輕如羽,水柔如不勝槳。岸上四圍的樹葉,綠的,紅的,黃的,白的,一叢一叢的倒影到水中來,覆蓋了半湖秋水。夕陽下極其豔冶,極其柔媚。将落的金光,到了樹梢,散在湖面。我在湖上光霧中,低低地囑咐它,帶我的愛和慰安,一同和它到遠東去。
小朋友!海上半月,湖上也過半月了,若問我愛哪一個更甚,這卻難說。——海好像我的母親,湖是我的朋友。我和海親近在童年,和湖親近是現在。海是深闊無際,不着一字,她的愛是神秘而偉大的,我對她的愛是歸心低首的。湖是紅葉綠枝,有許多襯托,她的愛是溫和妩媚的,我對她的愛是清淡相照的。這也許太抽象,然而我沒有别的話來形容了!
小朋友,兩月之别,你們自己寫了多少,母親懷中的樂趣,可以說來讓我聽聽麼?——這便算是沿途書信的小序。此後仍将那寫好的信,按序寄上,日月和地方,都因其舊,“弱遊”的我,如何自太平洋東岸的上海繞到大西洋東岸的波士頓來,這些信中說得很清楚,請在那裡看罷!
不知這幾百個字,何時方達到你們那裡,世界真是太大了!
一九二三年十月十四日,慰冰湖畔,威爾斯利
以上兩篇均摘自《寄小讀者》通訊七
朗讀者:房渭平
冰心·詩意人生
冰心,出生于1900年10月5日,原名謝婉瑩,其父謝葆璋是一位參加過甲午戰争的愛國海軍軍官。冰心在海浪、艦甲、軍營中,度過了着男裝、騎馬、射擊的年少生活。
1919年8月,19歲的少女謝婉瑩用筆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壺”之意),發表了人生第一篇反映社會現實的“問題小說”:《兩個家庭》。“是五四(指五四運動)這道電光、這聲驚雷把我‘震’上了寫作的道路!”冰心說。
△冰心回憶“五四”手稿
1920年~1923年,冰心筆下出現随感(《笑》《山中雜感》等)和小詩(《繁星》《春水》),這兩種文字形式發表出來時有些石破天驚,給讀者以全新甚至陌生的感受,自古典文學中脫穎而出的現代美,短小的詩行中流露出的抒情哲理,令當時男女青年為之傾倒。
我自己寫《繁星》和《春水》的時候,并不是在寫詩,隻是受了泰戈爾《飛鳥集》的影響,把自己許多“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個集子裡而已。——冰心
△冰心與吳文藻
1923年,冰心赴美留學,在搭乘的郵輪上認識了終身伴侶——吳文藻(1901~1985年,江蘇江陰人,社會學家)。初見時,吳文藻不僅沒有阿谀之詞,反而質問冰心:“有幾本評論拜倫和雪萊的書,都是英美著名的評論家寫的,你看過沒有?”當冰心回答“還沒讀過”時,吳文藻爽直地勸說:“你學文學的,這些書你都沒看!這次出去,要多讀一些書,如果不趁在國外的時間,多看一些課外的書,那麼這次到美國就算是白來了!”
這些話給冰心留下深刻印象。她把旅途和異邦的見聞寫成散文寄回國内發表,結集為《寄小讀者》,至今聲譽不衰。1929年6月15日,冰心與吳文藻在燕京大學臨湖軒舉行婚禮,自此相守半個多世紀。
△冰心一家
冰心說,“生命從八十歲開始。”果真如此,在《關于女人》《小橘燈》《櫻花贊》《再寄小讀者》等作品的創作基礎上,她在80歲之後依舊筆耕不辍,升華“愛的哲學”。
正像評論家所說,冰心的創作,“具有柔和細膩的筆調、微帶憂愁的色彩、委婉含蓄的手法和清新明麗的語言”,這些構成了她藝術風格的基本特色。她的作品,“總是情感勝于事實,以情動人,用溫柔的情思和淡淡的憂愁感染讀者,把讀者帶進詩一般美妙的境界”。那種清麗、自然夾雜着古漢語韻味的語言,那些具有鮮明藝術特點與個人叙述風格的文體,即“冰心體”。
△冰心與巴金
巴金和冰心有着70年的深厚友誼,彼此精神扶持直到耄耋之年。當年冰心為巴金捎去紅參時,巴金感慨:“我需要的是精神養料……你的友情倒是更好的藥物,想到它,我就有巨大的勇氣。”冰心則在回信中說:“關于這一點,你有着我的全部友情。”
一代代的青年讀到冰心的書,懂得了愛:愛星星,愛大海,愛祖國,愛一切美好的事物。我希望年輕人都讀一點冰心的書,都有一顆真誠的愛心。——巴金
作家王蒙說:“在遇到困擾的時候,在焦躁不安的時候,在悲觀失望的時候和陷入鄙俗的泥沼的時候,想想冰心,無異一劑良藥。那麼今後呢?今後還有這樣大氣和高明、有教養和純潔的人嗎?偉大的古老的中華民族,不是應該多有幾個冰心這樣的人物嗎?”
1999年2月28日,冰心在北京逝世,享年99歲。“有了愛就有了一切。”這是她的世紀囑托。
資料來源:“央視新聞”微信公衆号
今日話題
你是否讀過冰心的其他作品?
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
你的“生命感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