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敦煌藏經洞發現時間

敦煌藏經洞發現時間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3 15:10:34

敦煌藏經洞發現時間(敦煌藏經洞未解之謎)1

敦煌藏經洞發現時間(敦煌藏經洞未解之謎)2

本圖來源于:澤廬書畫

文 章 内 容 引 導

敦煌藏經洞發現時間(敦煌藏經洞未解之謎)3

敦煌書法

敦煌因曾經的輝煌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聞名于世,在我國古代曆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反映了我國近千年的文化和藝術的發展。

敦煌藏經洞數萬卷古代文書引起了各科探索者和研究者的高度重視,敦煌書法的出土對研究我國古代書法藝術的發展史和藝術價值,特别是隋唐,乃至魏晉、秦漢書法藝術發展史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貢獻。

敦煌藏經洞發現時間(敦煌藏經洞未解之謎)4

1900年5月,在敦煌莫高窟發現一間秘密複室,層層疊疊,堆滿了各種各樣的經卷文書和繡畫法器。

當時一些文人聞訊後,懇請地方政府斥資将它們運到省城妥善保管,但由于缺少四五千兩銀子的運費,隻好作罷。1904年3月,敦煌縣長下令責成王道士把密室封閉起來,想不到王道士并未執行,于是發生了外國探險者的盜劫行為。英人斯坦因,1907年到敦煌,利用欺騙手段賄通王道士,花七個晚上挑選了文書卷子和繪畫繡品共二十四箱,通過印度運往倫敦,現藏英國國家圖書館,總數約一萬二千卷。

法人伯希和,1908年在洞裡蹲了三個星期,“凡精品則任何代價所不惜”席卷而去。文書部分現藏巴黎國民圖書館,總數約五千卷。

爾後,沙俄的奧登堡也劫去約一萬卷藏品,現藏俄羅斯科學院東方研究所聖彼得堡分所。

1909年,伯希和攜帶部分精品出示端方、羅振玉和王俊仁,引起中國學者的極大關注,于是,由學部給蘭州制台拍一電報,責令不許外人購買,并不論全、殘均解京收藏,現有一萬餘卷藏于北京圖書館。在學部收取劫餘經卷時,王道士還藏匿了一部分。

1911年10月,日本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來到敦煌,就買去了其中的三百餘卷。

《大般涅槃經迦葉菩薩品第十二》

敦煌藏經洞發現時間(敦煌藏經洞未解之謎)5

敦煌藏經洞發現時間(敦煌藏經洞未解之謎)6

敦煌藏經洞發現時間(敦煌藏經洞未解之謎)7

敦煌遺書的幅式主要有三類:一是長卷,個别的卷尾裝一木軸,由一張張高低寬窄大緻相等的紙張連接起來。

最長的《金剛經注》達九十九英尺,《法華經文疏》達九十九英尺。二是蝴蝶裝的冊子,這類文書都是兩面書寫的,在對折的中縫線上塗以糨糊,然後一張張粘貼起來,裝成冊子,有方形的,也有長方形的。

三是散頁,一張一張,大多是圖案、信件、收據和契約之類。這三類樣式中長卷最多,因此人們習慣把敦煌遺書稱作卷子。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敦煌藏經洞發現時間(敦煌藏經洞未解之謎)8

敦煌藏經洞發現時間(敦煌藏經洞未解之謎)9

敦煌遺書的紙張多制于北方,其原料因地制宜,主要為麻、楮皮和桑皮。不同時期的用料也不盡相同,晉和六朝多是麻紙,隋唐除麻紙外,有楮皮紙和桑皮紙,五代時以麻紙居多。

敦煌藏經洞發現時間(敦煌藏經洞未解之謎)10

用紙最講究的屬隋到唐天寶年間,不僅捶搗得很光滑,而且大多還經過潢染,甚至加蠟砑光,成為硬黃紙。

隋以前的字體有隸書特征,偏扁,因此每行字數較多,三十字上下的很普遍,唐代的一般為二十字左右,吐蕃和北宋初期紙質最差,行數也開始增加,字寫得小而密集,多少沒有定規。

敦煌經卷保存完好無損的原因:

“紙無千年之壽”,但敦煌所出之經卷,由于在石室内封存多年而避免了光照破壞、空氣氧化、水分影響等諸多不利因素。

加上原料及制造處理得當,從而保存得相當完好,而且又未經後人裝裱,所以基本保存了原貌。

書法經卷

作品欣賞

敦煌藏經洞發現時間(敦煌藏經洞未解之謎)11

敦煌藏經洞發現時間(敦煌藏經洞未解之謎)12

(以上圖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敦煌藏經洞發現時間(敦煌藏經洞未解之謎)13

敦煌遺書的封存之謎?

對于敦煌遺書被封存之謎,學術界有五種說法:"避難說"、"廢棄說"、"廢佛說"、圖書館說"以及"供養說"。這幾種說法中,最流行的是"廢棄說"與"避難說"。

當地的僧人們為了避免戰亂破壞典籍,就修建了一個隐蔽的藏經洞,把珍貴的文書封存起來。(雖然這些說法都有道理,但都沒有确切的證據來證明,因此被封存的敦煌遺書之謎尚未解開)

敦煌遺書以其自身的魅力,表現出極強的生命力和藝術價值,它是中國國家圖書館四大“鎮館之寶”之一,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絢麗瑰寶。

敦煌藏經洞發現時間(敦煌藏經洞未解之謎)1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