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吳道子的畫還注重線條筆法

吳道子的畫還注重線條筆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9 09:10:41

吳道子,是繁榮的唐代繪畫藝術的代表人物之一,是中國繪畫史上最負盛名的繪畫大家,被後人推崇為“畫聖”。宋代蘇轼說:“詩至杜子美,文至韓退之,書至顔魯公,畫至吳道子,而古今之變,天下之事畢矣。”吳道子的繪畫雖是由張僧繇等大家發展而來,卻青出于藍勝于藍:“至其變态縱橫與造化相上下,則僧繇不能及也。”吳道子吸收了各時期繪畫藝術的精華,形成了世人皆知的“吳家祥”新風格,以現代人的眼光将他的經曆重置于他所生活的時代,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對于研究“百代畫聖”繪畫風格的形成原因有着十分重大的意義。探究吳道子繪畫用筆的特點,無疑從其白描人物着眼。

吳道子的畫還注重線條筆法(吳道子用筆的發展變化及特色是什麼)1

《送子天王圖》送子天王圖整體

1、吳道子早年用筆

《畫鑒》裡評價吳道子“早年行筆細差”。細差,就是平日我們說的行筆比較細,筆力弱。這是因為早年吳道子學衛協、顧恺之、陸探微、張僧繇等,還沒有從擺脫前人的藩籬,所以在用筆上處于“差細”階段。此時他使用的線描主要是遊絲描和鐵線描。《畫鑒》曾提到“唐吳道玄早年常摹恺之畫,位置筆意,大能仿佛。”也就是說,吳道子對顧恺之的高古遊絲描和鐵線描早已爛熟于心,更是爛熟于手,怪不得後人以為吳道子的畫是顧恺之的真迹,而高古遊絲描的特點如春蠶吐絲,遒勁而又細密連綿,比起鐵線描更為細密,鐵線描的特點是用筆均勻,遒勁,但無粗細變化也是其特點之一。

2、吳道子中年用筆

《畫鑒》中說:“吳道子中年行筆磊落揮霍,如莼菜條。”莼菜條是指莼菜的葉柄或花柄,特點是上粗下細,圓柔而富有彈性。這種筆法,袁有根先生在《吳道子研究》一書中解釋為一種篆籀筆法,中鋒行筆,有不明顯的粗細變化,遒勁而富有彈性。這種線描手法在其他之前畫家的作品中并沒有出現過,是吳道子根據作畫時具體需要而自己創造出來的。除了莼菜條描,蘭葉描也大量的應用于他的畫作中。不僅吳道子的《送子天王圖》(見圖)使用了蘭葉描,吳道子傳派高手武宗元《朝元仙仗圖》、李公麟的《維摩诘演教圖》中也都使用了蘭葉描,因此可以肯定蘭葉描是吳道子所創。張彥遠在《曆代名畫記·論畫六法》中說吳道子:“筆迹磊落,肆意于牆壁。其細畫又甚稠密。此神異也。”用磊落來評述吳道子的畫,把吳道子在作畫時那種筆走龍蛇、駕輕就熟的的速度感和力度感體現的十分到位。至于細畫又甚稠密則又是一種新的畫法,可見此時吳道子的繪畫已經到了成熟時期。

吳道子的畫還注重線條筆法(吳道子用筆的發展變化及特色是什麼)2

《送子天王圖》局部

吳道子的畫還注重線條筆法(吳道子用筆的發展變化及特色是什麼)3

《送子天王圖》局部

3、吳道子天寶中後期用筆

吳道子在天寶中後期,曾經在長安興善寺、洛陽城北老君廟繪制壁畫,吳道子在興善寺畫《地獄變相圖》時,“京都屠沽漁罟之輩,見之而懼罪改業者,往往有之,率皆修繕”,由此可見吳道子畫中内容生動真切,畫工更是登峰造極才,不然怎能達到如此教化民衆的效果。同時期,玄宗命五十多歲的吳道子嘉陵江去寫生。回到長安,吳道子傳奇般的在沒有草稿的情況下一天就畫出了嘉陵江美景。唐玄宗評價吳道子筆下的嘉陵山水雖是一日完工,但卻和李思訓用了數月才完成的作品皆盡其妙,可見吳道子的用筆已經達到了“随心所欲不逾矩”的程度,用筆全随心中所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