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第五課《守株待兔》,是一篇小古文。複習時,字、詞、句、篇的學習,字義、詞義是關鍵。因為把基礎的東西弄懂了,句和篇章的理解就簡單了。
一、字:
1.我會寫:
要求會寫的字有九個——守、株、待、宋、耕、觸、頸、釋、其。
在思維導圖中,我隻展示了易寫錯的三個字:
“耕”、“頸”、“株”,注意“耕”的第六筆和“株”的第三筆都是點。
2.多音字:(見導圖)
3.形近字要區别:
冀——翼;
待——侍。
二、字義詞義的理解:
字義:
先看圖,理解題目的意思。
接着看圖理解“株”和“耒”的意義。
做進思維導圖的字義有七個:
株:樹樁。
走:跑。
因:于是。
釋:放下。
冀:希望。
複:再,又。
身:自己。
三、全文内容和中心主題:
《守株待兔》講的是古時候一個種田人,偶然得到一隻撞死在樹樁上的野兔,從此他丢下鋤頭,整天守在樹樁旁邊等着,結果再也沒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通過學習,小朋友們要懂得,對意外的收獲不要存有僥幸心理,不勞而獲是不可能的。
這張全文思維導圖,注重了字的學習,詞意的理解和全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理解,剩下來的斷句,句意和全文句子的串講,就請小朋友們自己完成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