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論語十二章中不慕名利

論語十二章中不慕名利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5 14:55:02

4.25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1)。”

論語十二章中不慕名利(論語求知子曰)1

【注釋】

(1)楊伯峻:德不孤,必有鄰,《易 系辭上》說:“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又《乾 文言》:“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這都可以作為“德不孤”的解釋。

錢穆:鄰,親近義。德字有兩說。一指修德言。人不能獨修成德,必求師友夾輔。一指有德言。有德之人縱處衰亂之世,亦不孤立,必有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之鄰,如孔子之有七十二弟子。今采下一說。

論語十二章中不慕名利(論語求知子曰)2

【譯文】

楊伯峻先生譯文:孔子說:“有道德的人不會孤單,一定會有[志同道合的人來和他做]夥伴。”

錢穆先生試譯:先生說:“有德之人,決不會孤立,必然有來親近他的人。

陳曉芬譯文:孔子說:“有德之人不會孤單,必定會有與他親近的人。”

論語十二章中不慕名利(論語求知子曰)3

【求知】

這段文字強調了一個“德”字,一個人隻要有德,就不愁沒人親近。所以,德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德,自然是指孔子所賦予君子的哪些主要品格,仁、義、信、孝、悌、忠等等。儒家所謂的學,其主要對象就是德,不單指文化知識。比如,《弟子規》中: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就将學文放在了最末一位。

《為政篇》中: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拱之。”這段文字的意思是說,天子如果以德治天下,諸侯與天下百姓歸之,就如同天上衆星環繞着北極星一樣。這可以看作“德不孤,必有鄰”的一注腳。

我的意見,錢穆先生所引“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作為“德不孤”的注解,還有不盡妥帖之處。孔子的意思不僅是好德之人親近有德的人,全天下的人終會歸向有德之人,好德者如此,不好德者也會如此。并不是要将人群分為好德與不好德的兩類。

德是團結人心,使天下得治核心力量。所以,君子要終身好德、學德,君王要守德來治理天下。孟子繼承孔子的這一思想,力主君王實行德治與仁政。

論語十二章中不慕名利(論語求知子曰)4

【參考文獻】

楊伯峻 《論語譯注》

錢 穆 《論語新解》

陳曉芬 《論語譯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