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木橋的人回來總是對我說,木橋如何美,所以遊木橋一直是我的夢想,苦于找不到機會成行,近日有幸應人之邀,興奮之情溢于言表。由于是盛夏季節,趕了個大早,趁着早晨的涼爽向木橋進發。
木橋屬五祖鎮管轄的一個行政村,距離黃梅縣城約二十多公裡路程,車子很快穿過五祖鎮,又沿着龍砰水庫彎彎曲曲的沿山公路蜿蜒前行。車窗外,隻見那綠油油的青山倒挂在垅坪水庫中,一陣風來,被揉碎的倒影在水中晃悠,顯得風情萬種。火辣辣的太陽把金光投向水面,波光粼粼,就像無數個金币掉進了水庫;西面的山頂上裸露出的很大一片花崗岩石,像碩大的瀑布挂在山中。
來過龍潭的遊客都說到了木橋沒去龍潭,就沒有看到真正的木橋之美。我們在導遊的帶領下,沿着木橋河順河床向上而行,路的另一邊是大小不一的片片田野,農田裡的秧苗綠油油的一片,像蛇一樣彎曲的路面上鋪着零星的石塊,間隔不了幾十米就有石條壘成的台階,多少年來被來來往往人們的腳步磨得光亮,在陽光的照射下閃耀着銀色的光芒。漸往山裡去,我們被山上的景色所吸引,路兩邊開着不知名的野山花,空氣中飄逸着沁人心脾的花香,風裡響着盛夏的聲音。蟬聲的高低起落,應和着風來風往。不知名的鳥語,或清脆,或細切,一句一句,酬答于密葉之間。樹上和野騰上長着一串串的野果,有大有小,有黃色的,青色的,小的好像叫六凍,大點的會是什麼樣呢?我仔細打量着,在我苦想之時同來的小李告訴我這是野柿子。“哇,好大一片芭茅林”,走在前面的人驚叫着,隻見整個山弄中一眼望不到頭的芭茅林,拽着它那紫色和淡黃色的花朵在随着山風慢慢地搖曳着,此刻,它們都伫立在盛夏的光陰裡,靜靜地反射着一片綠色的光芒,它們在發着以沙沙葉語和吐着野草花的淡淡芳香,風靜的片刻,它們停止說話,靜靜地看着身旁一隻隻翩跹起舞的多彩蝴蝶。
前方的一塊巨石伫立在我的面前,在巨石的上方建有一座涼亭,隔着巨石就能聽見轟隆隆水的響聲,啊,龍潭到了,龍潭真的到了,我興奮得顧不上天氣炎熱給我帶來的疲乏,跑步登上涼亭,涼亭是觀賞龍潭的至高點,眼前的美景美不勝收,龍潭的四周被層層疊疊,蔥蔥籠籠山林所複蓋,它就隐蔽在深深的山峪中,山林中不時傳來不知名鳥兒的歡唱聲,和龍潭的水聲溶合在一起,就像一曲美妙的神音在大合唱,回蕩在山峪之中;龍潭有上下兩個潭,隻見一河清泉從百餘米山溝岩石上傾瀉而下,瀑布般落入第一層潭中,并在潭中行成小小的旋渦,再由第一潭傾瀉到底下的第二潭,發出轟隆的聲音,并形成了迷人的瀑布景觀,瀑布噴射出的水珠在太陽的照射下,發着七彩光芒。到潭邊的路比較陡險,我扶着山石慢慢挪到潭邊,綠色潭水深不見底,四周泛着波光閃閃的漣漪,在潭水的邊緣竟遊着一些小蝌蚪,它們也許害怕我這陌生人,這幫小精靈一搖尾巴遊進深水中,不一會兒又調皮地遊到岸邊。
在龍潭邊有一座小廟,叫周公廟,聽導遊介紹,此廟是為了紀念一周姓小孩而建,傳說在很久以前有一周姓在龍潭邊玩耍,一不小心便掉進潭中,等村人趕來潭邊打撈時,說來也怪村人沒打撈到小孩遺體,卻打撈到了他的頭發,如是村人就将小孩的頭發埋在龍潭邊,并修了墓,不日墓邊就長出一棵大樟樹,于是村人覺得此事稀奇,就将樟樹砍了鋸成三段,請雕刻藝人雕做三個菩薩,放在龍潭下遊的三個廟宇中供奉着,在災年的時候人們将它擡着求雨,可這三具菩薩也就像小孩子的脾氣一樣,有時求雨不下雨隻刮風,有時隻打雷不下雨,有時求啥有啥。也許這小孩就是來人間同人們開開玩笑的神仙。
木橋的美吸引了不少文人騷客前來遊覽,黃梅鄉土詩人呂宇去年秋遊時寫的贊美詩篇,“ 大别山中雨色新,龍潭河畔木橋村。野花紅葉雙飛鳥,本是深秋疑似春。 皆妙境,遍山珍,垅坪水美勝香濱。誰能共我茅廬住,願做牽牛種地人。”
木橋,是遺落人間的仙境,是未經梳妝的美人,她素雅清純,靓麗迷人。
本文為頭條号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鄉野黃梅》由黃梅縣作家協會、鄉野黃梅共同承辦。她立足黃梅,服務大衆,傳播文化,記憶鄉愁,搭建橋梁,服務經濟發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