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當代上班族,幾乎每個人都經曆過“工作郵件到底怎麼寫”的日常困境:口吻過于軟萌/歡快,顯得太親密不夠莊重,但如果把語氣詞和波浪線全都剔掉,又有點像發号施令;同樣是“謝謝”兩個字,感歎号、句号、不帶标點符号,每一種表達的含義都不太一樣;有時候急匆匆寫完一封郵件,檢查的時候才意識到是要發給領導的,趕緊又換成小綿羊語氣重寫一遍……比考試寫八百字小作文還緊張。如果以難度和耗時而言,寫郵件本身簡直就是一項工作:寫得好并不會有人誇獎,寫得不好卻會有人批評。
工作郵件的吃力不讨好現象并不是個例,今年八月,Adobe 就在一篇關于電子郵件的報告中總結了“最不招人喜歡的職場郵件短語”,超過 1000 位受訪者一共選出了 9 個句子,包括“不确定你是否看到了我的上一封郵件”“根據我上一封 Email”“如之前的溝通的”“有啥新進展嗎?”“不好意思我又發了一遍”,等等。
Adobe 的報告裡并沒有明說,這幾句話為啥不招人待見。單獨看文字的話好像也挺正常,并沒有什麼讓人不快之處。不過上個月,搞笑社區 9GAG(一個由用戶上傳搞笑圖片的社交媒體網站)出現的一個類似的帖子,倒是把原因解釋得挺清楚的:對于資深職場人士來說,這些句子都是“Office Email Lingo”(lingo 的意思是“隐語”或“行話”),用得多了,你就會越來越深刻地體會到,“它們還有另一層意思”。
比如說,Adobe 那份榜單裡的第二名“per my last email(根據我上一封郵件)”,帖子裡給的真實版潛台詞是“你最好重看一遍全文,就不會問出這種傻問題了”,又比如,排名第七的“as previously stated(正如我之前說的)”,其實内心戲應該是“别光看前兩行,把來往郵件看完,你就會發現你問的傻問題我早就回答了 OK?”
其他的一些靈魂翻譯還包括:
“Thanks in advance”
“Let me clarify”
“Hope this helps”
“It has been brought to my attention”
(當然了,翻譯很難表達出原文那種微妙的語氣,如果你想看完整版,可以移步這裡。)
現在你應該明白,為什麼這些句子不太受職場人士歡迎了:表面上有禮有節,其實拐彎抹角、綿裡藏針,用過的人肯定秒懂,所以收到它們的時候,心裡當然不會很痛快。Business insider 在一篇博文裡,把它們統稱為 passive aggressive(被動攻擊),某種程度上你可以理解成職場裡的小型“消極抵抗”,就跟我們日常談話裡的“恕我直言”“我不是針對你”“你要這麼想我也沒辦法”差不多,都屬于“彬彬有禮地惹人生氣”那一類。
首先,如果你是發件方,假如穩妥起見,你可以避開這些句子,畢竟發的人也許無意,但看的人可能卻是有心(有些網友反饋說自己“真沒那意思”,也有人覺得全中)。但如果某件事情不用它們就說不明白,或者你知道收件人并不會誤會你,那麼用一下其實也無妨。上班時間有限,如果在字斟句酌上花費太多精力,耽誤工作不說,還會顯得有點形式主義。
那反過來,如果你是收件方呢?Business insider 在同一篇文章裡也給出了幾個簡單萬能的應對:
看出來了嗎?幾乎都是不卑不亢的中性回複,一般情況下基本可以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但如果你發現自己一直收到某個同事的 passive aggressive 郵件,為了不造成長期矛盾,可能還需要找 Ta 面談,把問題徹底解決掉。
職場“不說人話”的風格由來已久,工作郵件用語作為職場語言的分支之一,複雜程度自然也不相上下。但不管怎麼講,下次再遇到非暴力不合作型的工作郵件,你并不需要次次都慣着這種風氣,也不用一直較着勁兒存心對抗,不妨參照我們的建議,冷靜下來好好解決。畢竟寫郵件 or 回郵件的最終目的是解決問題,而不是跟人吵架,你好好說話了,沒準兒别人也被你感動到繳械投降,那不是皆大歡喜嗎?
題圖來自:Giphy©️ GIPHY Studios Originals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