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轼于嘉佑六年(1061年)被任命為大理評事簽書鳳翔(今陝西鳳翔)府判官。次年,開始修建房舍,并在公館北面建了一座亭子,作為休息之所。這年春天久旱不雨,亭子建成時,碰巧下了一場大雨,民衆歡欣,于是作者為此亭命名為"喜雨亭",并寫下了這篇文章。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則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書;漢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孫勝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齊,其示不忘一也。
1、志:記; 2、周公得禾:周成王時,唐叔得“異禾”以獻成王,成王則将它轉贈給叔父周公,周公為此作《嘉禾》篇,原文已佚; 3、漢武得鼎:漢武帝元狩七年(前116年)夏,得寶鼎于汾水上,遂改年号為元鼎; 4、叔孫勝狄:魯文公十一年(前616年),北狄侵魯,文公使叔孫得臣迎擊,擊敗狄軍,并俘獲其國主僑如,叔孫得臣遂更其子名為“僑如”,以志其功。
予至扶風之明年,始治官舍。為亭于堂之北,而鑿池其南,引流種木,以為休息之所。是歲之春,雨(yù)麥于岐山之陽,其占為有年。既而彌月不雨,民方以為憂。
1、扶風:即鳳翔府,治所在今陝西鳳翔;明年:第二年,指嘉祐七年(1062年); 2、引流:引水; 3、雨麥于岐山之陽:謂在岐山以南天上落下麥子;雨:作動詞,謂如雨下;陽:山南和水北為陽;龍卷風把地上的麥粒卷入空中,可産生此種現象; 4、占:占蔔;有年:豐年; 5、彌月:滿一個月。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與慶于庭,商賈相與歌于市,農夫相與忭(biàn)于野,憂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1、越三月:過了三月; 2、乙卯:四月初二;甲子:四月十一;丁卯:四月十四;均為天幹地支記日; 3、忭:歡欣; 4、以喜:因此而高興; 5、适:恰好。
于是舉酒于亭上,以屬(zhǔ)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則無麥。”“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則無禾。”“無麥無禾,歲且薦饑,獄訟繁興而盜賊滋熾(chì)。則吾與二三子,雖欲優遊以樂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遺斯民,始旱而賜之以雨。使吾與二三子得相與優遊而樂于此亭者,皆雨之賜也。其又可忘耶?”
1、屬客 :勸客飲酒; 2、十日不雨則無禾:這是麥子即将成熟,禾稻下種的時候,故雲; 3、薦饑:連年饑荒;薦:接連不斷; 4、滋:增多;熾:旺盛; 5、優遊:安閑舒适的樣子; 6、遺:遺棄。
既以名亭,又從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為襦(rú);使天而雨(yù)玉,饑者不得以為粟。一雨三日,伊誰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歸之天子,天子曰不然,歸之造物,造物不自以為功,歸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1、襦:短襖,指所有的衣服; 2、伊:語助詞,無意; 3、太守:漢代郡的行政長官;宋時已改 郡為州府,其長官稱為知府或知州,這裡是用故稱; 4、不有:指不據此功為己有; 5、造物:古時以萬物為天所生成,故稱天為造物; 6、冥冥:幽冥深邃; 7、名:形容,說。
《喜雨亭記》全文: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則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書;漢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孫勝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齊,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風之明年,始治官舍。為亭于堂之北,而鑿池其南,引流種木,以為休息之所。是歲之春,雨(yù)麥于岐山之陽,其占為有年。既而彌月不雨,民方以為憂。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與慶于庭,商賈相與歌于市,農夫相與忭(biàn)于野,憂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舉酒于亭上,以屬(zhǔ)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則無麥。”“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則無禾。”“無麥無禾,歲且薦饑,獄訟繁興而盜賊滋熾(chì)。則吾與二三子,雖欲優遊以樂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遺斯民,始旱而賜之以雨。使吾與二三子得相與優遊而樂于此亭者,皆雨之賜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從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為襦(rú);使天而雨(yù)玉,饑者不得以為粟。一雨三日,伊誰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歸之天子,天子曰不然,歸之造物,造物不自以為功,歸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清 吳楚材 吳調侯《古文觀止》評:
隻就“喜雨亭”三字,分寫,合寫,倒寫,順寫,虛寫,實寫,即小見大,以無化有。意思愈出而不窮,筆态輕舉而蕩漾,可謂極才人之雅緻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