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北京舞蹈學院青年舞蹈家

北京舞蹈學院青年舞蹈家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4 20:17:58

北京舞蹈學院青年舞蹈家(北京舞蹈學院舞蹈教師王亞彬)1

專題·舞出青春中國夢

作者 |《中華兒女》記者 華南

編輯 | 陳晰

2022年,新年伊始,王亞彬依舊與舞相伴。“為人民而舞”——《舞動經典》首輪巡演收官演出,她再次《扇舞丹青》。青絲、彩扇、長袖、扇舞,行雲流水,剛柔相濟,錯落有緻,傳遞中國古典舞蹈内在精神和中國傳統美學意蘊。

回望過去一年,國家一級演員、青年舞蹈家、北京舞蹈學院舞蹈教師王亞彬參加“中國文聯新時代文藝工作者巡回宣講”,投身中國舞協“頂尖舞者”培養平台,參與北京舞蹈學院“為人民而舞—舞動經典”集錦展演等線下講座、演出;在中國舞蹈家協會支持下,創作舞劇《世界》,并登上德國舞蹈大會,成為當年入圍這一全球性舞蹈盛會的惟一中國劇目;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舞台演出有了新的創作方式,比如以中國傳統文化中“金木水火土”為表達元素,與蘇格蘭舞蹈劇場聯合創作《合》,體現天人合一宇宙觀的舞蹈影像作品。她兼顧舞蹈理論與創作,專注藝術傳播,深入國際交流。

“新時代需要文藝高峰,也能夠築就文藝高峰”,王亞彬說,在第十一次全國文代會上的重要講話,給予文藝工作者發奮圖強最好的信任與鼓勵。

自從6歲接觸舞蹈,“舞”是王亞彬當之無愧的人生關鍵詞。她不在排練廳、劇場,就是在去排練廳、劇場的路上。這是她的日常,日複一日。曾有很多人問王亞彬“舞蹈是什麼”,她的答案是:“舞蹈是我身體裡的血液,是我的生命,讓我敢于面對世界,并忘記悲傷。”

北京舞蹈學院青年舞蹈家(北京舞蹈學院舞蹈教師王亞彬)2

2021年12月,王亞彬參加第十一次全國文代會

為人民起舞

2021年,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2021年1月1日起,北京舞蹈學院圍繞“為人民而舞”主題,開啟慶祝建黨百年百部作品展播活動,收集整理北京舞蹈學院1954年建校以來的師生教學實踐精品,陸續在線上平台播出。展播不僅展示台前的舞蹈之美,更通過資料、訪談等内容深挖作品背後的創作曆程和曆史意義,從而實現自我教育和思想引導。

與此同時,北京舞蹈學院還選取部分經典作品複排,呈現“為人民而舞”主題專場演出。5月,“為人民而舞”——北京舞蹈學院青年舞團全國巡演(2021)啟動,王亞彬作為優秀青年舞蹈家代表,與舞團其他成員前往上海、廣州等13個城市,進行30餘場演出。

巡演中,王亞彬重新演繹《扇舞丹青》等經典劇目,也帶來自己編導的現代舞《女人與海》,高質量呈現在觀衆面前。王亞彬看到,有老年觀衆重溫陪伴他們走過青春歲月的舞蹈經典,在台下看得熱淚盈眶;有年輕觀衆,按捺不住心潮澎湃,隻因經典對他們的激勵和鼓舞。來自觀衆的反饋,也激勵着王亞彬。在一場又一場演出中,“人民”的概念在她心中越發清晰。

在建黨百年之際,王亞彬還受蘇州芭蕾舞團委托,擔任芭蕾舞劇《我的名字叫丁香》的編舞和導演。這是一部講述紅色故事的芭蕾作品,主人公“丁香”是1932年12月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義的蘇州籍革命烈士白丁香,“阿樂”是白丁香的革命伴侶樂于泓。“白丁香是一個蘇州姑娘,也是一位烈士。丁香在東吳大學(今蘇州大學)結識一生所愛阿樂,1932年,新婚五個月、懷有三個月身孕的丁香,因為叛徒出賣而被捕。生死抉擇之際,她毅然違背作為母親的本能,堅定選擇信仰。同年12月,她被敵人押解到雨花台秘密槍決。”翻閱這段曆史,王亞彬被深深觸動。

在她看來,丁香的故事是關于愛情和信仰的,是一場長達半個世紀的精神追随。王亞彬采用電影蒙太奇的手法,打破時間限制,用多重空間将不同故事線穿插呈現,以表現超越時空的愛與信仰,“舞蹈的形式與意境特别适合表現這樣的題材”。

在情節編排上,王亞彬抛棄線性叙事,将舞台安排得多棱鏡一樣,讓同一場景有着豐沛的喜怒哀樂,讓人們看到溫婉背後的決絕、移情背後的忠貞,隐藏在平靜下的驚心動魄和時光流轉中的人性光芒。“悲劇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然而在丁香的故事裡,生命隕落當然令人悲傷,可因為信仰,這種犧牲又極其壯麗”,王亞彬說,“而阿樂的思念,石鐘曼的替代,樂丁香的傳承,讓人看到精神的生生不息、情感的守望傳承,它們都是這個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

正如王亞彬在文代會上,聆聽重要講話後所表達的心聲:“我有幸作為藝術家代表參加了第十一次文代會,聆聽了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講話。講話中談到五個殷切希望,為未來的文藝工作指明了方向,規劃了路徑,明确了理念,提出了要求,做什麼,怎麼做,句句精深,需要文藝工作者高度重視、深刻領悟,并竭盡全力付諸于實踐。”

北京舞蹈學院青年舞蹈家(北京舞蹈學院舞蹈教師王亞彬)3

王亞彬(中)在“為人民而舞”巡演中表演

舞蹈是力量,是生命的追尋

王亞彬6歲開始學習舞蹈,那時還不懂得舞蹈真正意義,“父母為了讓我藝術性地強健身體,送我去家門口的舞蹈班”。這個瘦瘦的小姑娘在業餘學習中展現出令人驚豔的天賦。三年間,啟蒙老師李華無數次跟王亞彬的父母說:“亞彬未來一定能成為出色的舞者,應該送她去最好的地方學舞蹈……”

上世紀90年代初期,跳舞并不是一條被普遍認可的發展路徑。王亞彬還記得,當時父母總是禮貌地笑笑,就帶她回家了。但是李華反複建議王亞彬走專業道路,并在三年間帶她接觸很多不同舞蹈形态和舞種,舞蹈世界的豐富多彩,令王亞彬義無反顧愛上這門藝術。

9歲時,王亞彬考入北京舞蹈學院附中,學習中國古典舞,同時也接受芭蕾舞和現當代舞訓練,走上專業之路。開學第一課,老師為他們播放一部紀錄片,講述中國舞蹈前輩為藝術的付出和拼搏,王亞彬當時轉頭看看同桌說:“我也要成為一名舞蹈家。”

在北京舞蹈學院,王亞彬經過嚴格的專業訓練,鍛造了作為專業舞者的肢體,飽嘗艱辛、苦澀,也體味舞蹈之美,激發對舞蹈的愛。在時任系主任王佩瑛眼中,這個實在的女孩子跳、轉、翻樣樣有料,精、氣、神處處光彩,還多少有些不慌不亂、不急不躁。王亞彬認為,“凡事有愛才能持久,才充滿激情。每次跳舞都像一次洗禮,讓我擁有無限活力,無論心态,還是生命力”。

2003年,王亞彬從北京舞蹈學院中國民族舞劇系(現中國古典舞系)畢業,留校成為北京舞蹈學院青年舞團舞者和教師。“我覺得很踏實,可以與我相愛的舞蹈為伴。”成立于1987年的北京舞蹈學院青年舞團由北京舞蹈學院優秀畢業生組成,目前有23名青年舞者。在北舞青年舞團獨特機制下,王亞彬如今擁有演員、編導、老師等不同身份。她認為教學相長,創演兼顧,每種身份都是對藝術執着追求的一部分。“舞蹈藝術是多維空間裡的現場藝術,作為一個舞者、編舞,平生最愛就是舞蹈。我是幸運的,因為不僅是我選擇了舞蹈,舞蹈同樣也選擇了我。”

水袖善舞,舞出生命熱誠

在2021年“為人民而舞”——《舞動經典》巡演中,王亞彬又一次舞起《扇舞丹青》。她特意在微博上展示自己17歲、27歲和37歲跳這支舞蹈時、同一個姿勢的劇照,既是感慨時間飛逝,也表明這支作品經受時間檢驗後的生命力。

17歲,是王亞彬第一次跳《扇舞丹青》的年齡。那一年,她憑借此舞獲得第五屆全國舞蹈比賽表演金獎。舞蹈以中國古典舞水袖和民族扇舞技藝、結合現代舞的表演方式創編而成。起舞時,舞台背景中唐代草書大家張旭的流暢奔放狂草書法,與舞蹈的激越動感融為一體,配以悠揚婉轉的古筝,别具藝術享受。

二十多年間,王亞彬完成超百場《扇舞丹青》演出。她坦言每一次演出都會有新的收獲和感悟,“在心境上會更加成熟和穩定,這支作品的完整性上也多了份厚重和成熟感,舞蹈和音樂的結合越來越緊密,更能讓觀衆感受到‘天人合一’的藝術境界”。

對于水袖,王亞彬别有偏愛。“平生最喜歡、記憶最深刻的課程就是中國古典舞的水袖課,明亮的排練場裡每個學生都身着白色水袖,漫步在整個空間裡的情景,應該是世界上最美的畫面之一。”她愛光潔的手臂與綢緞水袖接觸時的冰爽感,“光滑得像塗了蛋白的瓷器”,也享受手在袖口裡翻動、扭轉造就出的一朵朵袖花,“好不樂哉”。本科剛接觸水袖課時,每晚熄燈後,王亞彬把樓道地闆擦幹淨,站着練習上百次出、收,以求收放自如、精準無誤。半個學期訓練後,她終于心袖合一、袖随心想。

至舞劇《青衣》,她的水袖舞幾乎人袖合一。“這段舞編了許久”,最終,既有大青衣的矜持,也袒露出女主人公近乎癫狂的心理狀态。纖細的手臂挑起水袖的生命,配合深沉的陰影,委婉講述凄悲經曆與内心痛楚。

在王亞彬的作品中,水袖總是靈動而美、達意傳情,被賦予諸多情愫。“舞蹈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場表演都是惟一的,獨一無二、不可複制。對于一個真正的舞者而言,舞蹈就是自己另一套與世界交流的語言體系。與時空相比,舞蹈現場顯得那樣短哲。但這短暫因為凝結了智慧、靈性而成為永恒。”舞蹈時,瞬間即永恒。水袖,像是王亞彬對舞蹈理解的外化。

北京舞蹈學院青年舞蹈家(北京舞蹈學院舞蹈教師王亞彬)4

王亞彬進行“舞蹈的力量”主題分享

用舞蹈語彙,講好中國故事

以舞為歌,兼容西東。多年來,王亞彬通過舞蹈認識世界,講述中國。“當代中國舞者應該用舞蹈這門世界語言,來講好中國故事。我們不僅要做好中國古典舞蹈的傳承,更要與時俱進、積極創新。”

2014年10月,王亞彬改編著名作家畢飛宇小說《青衣》,編排同名舞劇,舞劇設計團隊全部從國際上邀請,“通過世界語言講述中國故事”。

最終,來自倫敦、法國等地的知名舞美、服裝、燈光設計師齊聚于此,為舞劇《青衣》打造了極簡主義的美學風格。85分鐘時長、10位舞者,通過戲中戲、日常生活、潛意識和超現實三條線索有效編織,圍繞上世紀80年代當紅京劇演員筱燕秋的戲夢人生,用西方當代舞語言,講述一個純粹的中國故事。2015年10月,舞劇《青衣》在國家大劇院首演,座無虛席,全場掌聲雷動。

近七年裡,《青衣》演出近百場,登上挪威國家歌劇院舞台,受邀參加美國匹茲堡國際首演藝術節。德國《法蘭克福彙報》評論王亞彬“用舒緩的節奏展示了非凡的舞蹈。她柔軟、流暢又極具爆發力的動作令人心醉”。

2016年初,王亞彬應邀參加英國國家芭蕾舞團“全球女性編舞計劃——她說”。“舞團藝術總監塔瑪拉·羅霍邀請了三位不同文化背景的女性編舞家,我是其中一位。”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受到國際委約創作邀請,也是曆史上第一位受到英國國家芭蕾舞團邀請委約創作的中國編舞。

那年農曆大年初二,王亞彬托運了兩隻大行李箱,隻身一人從北京出發,到英國國家芭蕾舞劇團。這是她第一次參加全部“女性班底”的創作項目,她将之作為一次女性藝術家“互相傾聽”的好機會。在寬松的創作氛圍中,王亞彬受古希臘悲劇“美狄亞”故事啟發,萌生了以不同編劇視角排演這個經典悲劇的想法,以期對這個在世界文學史中非常重要的女性形象,以另一種方式解讀。

王亞彬為舞劇取名《M-道》。為了表現“美狄亞”複雜的個性,她讓舞者一隻腳穿舞鞋,象征力量與權勢,另一隻赤腳透露她柔弱的一面。“這對舞者而言是個挑戰,因為她們必須在平衡與控制下的失衡共存的狀态下演繹。”

這對王亞彬而言也是一個挑戰,這是她第一次嘗試融入古典芭蕾元素的創作,也是第一次與古典芭蕾舞者合作。

68天時間,日程安排得滿滿當當,王亞彬既是編舞,也是舞者,每天在三間教室中穿梭,從早到晚,疲憊且開心。

2016年4月13日晚,《M-道》在倫敦賽德勒之井劇院呈現,東方美學及情感表達背景下,古希臘故事被嶄新演繹。演出收光結束後十幾秒,現場一片寂靜,而後掌聲漸起,由緩到急,越發熱烈。

2017年,英國國家芭蕾舞團因王亞彬參與“她說”,制作《新版吉賽爾》,授予她世界著名舞台藝術奧利弗獎中“舞蹈傑出成就獎”。“因為這兩台作品的制作而獲得這一獎項,藝術總監在頒獎晚會上感謝我們,是對我們專業編舞的認可。我覺得,這不僅對于傳播中國文化有益,而且也成為不同國度藝術群體借此了解中國藝術的一個很好方式。”

2018年,她受到美國舞蹈節85周年紀念演出《Wondrous Women》最新委約創作邀請;受到英國著名導演Tim Supple邀請,出任國家大劇院制作莎士比亞戲劇《暴風雨》形體指導、編舞,擔任導演、制作人。

2021年,舞劇《世界》登上德國舞蹈大會,成為當年入圍這一全球性舞蹈盛會的惟一中國劇目。

她被Knack Focus雜志譽為 “亞洲最重要的舞者之一”;被美國《舞蹈》雜志稱為中國最“酷”的編舞家;《英國金融時報》評價:“她具有中國古典舞的背景,同時也緻力于将更多的現代舞引入中國。她的表演将中國傳統舞蹈及當代西方舞蹈糅合在一起。”

“作為青年舞者、編舞,在前進的道路上懷有敬畏之心,認真對待每部作品,用心、用情投入其中。這幾年,我參與編創、演出的作品,無論是在國内各地,還是代表中國舞蹈藝術登陸國際舞台,都受到了廣泛喜愛與好評。我們不僅可以将優秀傳統文化立體展現在舞台上,也能讓更多觀衆直觀地感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在王亞彬看來,舞蹈語言是最具有國際性的藝術表達方式,同時可以更好地講述中國故事,打破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壁壘,更好地傳播中國審美旨趣。她表示,未來将更加專注于中國文化背景下,關于時代、關于人類的主題,關于中國故事的舞蹈創作,“在世界文學藝術領域鮮明确立中國氣派與中國風範”,讓世界舞壇的觀衆更好地了解中國舞蹈藝術,“向世界展示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 本文刊于《中華兒女》雜志2022年第3期 ]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