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南京一個讓人聰明的城市

南京一個讓人聰明的城市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3 07:02:57

南京一個讓人聰明的城市?來源:常州日報-常州網“慢行鍵”下,,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南京一個讓人聰明的城市?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南京一個讓人聰明的城市(江蘇常州一座城慢下來)1

南京一個讓人聰明的城市

來源:常州日報-常州網

“慢行鍵”下,

常州這座城市仍在有序運轉,

“快進鍵”下,

常州防疫的每個環節都在快速進行。

城區各處,人們為核酸檢測、

物資保障、堅守崗位而奔忙。

鄰裡之間,近鄰勝似遠親,

隔膜與疏離在交流互動中消散。

慢下來,是為了更好地前行。

一座城慢下來 一群人快起來

駕駛員培訓停下來

交通執法志願者快起來

面對城市的“暫停鍵”,常州交通執法部門快速啟動“快進鍵”,為這個核酸檢測點織密織牢基層疫情防控網,用實際行動為群衆守好健康防線。

當天淩晨,市交通執法部門第一時間組織執法人員對駕校開展疫情防控督查,同時,提醒駕校負責人按下駕校培訓“暫停鍵”,向276名學員及18名教練員發布停訓通知并做好安撫工作,并鼓勵教練員做好居家辦公避免紮堆聚集。在不影響核酸檢測的前提下,執法人員和駕校負責人一起将47輛教學車輛做好集中停訓管理。

常工駕校作為核酸檢測點,每天要承擔5000餘人次的核酸檢測任務,任務重,工作人員少。市交通執法部門立即啟動疫情防控“快進鍵”,派出志願者上門協助做好現場秩序維護。截至3月15日,該點位已完成二輪核酸檢測,共計采集核酸樣本13000餘份。

校園靜下來 老師忙起來

江蘇省橫林高級中學高三(2)班,語文老師陸文蓮對着手機攝像頭投入地上着網課,有别于其他空蕩蕩的教室,這間教室裡坐着兩名學生——夏晨希和孫仲彤。原來,他們的家長或在防疫一線,或因疫情不能回常,兩人經申請後留校學習。

13日,受疫情影響,“暫停線下教學”的通知發布後,橫林高中高三(2)班班主任李凱分别收到了夏晨希、孫仲彤家長的求助信息,“夏晨希的父母都是醫護人員,他們主動參與到橫林鎮的防疫工作中,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生活;孫仲彤的家長在上海工作,因兩地疫情無法及時回來。”李凱老師說,他将兩個學生的情況上報後,校領導當即決定讓學生安心留校。

于是,本是走讀生的夏晨希成了寄宿生,校方第一時間将宿舍全面消毒後,将他和孫仲彤安排在同間宿舍,兩人作伴不孤單。他們都說,留校的學習生活井然有序,白天在教室學習,晚自習後再回宿舍,作息、上課安排和居家學習的同學保持一緻。“作為‘唯二’留校的學生,我們還享受到了一系列的‘優待’。”夏晨希說。

校領導第一時間送來慰問,并帶來了水果等生活物資;

班主任李老師每天6點多就到校,和他們一起吃早飯,晚自習期間也不時來校陪伴,讓他們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态;

部分老師來校在教室上直播網課,他們享受到了‘一對二”的線下課,學習更從容;

食堂師傅每天準備豐盛可口的飯菜,宿管阿姨對他們噓寒問暖。

城市大門慢下來 卡口查驗快起來

全員“大篩”時、全城消殺時,這些堅守在抗疫一線的身影,是龍城裡最暖的畫面。新北大隊奔牛中隊二級警長姜新華,患有雙腿半月闆三度損傷、甲減、腎上腺瘤等多種疾病。面對當前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式,他主動報名參加239省道丹陽界檢查點查控工作,聯合其他部門對來往車輛逐一檢查登記,牢牢堅守常州“西大門”。疫情防控一刻不能疏忽,交通事故處理工作也不能耽擱。姜新華已經連續三天輾轉在中隊和檢查點之間,忙于疫情防控、值班接處警、事故處理等工作,用每一刻堅守、每一份用心诠釋常州交警的使命與擔當。

奔牛鎮新市村黨總支書記吳亞平做完心髒心管支架手術,3月10日剛出院,13号已經出現在防疫一線。和工作人員一起布置核酸場地、通知居民、部署協調工作。

小區出入慢下來 物資配送快起來

在武進區牛塘鎮,随着大規模核酸檢測工作正式展開,有秩序、有溫度成為“關鍵詞”。淩晨5點半,在竹園社區核酸檢測采樣點,來自區、鎮、社區三級的25名機關志願者、居民志願者、黨員志願者等,按照各自的任務早早就位;6點,伴随着清晨的第一縷陽光,不少市民陸續趕來。“請市民朋友們提前打開核酸采樣碼,拿好身份證。”在志願者的引導下,市民們有序排隊等候檢測。

和諧、有序、沒有怨言。在檢測現場,無論是孩子、青年,還是老人,都十分有耐心。年輕人體諒老年人身體不便,老年人體諒年輕人要趕忙上班工作,互相“讓位”的現象時有發生。“我們越配合,政府得工作就越容易推開,疫情就能越早得到有效控制。”居民李玉容說出了不少人的心聲。

點位物資補充、樣品封箱和轉運、訂餐分餐……3月14日一天,府南社區副主任周雯娟忙得幾乎連飯都顧不上吃。中午12點,在社區黨群活動中心門口見到她時,她剛做好醫療廢棄物清運的銜接工作。

“不好意思,還要再等我一下。剛剛有工作人員穿着防護服走錯通道了,我先做一下消殺。”和記者打了聲招呼,她轉身又忙開了。再回來,已是10分鐘後。

周雯娟的愛人、灣裡社區副主任曹成和她一樣,當天晚上也是在自己社區度過的。“家裡兩個孩子,大女兒上初一,小女兒是二年級,特意喊了我婆婆來幫忙照顧。”自2006年同年加入社區工作以來,夫妻倆在顧大家、舍小家上早就形成了默契。

“我們設了11個采樣點、13張采樣台,10名社區工作人員每人都分配了具體的銜接工作。”周雯娟說,13号晚上連夜準備時,幾名工作人員就睡在了社區。“上樓已經1點,今早5點起床到點上做準備,中間差不多睡了4個小時。”

被問到兩個孩子在家第一天上網課,有沒有打電話關心過,周雯娟歉意地笑了笑:“沒有,真的沒空。我昨天才發現,小女兒的作業我都忘記打了,隻能跟老師說後面再補。”

那些奮力跑出“加速度”的腳步,

那些靜靜等待的溫情瞬間,

是常州這座城市最溫暖的底色。

也是我們抗擊疫情的必勝信心!

每一個挺身而出的你,

每一個參與其中的我,

都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

守護常州這座城市。

願雲開疫散,春光如常。

全媒記者:黃潔璐 周茜 毛翠娥 張舒逸 何一智

海報:植樹

通訊員:李甜 許紅霞 趙璐 吳夢婷 龔洋骅

本文來自【常州日報-常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