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是大清朝的第六位皇帝,在位六十年,實際形式最高權力卻長達六十三年多,對中國封建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然而這麼有才華的皇帝卻選了一個資質平庸的皇子“永琰”作為太子,這是為什麼呢?
乾隆劇照
乾隆很早以前有立過兩位太子,但都很早就去世了,乾隆非常悲痛。從此再不提立太子這件事了,由于乾隆曾經立誓過在位不超過康熙的在位的時間,所以他必須在自己六十歲的時候選一位太子。
嘉慶劇照
那麼,選誰為太子變成了一個問題。乾隆一共有十七個兒子,但是到永琰出生的時候,他的十四個兄弟已經有八個早逝了,所以乾隆的選擇就已經變得很少了。所以,乾隆隻能從幾個年幼和庶出的皇子中選擇太子。而此時有五個獲選人員,分别為:八子永璇、十一子永瑆、十五子永琰(嘉慶)、十七子永璘,還有一個皇次孫綿恩。
嘉慶和皇後
這幾個兒子中,八子永璇不務正業,沉迷于酒色和女色之中,什麼事也不做,更要命的一點是八子永璇腳上有點兒殘疾,讓一個腿腳殘疾的人做一國之君成何體統,所以老八自然就被排除了。十一子永瑆和十七子永璘是同一類型的人:他們飽讀詩書、文采熠熠,但他們的心思根本不在治理國家上,整天都是吟詩作畫,風花雪月,因此乾隆看不上這倆兒子,也不放心将國家交給其中一人。
乾隆劇照
據悉,當時具有帝位競争力的是永琰和綿恩。綿恩皇次孫,皇長子的次子。雖然綿恩是長房長子次孫,但乾隆一直把他當作長孫看待,也許是對長子的一份愧疚吧。在綿恩封親王的時候,乾隆的兒子都未封王。而且綿恩極為出色,一表人才,文武皆備,統領京師禁衛軍。而且,綿恩還比永琰大四歲。
嘉慶和太後
雖然綿恩很出色,但王公大臣均認為乾隆不會傳位給綿恩,因為乾隆之前就批評朱元璋傳位朱允炆的做法。再加上永琰身邊有智囊,他便是師傅朱珪。最後挑來挑去,十七個兒子也就隻剩下這個老十五(嘉慶)還算靠譜點兒。雖然嘉慶能力和才能很一般,但聊勝于無,于是嘉慶就被趕鴨子上架了。
嘉慶和乾隆
因為這幾個皇子中永琰最為聽話并且沒有别的心思,對乾隆的話很是遵循。而乾隆皇帝選太子的标準就是要遵從他的意見,必須要繼承他的政策,還要維護他的權威,繼續把清朝發揚光大,把乾隆六十年的政治統治繼續下去将他的治國思想繼續發揮作用。并且這還有利于乾隆繼續行駛權利管理大清,這樣既能履行諾言還能繼續掌握國家大權何樂而不為呢?事實也正是這樣,嘉慶登基後所有的朝政大事基本上都聽乾隆的決定,十全老人又做了三年掌握實權的太上皇。
嘉慶和大臣
所以說,嘉慶他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他的幸和不幸都源于他的平庸。平庸使他熬過各位皇子,幸運的成為皇帝;但平庸也使他無法力挽狂瀾,補不了老爹留下來的爛攤子,從而背上了讓清朝走向衰落的無能皇帝的罵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