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業界對IPD的一般理解是: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集成産品開發)是一套領先的、成熟的産品開發的管理思想、模式和方法。它是根據大量成功的産品開發管理實踐總結出來的,并被大量實踐證明的高效的研發管理體系。
顯然,這是一個一般性的定義,沒有體現出IPD的基本思想和模式。IPD體系最早由IBM總結提出,在國内經過華為、方太、VIVO手機、OPPO手機、美的集團、中集集團、英威騰科技、金發科技、海康威視、中車集團、甯德時代、合力叉車、陽光電源、金田集團等大量企業近20年的實踐,但對IPD研發管理體系一直沒有一個能夠反映其内涵的定義。
經過長期幫助企業推行IPD體系的實踐,漢捷咨詢認為可以對IPD做出如下定義:
IPD是一種以投資成功為目的,以市場為導向,通過跨部門團隊及流程協同運作,實施分層異步技術實現,面向産品包(offering)交付的研發及産品管理體系。
這個定義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了IPD的基本思想和運行模式:
Why:為什麼做研發?不是為了把新産品做出來,也不僅是為了把新産品推向市場,而是為了取得投資成功或者說商業上的成功,也可通俗解釋為要獲得市場成功與财務成功。
What:在交付内容上,傳統産品開發隻是把新産品實物開發出來,或者說關注的是技術實現,而IPD模式下是産品包(offering,企業給客戶提供産品時的交付的統稱)開發,即需要針對客戶各方面的需求要素(功能、性能、價格、服務、渠道、銷售方式、品牌形象等)在開發過程中完成設計和驗證。
從過程角度看,IPD是一套包括了需求洞察、産品/技術規劃、立項、産品/技術開發、産品生命周期管理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實質上是一種産品管理模式或者産品經營管理體系。所以,在企業流程架構中,IPD又被稱為ITM(Idea To Market)流程大類,是從機會到商業變現的一系列過程。
從研發層次看,IPD研發劃分為産品開發(PD)、技術/平台開發(TD)、産品及技術預研(PR/TR)三個基本層次,強調技術開發與産品開發相分離,技術/平台開發先行,并開展前瞻性的預研活動,從而形成異步技術實現的模式。
Who:從做什麼(What)來看,IPD顯然不隻是研發部門的事情,其實首先要參與IPD運行的是市場(Marketing)部門,因為IPD前端的需求管理、産品規劃、立項評審工作都是由市場部門主導的。實際上,不管IPD前端的規劃與需求工作,還是IPD後端的産品包開發、技術開發及預研工作,都是由管理高層與各部門共同參與完成的,具體的方式是組建跨部門決策團隊和執行團隊來負責。
How:關于如何保障研發成功,首要需要堅持的就是以市場為導向的原則。而實際上,研發與市場脫節是企業研發過程中非常突出的問題。以市場導向不能理解為客戶要什麼就做什麼,也不是銷售導向,而是将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競争導向有效結合。其次,研發不僅要依靠人才和團隊,也要依靠流程,通過結構化的流程及相應模闆的指導,使各部門及跨部門團隊協同運行,讓各項研發活動又好又快的開展。所以,漢捷咨詢經常講:IPD是保障“一次性把事情做對”的管理體系。
另外,IBM總結IPD體系時,也提出了企業IPD研發管理變革需要對傳統研發實施的“三大重組”,即市場重組、流程重組和産品重組,如下圖:
進一步,漢捷咨詢也對這三大重組的基本方式進行簡要诠釋:
市場重組:将原來相對封閉的産品規劃和技術實現活動(傳統研發概念)與市場活動有機結合,建立高層團隊決策評審機制,實現投資和市場驅動的産品研發模式。
流程重組:完整來說應是組織及流程重組,即将原來各部門分段化運作、部門協調困難的狀态,通過構建跨部門團隊和端到端的業務流程,轉變為協同、可控、高效的整體研發過程。
産品重組:将産品與共用平台/模塊未分離實現、模塊及零部件過于多樣化的産品及技術形态,通過技術/平台規劃、CBB管理和分層的異步開發,構建核心技術體系,達到“多快好省”開發産品和平台化、模塊化、通用化的研發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業界有人提出了IPD“财務重組”的說法,并列為“四重組”之首,本意可能是為了突出IPD的投資理念。其實,IPD“三大重組”都是以投資為出發點的,而财務是衡量投資的量化手段,市場重組、流程重組、産品重組中都包含了相應的、不可分割的财務活動。所以,牽強地提出一個“财務重組”,有些畫蛇添足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