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清明節的詩詞積累?清明節是傳統節日,引得詞人墨客感觸萬千,用筆墨訴說着他們的清明節感懷,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關于清明節的詩詞積累?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清明節是傳統節日,引得詞人墨客感觸萬千,用筆墨訴說着他們的清明節感懷。
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喜歡詩詞的讀書人。
關注我,和我一起來欣賞3首寫出清明節味道的極品詩詞,妙不可言,流傳千年,令人驚豔。
喜歡文章的朋友,記得點贊和分享哦。
第1首,《清明》:東城酒散夕陽遲,南陌秋千寂寞垂。人與長瓶卧芳草,風将急管度青枝。
這首詩的作者是宋代詩人王安石。王安石的人生際遇,在整個曆史上都算得上獨此一份,兩度為相,被天下人仰望,卻遭到各方攻擊,黯然隐退,進而潇灑不問世事。
以心境而論,王安石的一生行迹實在令人着迷。所以,我們品讀王安石詩歌的時候,也會産生一種不同的心情。所謂知人論世,在王安石身上是比較明顯的。
來看這首《清明》,自從杜牧喊出“牧童遙指杏花村”之後,清明節與酒似乎脫不了關系。
心情惆怅的人們,需要酒來安慰愁腸。但是喝完酒之後,短暫的快樂消失了,愁緒不但卷土重來,而且變本加厲。
夕陽時分,望見寂寞的秋千,想起寂寞的人,想起上下千年的無限傷心事,眼中一片芳草,而芳草在詩詞傳統裡本身就是“愁”和“煩惱”的象征,這真是“借酒消愁愁更愁”了。
所以,王安石拎着酒瓶醉卧草地,任由清明的風吹啊吹。這種感覺,讓我想起了後世另一個惆怅的多情詩人徐志摩:“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我是在夢中,在夢的輕波裡依洄……”
當然,王安石的愁緒與徐志摩不同。徐志摩是純粹的詩人,而王安石則是有感于千秋功業的超人。
清明節這一天,王安石的寂寞,實在耐人尋味。
第2首,《清明》: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這首詩的作者是宋代詩人王禹偁。王禹偁最出名的詩,大概是《村行》,“萬壑有聲含晚籁,數峰無語立斜陽”的意境,至今還讓人驚豔。
這首《清明》,則寫出了王禹偁的閑情逸緻。别人的清明要賞花飲酒,但是王禹偁的清明節,不需要花和酒,也能夠品出味道來。
所謂“野僧”,大概體現一種禅味,體現一段自然,展示出王禹偁心境的安甯。
詩的後兩句,更是寫盡讀書人的風流。也許,對其他人來說,熱鬧才是舒服的,踏青才是美好的。
而對王禹偁來說,拿着火種點上油燈,對着書卷品味經典,那種快樂無與倫比,最是惬意。
第3首,《蘇堤清明即事》: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莺。
這首詩的作者是宋代詩人吳惟信。這個詩人雖然冷門,卻因為這首清明詩歌而流芳千古。
我們來看詩的内容,相比王安石的寂寞自遣和王禹偁的惬意自得,吳惟信過清明節的最大感觸是熱鬧歡快。
這首詩寫清明節的梨花,與風一起,香味自然而出,堪稱精妙。遊子尋春半出城,則是借着香風追尋快樂與熱鬧,寫出了春光之美與佳節特有的氛圍。
日暮笙歌收拾去,這一句直接省略了遊玩的快樂,但是呢,細細品味,遊玩之樂盡在不言中。
萬株楊柳屬流莺,這一句有點類似圖畫的留白,通過“流莺”聲聲啼叫的快樂,襯托遊人的快樂。
我們看這首詩,文辭清麗,基調歡快,整個節奏是一種愉快的氛圍,更貼近現代人過清明節的感觸。
當然,這首詩的結構其實頗有得益于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
所以,詩文有時候是相通的。想要寫一首好詩,除了要真情實感,也要在結構文法上下功夫,才能夠寫出這樣驚豔千年的好詩呀。
朋友們,你們還知道哪些清明節的詩詞呢?你們自己創作過詩詞嗎?歡迎留言哦。
喜歡我文章的朋友,一定要關注我,多多贊賞、評論和分享我的文章!這對我來說非常重要。我是真遊泳的貓,再次感謝大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