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是孟德爾定律Mendel Law
遺傳學奠基人孟德爾
“孟德爾學說”給達爾文建起來的那所建築補上了缺失的部分。
——羅納德·費希爾
奧地利帝國生物學家,遺傳學奠基人孟德爾(Gregor J ·Mendel 1822—1884)根據豌豆雜交實驗的結果提出了遺傳學中最基本的定律,即遺傳學第一定律和遺傳學第二定律,被譽為現代遺傳學之父。
1843年年僅21歲的孟德爾進了布隆城奧古斯汀修道院,被修道院長伯樂發現,推薦孟德爾到維也納大學深造,受到相當系統和嚴格的科學教育和訓練,也受到傑出科學家們的影響,如多普勒,孟德爾為他當物理學演示助手;又如依汀豪生,他是一位數學家和物理學家;還有恩格爾,他是細胞理論發展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但是由于否定植物物種的穩定性而受到教士們的攻擊。這些為他後來的科學實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孟德爾經過長期思索認識到,理解那些使遺傳性狀代代恒定的機制更為重要。1856年,從維也納大學回到布魯恩不久,孟德爾就開始了長達8年的豌豆實驗。孟德爾首先從許多種子商那裡弄來了34個品種的豌豆,從中挑選出22個品種用于實驗。它們都具有某種可以相互區分的穩定性狀,例如高莖或矮莖、圓粒或皺粒、灰色種皮或白色種皮等,對豌豆進行了遺傳雜交實驗研究,8個寒暑的辛勤勞作,孟德爾發現了生物遺傳的基本規律,并得到了相應的數學關系式。
豌豆實驗
人們分别稱他的發現為“孟德爾第一定律”(即孟德爾遺傳分離規律)分離定律,表述為:遺傳是粒子性的,一對遺傳因子(現為基因)的成員,在形成配子時彼此分離,分别進入不同的生殖細胞;如果顯性存在,在子二代顯性和隐性出現的比例為3:1;“孟德爾第二定律”(即基因自由組合規律),自由組合定律,表述為:兩對或兩對以上相對性狀的遺傳因子(基因)在遺傳過程中,一對因子與另一對因子的分離和組合互不幹擾,自由組合到配子中去;它們揭示了生物遺傳奧秘的基本規律,寫成論文《植物雜交實驗》,先在布隆自然科學學會上宣讀,然後把論文寄給德國著名的植物學家耐格裡,當時并未引起學術界重視,這一劃時代的偉大成就在35年後即1900年才重新被發現,他們是荷蘭植物學家拂裡斯、德國植物學家科龍斯和奧地利植物學家切爾馬克。
為什麼格雷戈爾·孟德爾結論被埋沒?因為偉大的孟德爾思維和實驗太超前了!當時人們不能與之共識,一直被埋沒了35年之久!其次,孟德爾論文的表達方式是全新的,他把生物學和統計學、數學結合了起來,使得同時代的科學學家很難理解論文的真正含義;再者就是有的權威出于偏見或不理解,把小小的修道士孟德爾的研究視為一般的雜交實驗,和别人做的沒有多大差别。
孟德爾時代
随着20世紀雄雞的第一聲啼鳴,來自荷蘭的德弗裡斯、德國的科倫斯和奧地利的切爾馬克同時獨立地“重新發現”孟德爾遺傳定律,1900年,成為遺傳學史乃至生物科學史上劃時代的一年,從此,遺傳學進入了孟德爾時代。
随着時代的發展科學家破譯了遺傳密碼,人們對遺傳機制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人們已經開始向控制遺傳機制、防治遺傳疾病、合成生命等更大的造福于人類的工作方向前進,然而,所有這一切都與聖托馬斯修道院那個獻身于科學的修道士的名字孟德爾相連。
我的學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