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書友要求,今天講的是:“九”字。
九,jiǔ,象形字,最早見于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人的手臂彎節之形,為“肘”的本字,表示伸出手掏摸、探究。甲骨文中“九”又被假借用來作數詞,因九是數之大者,所以又引申為多數;同時,由最大的數字代表至陽;又用作時令名,從冬至起每九天為一“九”。
獨體字,筆畫較少,書寫時必須熟練掌握其基本筆畫的寫法。
首筆撇畫稍重,起筆角度略平,然後轉中鋒向左下行,角度稍立,過撇肚後再稍帶彎度向左快速提鋒撇出,力達撇尖,不可一筆甩出。
第二筆橫折豎彎鈎的起筆為關鍵,注意找準位置。落筆後向右大抗肩上行,壓撇脖而過,向右行筆略輕,過撇畫後行筆不宜過長,與左邊長度基本相等。然後向上提鋒頓筆再向左下彎行,行筆略輕,角度與左撇不同。行筆到位後再折筆稍重向右行,稍帶弧度,注意轉折處不可過直或過彎,行至挑鈎處再向上垂直挑筆出鋒,内圓外方,整體舒展遒勁。
“九”字的行書寫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