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業顧問在向客戶介紹樓盤時往往都會提到容積率,那麼容積率到底與買房有什麼關聯?在房企内部操盤時關于容積率又要考慮哪些事宜,本文予以細說。
一、先說概念
容積率是指一個項目的地上總建築面積與用地面積的比率( 容積率=地上總建築面積÷用地面積 )。根據公式我們得知,房企獲取一塊土地其用地面積是一定的,那麼地上總建築面積越大則容積率越大,反之容積率越大,則地上的總建築面積越大。
對房企而言,一般都強調要把容積率做足,這是因為容積率決定了地價成本在房屋中占的比例,容積率越大,可建造的房屋面積越大,貨值就越多。而對購房業主而言,容積率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着業主居住的舒适性,一般認為容積率越大,小區的居住人數越多,則舒适性、私密性就會越差。同時由于居住人數較多,必然導緻小區内的公共資源使用壓力增加,加速設備的老化。
有人可能會講,那房企豈不是為了自身利益,把容積率做得越大越好,從某種程度上講确實如此,但也并不全是。首先政府給的規劃指标都對容積率進行了限制,并不是說房企想做多大就做多大,比如上海,政府對住宅項目容積率基本控制在2.5左右。其次我們也要注意兩個問題:
1、貨值越多,房企的利潤就越大嗎?答案是否定的,房企并不是追求貨值最大化,而是要追求利潤最大化,還要考慮項目的定位、去化速度等因素,所以在房企實操中并不是一味地去追求把容積率做足。像我曾經經曆的一個剛需項目,操盤團隊為了提升小區整體品質,在項目的一塊區域放棄再建一棟高層,而用一個室外活動空間代之,後來成為一大賣點,項目去化很快;
2、容積率越大,業主的舒适性就一定越差嗎?這其實也不一定,除了容積率,還要考慮建築密度等因素,而房企為了提升自己項目的品質,讓項目大賣,也會用一系列的強排手法去“運作”,這在後文具體說之。
二、過往項目的容積率
這裡把我做過的一些項目的容積率列出,給讀者初步感受。
序号 |
項目類型 |
樓層 |
容積率 |
1 |
剛需,高層 |
30、33 |
2.6 |
2 |
剛需,高層 |
22、27 |
3.5 |
3 |
剛需,高層 |
22、27 |
2.95 |
4 |
改善,小高層 |
11、17 |
2.2 |
三、常見産品類型的容積率
産品類型 |
容積率 |
備注 |
獨棟别墅 |
0.2-0.5 | |
聯排别墅 |
0.4-0.7 | |
多層住宅 |
0.8-1.2 |
一般多為4-6層 |
11層以下小高層 |
1.5-2.0 | |
多為11-18層小高層 |
1.8-2.5 | |
多為18層以上高層 |
2.4-4.5 | |
摩天大樓 |
6.0以上 |
這裡注意,小區容積率小于1.0的為非普通住宅,容積率超過5.0的高層住宅,在置業時一般是不推薦的。
四、根據容積率等指标估算住宅項目平均樓層
按照明源地産研究院的公式,可根據住宅項目的容積率、建築密度等指标,估算出住宅項目的平均層數。公式為 平均層數=容積率÷建築密度×日照間距系數×樓層修正系數 ,其中日照間距系數查資料可得,樓層修正系數範圍為0.6-1.0。這個公式隻是去估算項目的樓層,并不一定是實際落地的産品樓層。
五、最佳容積率确定模型
前文提到房企在操盤時,并不是一味追求高容積率,過高的容積率帶來的是小區居住品質的下降。所以針對不同的操盤手法和項目情況,房企往往會确定最合适的容積率來确保利潤最大化。那麼,怎樣确定最佳容積率呢?這裡引用明源地産研究院的模型如下:
設每種物業類型的參考容積率為Ri,各種産品的用地比例為Xi,城市規劃容積率為J,土地面積為D,某種産品的土地增值為Zi。這裡先求Zi,Zi的公式為Zi=[售價×(1-營業稅及附加)-前期費用-建安成本-管理成本-銷售費用-利息費用-不可預見費用]×參考容積率-每平米土地費用。幾個約束條件如下:
1、0≤Xi≤1;
2、∑Xi≤1;
3、∑Xi·Ri≤J
然後去求利潤最大值,設利潤為Y,則Ymax=(∑Zi·Xi)D。
六、容積率的降低和提高
對一般項目,房企的常規規劃手法為在不損失項目容積率的基礎上,主動通過局部拉高建築高度(用足控高)來騰出更多土地做一些低密度的類别墅産品,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拉高拍低”,“高低配”類産品類型就是這個手法的産物。而對于一些豪宅或者别墅項目,為了追求品質和溢價,一般會将容積率降低。而有時候為了消化高容積率,也會涉及一些提高容積率的方法,主要如下:
1、提高樓宇高度,比如在項目内做一些超高層;
2、利用容易出高容積率的産品類型,來幫助住宅消化容積率壓力;
3、擴大标準層的面積等。
房企強排時實際考慮的因素會更多,比如項目區位、周邊不利因素、客研情況等,需經過投資、開發、研發等多部門協同,目的是經過多輪比選得出與項目最适配的方案。像上圖列出的排布方案,三個方案的容積率均相同,但是方案2的貨值雖然最大,但産品類型單一,而方案3雖然貨值處于中間水平,但是高層和洋房的配比較為适宜,且高層之間無遮擋,品質感較好,更有利于去化。
圖1 三種強排方案的比選,引自《操盤》
無論是在操盤還是置業時,單看容積率這一指标是遠遠不夠的,無論是何種建築排布,一定利弊皆有,反映出來的就是産品入市的價格差異,所以需要結合自身需求及各因素綜合考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