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虛實結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說與具體的描寫結合起來,或者是把眼前現實生活的描寫與回憶、想象結合起來。
虛實結合是古詩詞中常見的表現手法,在中考和高考中出現的頻率比較高。
宋代詩人辛棄疾在他的《鵲橋仙·和範先之送祐之歸浮梁》的開頭這樣寫到:
小窗風雨,從今便憶,中夜笑談清軟。
大概意思是:小窗外風雨依舊,但我們用清脆柔軟的聲音談笑到深夜的情景,從今往後,便成了回憶。
這就是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意思是現在我們還談笑風生直到深夜,但今天分别以後,這些美好的時光隻能在回憶中再現了。這裡的虛實結合是由眼前的實到将來的虛。
其實虛實結合更典型的詩詞應該是唐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僅僅四句詩,思緒卻在過去、現在、未來三個時段中穿梭:
“君問歸期”是過去的事情,就是他的親人曾經來信問他何時回去;“巴山夜雨漲秋池”是現在的事情,詩人在寫信告訴詢問他何時回去的親人,現在我這裡正下着大雨,池子裡漲滿了水,言下之意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去呢;“何當共剪西窗燭”是美好的想象,詩人無法回去和親人團聚,盼望有一天能和親人相聚一起,切夜長談,共剪燭芯,“何當”一詞表達出強烈的渴望;“卻話巴山夜雨時”寫出自己将來與親人相聚徹夜長談時要談的内容,就是現在“巴山夜雨漲秋池”。四句詩,從過去到現在,從現在到将來,又從将來到現在,由虛到實,又由實到虛,然後又虛中有實,在虛實交替中表達對親人的思念和對與親人相聚的渴望。
虛實結合的寫法可以使文章寫得更加生動,更吸引人,給人更廣的想象空間。在詩歌中使用虛實結合的手法,可以讓詩歌風韻俱佳,内涵豐富,外延無邊,情感表達更具體,更充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