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普通消費者看來,華為最強的是什麼?我覺得應該是執行力和組織能力,有點像兵法中的「風林火山」,這些決定了華為更上層的技術研發能力,以及産品能力。
在 HDC2021 開幕之際,我們也有必要回顧一下這個操作系統的前世今生,這個曾經看不懂,不看好的系統,如何頑強生長,獲得用戶,也獲得理解。
805天805 天前,HarmonyOS 剛一發布,我們說《華為終于成為了一家「超級終端」公司》,有趣的是,最能反映 HarmonyOS 能力的一個功能,名字就叫「超級終端」。在這裡,HarmonyOS 統一底層,跨設備,分布式的特點一覽無餘。
▲HarmonyOS 的超級終端功能
相比于之前通過藍牙、Wi-Fi 或者 ZigBee 等方式連接智能設備, HarmonyOS 的思考更進一步,通過「分布式軟總線」技術,把這個系統中的設備無感地發現并連接在了一起。而且各種設備的基礎硬件能力,也可以像「活字印刷術」那樣自由組合:手機攝像頭當做無人機的相機;藍牙耳機代替電視的揚聲器…
▲分布式軟總線
在這裡,HarmonyOS 在基礎通信與終端設備之間,做了大量的工作(除了分布式軟總線、還有分布式設備虛拟化、分布式數據管理和分布式任務調度),來達到硬件互助,資源共享的效果。并且,得益于現在 HarmonyOS 産品已經初具規模,如果有 HarmonyOS 産品全家桶(手機、耳機、音箱、手表、電視等)的話,就會體驗到更無感且方便的智能生活體驗。
舉個例子:在做家務時接聽視頻電話,可以将手機與智慧屏連接,并将智慧屏的屏幕、攝像頭與音箱虛拟化為本地資源,替代手機自身的屏幕、攝像頭、聽筒與揚聲器,實現一邊做家務、一邊通過智慧屏和音箱來視頻通話。
從我們知曉鴻蒙之名,到現在已經 805 天,其實我們已經可以體驗到 HarmonyOS 給我們帶來的體驗改變,這個改變不是翻天覆地,更多時候,是潤物細無聲的。
人們使用設備的基礎習慣已經養成,在體驗層,華為需要做的反而不是重新造輪子,而是讓輪子跑的更快更穩。
但作為一款面向未來的系統,HarmonyOS 并不單純是一款手機操作系統,或者智能設備操作系統,而是一套為不同設備的智能化、互聯與協同提供統一語言的操作系統。對設備開發者而言,HarmonyOS 采用了組件化的設計方案,可根據設備的資源能力和業務特征靈活裁剪,滿足不同形态終端設備對操作系統的要求,從車機,到手機,到手表,到電視,甚至是行車記錄儀,智能微波爐都沒問題。
簡言之,用戶能感知到的,就是 HarmonyOS 可以适配各種各樣的設備,還能讓設備親密無間,這盤大棋聽起來似乎有點似曾相識,不就是華為硬件上的「1 8 N」一再強調的場景嗎?如果說「1 8 N」裡面的數字代表設備的話,那麼「 」其實可以進一步理解為 HarmonyOS 中的「分布式軟總線」技術(在此之前是 HUAWEI Share 和 HLink)。
如此,HarmonyOS 就可以覆蓋到智能家居、智慧辦公、智慧出行、運動健康、影音娛樂這 5 大生活場景。這裡面有些場景華為已經駕輕就熟,比如手表 電視健個身,手機 平闆 電腦協同辦公;當然,有些領域 HarmonyOS 進入不久,比如汽車這塊。
自 2019 年 8 月 9 日揭曉 HarmonyOS,到今年 6 月正式推送到終端,到現在華為開發者大會 HDC2021 上新版本即将亮相,HarmonyOS 走過了議論紛紛階段,開始笃行向遠了。
1.2億
雖然華為的消費者業務遇到了打擊,但 HarmonyOS 反而跑出了一個加速度,和「超級終端」概念相映成趣,一組數據可以說明這個速度:
對于華為來說,争取 HarmonyOS 用戶是個争分奪秒的任務,時至今日,在外部制裁仍未停歇的情況下,國内華為手機的活躍設備數量,依舊位居第一位,這就是 HarmonyOS 的基本盤。
在一開始 HarmonyOS 還沒有推送的時候,人們争論的是它和 AOSP 的關系,是否套殼等等。不過在推送之後,人們關心的問題便成了 HarmonyOS 體驗怎麼樣?
▲HarmonyOS 給華為手機帶來了多機位拍攝功能
在知乎《華為發布的鴻蒙 HarmonyOS 2 實際上手體驗如何?值得升級嗎?》提問下面,有數百名用戶在第一時間做了回答,其實總結起來,這些回答大同小異:
如果說現階段解釋和 AOSP 的關系還需要費很多口舌的話,那麼真機體驗其實就淺顯得多,最終,多數答案也都導向了那個問題。值得升級嗎?值得。
實際上,現今 1.2 億 HarmonyOS 用戶這個結果,也和上面的提問回答有所關聯,如果 HarmonyOS 體驗和之前的系統大相徑庭,并且體驗倒退,各種 app 閃退,各種系統 bug,那麼現在我們讨論的話題可能就是「欲速則不達,1.2 億用戶被 HarmonyOS 坑慘了」。
還是那句話,華為在這裡也不是重複造輪子,還是考慮讓輪子跑得更快更穩。
4 年
雖然 HarmonyOS 首次進入公衆視野是在前年,但 HarmonyOS 的起點,起始于 2017 年,一個萬物互聯概念初入人心,智能手機市場正值巅峰的年份,一切都生機勃勃,一切都圍繞着移動操作系統展開。那個時候,華為就已經開始鴻蒙内核的技術驗證了。
科技公司和消費電子公司的區别也就在這裡産生:前者看得更長遠,看得更深入。
生機勃勃之下,其實問題也逐漸顯現:當前的主流操作系統大多隻針對特定的某種終端,缺乏消費者跨設備無縫體驗的設計,開發者為不同設備重複開發應用付出高成本。随着新設備形态的不斷湧現,體驗與生态困局将愈發顯著。
在用戶感知層面,使用的設備越來越多:電腦、平闆、手機、智能手表、智能家居産品,此外還有互聯網汽車,基本上這些産品都有單獨的操作系統,雖然設備之間不至于無法聯系,但終歸體驗不統一。普通用戶看不到的則是開發者的痛苦,開發成本過高的話,那麼生态就很難繁榮,生态體驗不好,那麼用戶就難以留住,用戶少了,那開發者就更沒有動力去針對新生态新設備開發了。
HarmonyOS 發布時間比預想提前,但即使沒有外部制裁,華為已明确未來 10 年集中在「全場景智慧生活」核心戰略中,HarmonyOS 實為應對全場景時代需求和挑戰的新操作系統。事實證明,4 年前的未雨綢缪,其實不光是為可能的危機準備,更是為未來的 10 年做鋪墊。
2019 年的時候,餘承東就透露,華為内部參與鴻蒙系統研發的員工數有四五千人,而在 2020 年,華為的研發投入達到了 1400 億元,HarmonyOS 則是華為研發體系中的重中之重。
所以,鴻蒙是什麼?華為消費者業務 AI 與智慧全場景業務部總裁王成錄說:
鴻蒙操作系統的出發點和其他操作系統不一樣,不是在做另外一個 Linux、Android、iOS,而是為全場景、多設備、業務協同及低時延、高安全性等挑戰而生。小到耳機,大到路上跑的車,都是用同樣的服務系統或者同樣的鴻蒙 DNA,讓不同設備之間的連接共用一套語言,設備之間可以互相交流。
這種設備交流場景有很多,比如華為舉了個例子:
如果用戶駕車出行,上車前,在手機上規劃好導航路線;上車後,導航自動遷移到車機和車載音箱;下車後,導航自動遷移回手機。如果用戶騎車出行,在手機上規劃好導航路線,騎行時手表可以接續導航。
這是體現「分布式任務調度」技術特性的一個場景,不過我們現階段還體驗不到,但技術上是完全可行的。
▲HarmonyOS 技術架構示意圖
所以,在 HarmonyOS 不光是系統的諸多能力可以像活字印刷術那樣,自由裁剪搭配,以适應各種各樣的設備,大到手機,小到耳機;其實 HarmonyOS 下的任務和數據也是類似,能夠在各種設備之間流轉。可以這麼說,正是因為 HarmonyOS 這種「彈性部署,分布式,跨設備」的特性,使得很多人橫看成嶺側成峰,難以理解鴻蒙到底是什麼?事實上呢,目前它的系統體驗,也并非完全體,我們也隻能管中窺豹。
到了 2021 年,Windows 11、iOS 15、Android 12,這些今年更新的系統無不是經年累月到達如此規模,同樣的道理,HarmonyOS 作為一個發布不到三年,正式推送才數個月的系統,未來要走的路還有很長。現今而言,它談不上完美,對于願景的兌現,也隻是一部分,好在是它起碼在體驗上做出了有益的改變,在理念上是先進的思考。
馬上就要召開的華為開發者大會 HDC2021 上,HarmonyOS 3.0 呼之欲出,預計到時候更多的适用場景落地,屆時,我們對它的認識可以更進一步。鴻蒙是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又有新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