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聯想集團科創闆IPO申請獲受理;然而在10月8日,聯想卻被撤回上市申請并被終止上市審核。聯想集團的A股上市申請從受理到終止,不過經過了1個工作日,這還是史無前例,引發了市場的廣泛讨論。
聯想遭拒原因常年居于世界500強的聯想集團,卻被如此無情拒絕,這背後究竟是為何?業界普遍認為,這可能是因為聯想的科創屬性不足。
先來看聯想在研發方面的表現。
到今年3月31日,聯想擁有研發人員10216名。
在過去的2020/2021财年裡,聯想的研發投入更是高達120.38億;短短3年裡,聯想便投入近340億元用于研發。而且,聯想還立下了“三年裡研發投入再翻番”的誓言,未來研發金額定然不會少。
從研發投入金額上來看,目前無論是科創闆已上市企業,還是正在申請的企業,無一是聯想集團的對手。
但是從研發投入占營收的比例來看,聯想集團的表現卻有些不夠看,在占比較高的2019/2020财年裡,也不過3.27%。要知道,2019年科創闆上市公司的平均研發投入,都在12%左右。
更讓人诟病的是,聯想百億研發中近6成其實都是職工薪酬,就連已經退休的創始人柳傳志的年薪竟然還有1億元。
并且,聯想的研發投入大多用于産品及服務的技術能力優化與行業前瞻技術上,沒有什麼“硬核”的研發成果與産品。
因此,聯想集團雖然研發人員、研發投入都不少,但國家級科技獎項卻沒有一個。這不由讓人質疑聯想的研發能力與誠意。這或許是聯想科創闆申請被拒絕的關鍵所在。
再來看聯想的産品。
聯想的營收主要由個人電腦與智能設備、移動設備組成的智能設備業務貢獻,2020/2021财年該業務的營收占比達89.58%之高。但是,這一業務的科技含量并不高,聯想的技術屬性因此沒少被質疑。
聯想作為電腦巨頭,卻沒有自己的系統,也不自研芯片等硬件,這讓聯想一直被認為是“組裝廠”。
因此,從聯想集團的研發成果與産品上來看,聯想與科創闆格格不入,其被科創闆拒絕似乎并不難理解。
“貿工計”與“技工貿”之争在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在柳傳志與聯想元老倪光南之間,爆發了一場關于聯想之後要走“貿工計”還是“技工貿”路線的讨論。
當時倪光南推崇“技工貿”路線,他認為聯想應該有自己的核心技術,于是廣納人才,為自研芯片等做準備。
但“貿工計”的推崇者柳傳志并不認可倪光南的舉動,他認為以聯想當時的實力,根本沒有自研芯片的能力,不如打造自主品牌搶市場。
最終,這場紛争以倪光南的離職落幕。
從短期發展來看,柳傳志的思路并沒有錯,先生存下來并賺到錢才是企業發展的基礎。否則,聯想也不會成為世界第一的PC生産商,也不會成為世界500強的常客。
但從長遠來看,“技工貿”才能讓企業走得更遠,畢竟核心技術才是一個企業最堅強的支柱。如今,聯想缺乏核心支柱的聯想正遭遇“中年危機”,顯現出下滑的态勢,亟待尋求新出路。
如今,科創闆IPO“一日遊”一事,更是再次提醒聯想自己在研發方面的巨大不足,“貿工計”這條路終究無法走長遠。
希望經過這次的事件,聯想能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将研發真正地放在公司重中之重的位置,掌握核心技術從而樹立起強大的壁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