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梗概:祥林嫂是一個受盡封建禮教壓榨的窮苦農家婦女。丈夫死後,狠心的婆婆要将她出賣。她被逼出逃,到魯鎮魯四老爺家做傭工,受盡鄙視、虐待。很快她又被婆婆家搶走,并且拿走了她在魯四老爺家打工的所有工錢,然後賣到賀家成親。賀老六是個純樸忠厚的農民,很快又有了兒子阿毛,祥林嫂終于過上了安穩日子。然而命運多舛,賀老六因傷寒病複發而死,不久,阿毛又被狼吃掉。經受雙重打擊的祥林嫂,喪魂落魄,猶如行屍走肉,于是,走投無路的她隻能去再次投奔到魯四老爺家。可是人們還說她改嫁“有罪”,要她捐門檻“贖罪”,不然到了“陰間”還要受苦。她千辛萬苦積錢捐了門檻後,依然擺脫不了人們的歧視。最後,她沿街乞讨,在魯鎮一年一度的“祝福”的鞭炮聲中,慘死在街頭。但是,人們非但沒有可憐她,還都罵她是一個謬種。
祥林嫂,她不僅是封建社會和黑暗制度的人性縮影,更具有劃時代的鏡鑒曆史意義。魯迅先生站在民族的高度俯察當時的中國舊社會,形成了獨樹一幟的見解和觀點,又以其深邃的文筆化抽象思想為具象人物,創造出經典的“祥林嫂”形象。分析這篇小說不僅可以對魯迅先生的肖像人物塑造、語言藝術、叙事結構等方面進行探索,更能對其深切的愛國救國情懷感受至深。
一、生動傳神的肖像描寫
魯迅先生慣用外貌刻畫和行為描寫來揭露黑暗社會的封建禮教,反映當時人們麻木不仁的生活狀态,祥林嫂就是其中之一,當時的窮苦百姓受到極大的壓迫,被迫造成身心上的巨大傷害,精神受到摧殘,以至于外化出許多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性格。人們之所以會對祥林嫂印象深刻,其中很大一個原因就是魯迅先生對其細緻的舉手投足的描寫,先生尤擅以生活反映人物内心。其間人物戲劇性的内心變化也惟妙惟肖,初到鎮上的祥林嫂性格和善,待人以誠,容易滿足;後來眼神發生變化,說明内心受到刺激;在描寫其遭遇時,利用情緒化的詞語,來呈現祥林嫂瀕臨死亡的麻木狀态,内心已然不再痛苦,而是如行屍走肉一般。
魯迅尤為擅長描寫人物的性格特點,在萬千詞語中找到最别緻又不平淡的來形容主人公,甚至三言兩語就可囊括一個人的身份地位、前塵往事等方方面面的經曆,使人看來尤覺耳目一新。例如本篇的祥林嫂“直着眼睛”講述自己孩子的故事,總是在重複一句“真的,我真傻”,這不單單是她内心的宣洩口,也是一種獨白式的語言。“消失了血色兩頰”“沒有精神的眼光”等等這一系列的詞語都循序漸進,緩緩引導讀者進入祥林嫂的内心。給人一種層層遞進的感受,感覺到祥林嫂明顯的前後變化。她是懊惱後悔的、又是痛苦麻木的,她隻得一遍遍地重複自己的遭遇和心情。這個受到壓榨的舊社會勞動婦女的遭遇令人心驚和惋惜。
魯迅先生在文中針對不同身份背景的人都給予了截然不同的外貌行為描寫,尤其是眼睛的描寫。詞語為思想服務,人們常說“眼睛是打開一個人心靈的窗戶。”所以魯迅先生總是專攻于刻畫主人公的眼睛。起初祥林嫂溫順善良,充滿精神活力,所以總是“順着眼”,順字不僅能表現一個人的眼神狀态,更能透露出此人和順的心态,安分守己的性格。後來眼睛漸漸由于心的悲傷而麻木起來,變成“那眼珠間或一輪”,眼珠一輪表示這人或許還活着,但已離死不遠,不使用“轉動”之類的詞語,大概是因為轉動一詞過于輕靈活潑,但祥林嫂此時身上已經失去生機。
筆者認為,這描寫對于一個内心苦痛、思想麻木的勞動婦女來說,再形象不過,也能從側面反映出黑暗社會制度對人的剝削,竟會将一個活生生的人變成一個氣若遊絲的要死不活之物。乃至後文,祥林嫂問起話來時感受到的一絲生機,“那沒有精彩的眼睛忽然發光了。”不難看出,此刻“回光返照”般的描寫已然能夠帶給讀者足夠的歎惋和心痛了。魯迅先生在人物肖像描寫方面的功力不可謂不深厚,并且能做到循序漸進針對主人公的不同時期,因地制宜的刻畫,做到“傳神”、恍若可觀,勤勞善良的祥林嫂從最初的精神活力逐漸走上人生覆滅的道路,這其間的諸多變化因素,魯迅先生都一一用形象的詞彙加以表述,誠然是文壇大家之風。
二、女性形象的深刻解讀
(1)“渴求為奴”的受壓迫者
魯迅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和革命人士,他站在民族的高度批判封建禮教,解救被奴役的勞苦大衆。《祝福》是一篇專注于女性解放的著作,在以時間線索為叙事結構的前提下,不僅刻畫了祥林嫂悲慘的一生,也向讀者揭示出幾種女性形象和這幾種形象的前後轉化關系,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被迫害的女性形象——祥林嫂。她勤勤懇懇、本本分分,但到頭來卻連一個“人”都沒有做成,反而眼神日漸消失光澤,最後竟蒙上一層死一般的霧氣,最終被黑暗的社會制度吞噬殆盡。如同包身工一般終日勞作,惶惶不安,隻要将“奴隸”做好了、做穩了,得到了剝削者的表揚,就滿足起來。
毫無自我可言,但“人吃人”的封建禮教會将她的壓榨緻死的手段何其豐富,兒子被狼吃掉、丈夫病死、婆婆狠心賣掉她,接二連三的非人待遇使她痛苦得體無完膚。親人待她尚且如此,旁人的輿論口舌更是使她壓力倍增,人人将她視為“不祥之人”,避而遠之。封建禮教何其可怖,連一個一心安分做奴隸的人、渴望勤勤懇懇成為奴隸的人,都不給一絲機會。
(2)禁锢于牢籠的徒勞反抗
魯迅先生出于本身拯救國民的意願,又不願總是站在批判的角度,将一個人逼入絕境,不留生路。他在祥林嫂的身上留下一線生機,亦是為自己留下一線生機,對黑暗社會懷抱一絲希望。祥林嫂也曾擁有過獨立的思想,反抗過這“人吃人”的社會,為自己的人權做出鬥争,但最後還是被來勢洶洶的黑暗和社會其他幫兇所消滅。她也曾為了逃避被賣的命運而鬧得出格似的離家,但其實她所反抗的東西,恰恰是封建禮教附在她精神思想上的枷鎖,改嫁等于失去貞節,烈女是不會背叛自己從前的夫君的。
她縱然奮起反抗,從更深的意義上來說,也是在變相地維護封建制度,這是極為可悲的,她越是不甘反抗,就說明封建制度對她上的枷鎖越重,已然根深蒂固,這是一個時代的惡性循環。魯迅先生在描寫祥林嫂這個形象時不知如何反抗,也不知如何作為才是真正的反抗,縱然賦予了祥林嫂一絲希望,但隻是徒勞。
(3)封建禮教的可憐幫兇
祥林嫂一步步走向死亡,其間免不了衆多幫兇。她的婆婆對她毫無感情可言,精于算計,将她看為可衡量價值的貨物一般,強行綁去買賣。文中的四嬸表面平靜溫順,但骨子裡也是黑暗制度的執行者,她和其他許許多多的人一樣,都嫌棄祥林嫂,認為她“不詳”。他們的雇傭關系原本就是充滿着壓榨意味的,不含情感因素。在祥林嫂的兒子被狼吃掉後,祥林嫂表現出喪子之痛,做事常有差池,作為一個壓榨剝削者的四嬸,她指使祥林嫂犧牲自己的血汗錢捐門檻,在祭祀的時候對祥林嫂表現出排斥的言語行為,這些細節都對祥林嫂的心理造成了嚴重的創傷。
八面玲珑、左右逢源的衛老婆子起初裝作一個熱心腸者,為祥林嫂介紹工作,最後也夥同婆婆強賣祥林嫂,成為幫兇之一。甚至文中與祥林嫂看起來毫不相幹的老婦人,内心也是險惡可憎的,她将自己的快樂和宣洩口建立在祥林嫂的苦痛之上,感受到他人的悲慘,仿佛自己就得到了些許宣洩,以至于不斷讓祥林嫂重複講述自己的悲慘經曆。這些幫兇既是可憎的,又是可憐的,正是因為他們自身也遭受到封建禮教的迫害和禁锢,她們才會心甘情願的拉他人下水。
(4)形象塑造的意義指向
圍繞本文,魯迅先生大抵講述了兩種女性形象,一種是祥林嫂那類封建社會的受迫害者,一種是迫害者和幫兇。在巨大的曆史流變、社會前行中,魯迅先生巧妙利用女性形象揭露出了一個時代的全景全貌,吐露了内心的悲憤之情,這也是塑造各類形象的意義所在。
三、結語
魯迅先生在描寫祥林嫂悲慘經曆的同時,也從旁揭露出幫兇者和一衆看客的麻木不仁。細的人物肖像行為描寫和深厚的語言功力,使一個個人物形象躍然紙上。讀者不僅能從言語字句間感受到魯迅先生竭力表現的悲劇美感,也會徹底被這種悲劇式的叙事方式感染了内心,激發出強烈的愛國情懷,對當時的黑暗社會有了更為深刻的了解。化概念為形象,最終凝練為深刻的思想,祥林嫂的形象是值得人們反思的,《祝福》這則小說的叙事結構和人物描寫也能夠為後世千千萬萬的作品帶來借鑒性的意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