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王安石詩歌朗誦

王安石詩歌朗誦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6 02:39:06

王安石詩歌朗誦(經典誦讀王安石傷仲永)1

傷仲永

【宋】王安石

朗讀:朱巧莉

王安石詩歌朗誦(經典誦讀王安石傷仲永)2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谒于邑人,不使學。

餘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複到舅家問焉,曰“泯然衆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卒之為衆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衆人;今夫不受之天,固衆人,又不受之人,得為衆人而已耶?

王安石詩歌朗誦(經典誦讀王安石傷仲永)3

譯文

金溪有個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為業。仲永長到五歲時,不曾認識書寫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這些東西。他的父親對此感到詫異,就向鄰居那裡把那些東西借來給他,仲永立刻寫下了四句,并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父母為主旨,團結同宗族的人為主旨,給全鄉的秀才觀賞。從此,指定事物讓他作詩,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同縣的人們對此都感到非常驚奇,漸漸地都以賓客之禮對待他的父親,有的人花錢求取仲永的詩。方仲永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就每天帶領着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王安石詩歌朗誦(經典誦讀王安石傷仲永)4

我聽到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我跟随先父回到家鄉,在舅舅家見到方仲永,他已經十二三歲了。我叫他作詩,寫出來的詩已經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又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再次到舅舅家去,問起方仲永的情況,回答說:“和普通人沒有什麼區别了。”

王安石詩歌朗誦(經典誦讀王安石傷仲永)5

王安石說:方仲永的通達聰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賦,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優秀得多;但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後天所受的教育還沒有達到要求。他得到的天資是那樣的好,天資是那樣的好沒有受到正常的後天教育,尚且成為平凡的人;那麼,現在那些本來天生就不聰明,本來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後天的教育,難道成為普通人就為止了嗎?

王安石詩歌朗誦(經典誦讀王安石傷仲永)6

作品賞析

這篇文章以方仲永的事例,說明人受之于天雖異,但還得受之于人,否則就将複為衆人,進而說明未受之于天者,本來就是衆人,如果不受之于人,恐怕連作“衆人”也難,而且強調了後天學習的重要性,表現了王安石早期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

王安石詩歌朗誦(經典誦讀王安石傷仲永)7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臨川鹽阜嶺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争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臨川先生文集》等。作品大都收集在《王臨川集》。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病逝于江甯(今南京市)鐘山。

朗讀者簡介

王安石詩歌朗誦(經典誦讀王安石傷仲永)8

朱巧莉(朱珠),荊門廣播電視台節目主持人,從事播音主持工作20年。微廣播劇作品《傻婆婆》獲得湖北省首屆微廣播劇大賽銅獎;作品《胡士斌和他的梁山調》獲湖北文體新聞獎金獎;多部作品榮獲省廣播電視二、三等獎。

來源:雲上荊門《經典誦讀賞析》

編輯:駱羿杉

審核:杜莉

三審:鄭海兵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