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一顆圍繞恒星太陽旋轉的行星,在太陽系内,目前已經确定了八顆行星。
人類作為生活在地球上的智慧生命,在1992年,首次發現了太陽系外的第一顆系外行星,之後科學家通過更加先進的觀測設備,找到了數千顆系外行星。
這些系外行星,都圍繞着恒星運行,甚至還有圍繞雙星系統旋轉的行星,那麼是不是每一顆恒星,都會有自己的行星呢?
恒星周圍可以不存在行星,但目前尚未發現:
天文學家一直在探索恒星和行星之間的關系,根據科學家的預測,恒星有可能形成單獨的體系,行星的形成并不是必須的。
恒星誕生之初,會形成一圈物質塵埃,這些物質塵埃通過引力不斷碰撞聚集,産生更大的岩石體塊,最後形成行星。
這是比較常見的恒星系的誕生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恒星會逐漸升溫引發核聚變反應,周圍的物質不斷聚集形成行星,逐漸産生較為穩定的恒星系統。
但是恒星在誕生時,如果收縮速度較快,就會導緻星雲以較快的速度旋轉,行星很難在快速旋轉的塵埃盤中誕生,因此物質的碰撞非常頻繁,最終物質會被聚集到核心,或者分裂成雙星系統、三星系統。
在行星尚未成型之前,恒星就已經吞噬了全部物質,或者形成多星系統,這樣的恒星系内部,不會産生行星,隻會在周圍形成較小的物質殘留。
雙星系統或三星系統誕生時,很難産生行星,但是科學家發現了存在行星的多星系統,這可能是由于其中的一個恒星産生了塵埃盤,或者後續通過引力捕捉到了來自太空的流浪行星。
另一種情況,就是恒星誕生之處,物質塵埃的旋轉非常緩慢,無法産生足夠的碰撞聚集,進而無法誕生行星,但是這種情況非常罕見。由于角動量守恒,恒星在聚集物質塵埃的過程中,就會不斷加速周圍的物質。
即使一個恒星系存在行星,也有可能被周圍的大質量天體影響,直接剝離自己的行星,科學家在觀察系外行星HD 106906 b時,發現該行星距離自己的恒星系非常遙遠,很有可能是一顆正在被剝離恒星系的行星。
系外行星的觀測十分困難,每一顆行星都很難被發現:
宇宙觀測中,恒星要比行星更容易被找到,但是系外行星對于人類的未來更加重要,因此科學家需要借助恒星,觀察恒星系中的行星。
天文學家發現系外行星的主要方法,是觀測恒星的亮度變化,當行星經過恒星時,會遮擋一部分恒星的光線,導緻亮度降低。
通過行星的過境現象,天文學家就可以大緻判斷出哪些恒星系中存在行星。
由于行星的過境現象非常考驗天文觀測能力,因此比較小的行星經過恒星時,很有可能無法捕捉到亮度變化,因此天文學家目前無法判斷觀測到的恒星,是否是沒有行星的恒星系。
目前科學家已經觀測到數千顆系外行星,但由于距離遙遠,并不能直接觀察行星表面的情況,隻能通過光譜分析,大緻判斷行星的大氣組成,想要真正觀測到系外行星的具體情況,需要下一代天文觀測設備的出現。
總結:
恒星誕生于星雲之中,随着恒星對物質的聚集,行星會在周圍的塵埃盤中誕生。
但是恒星在聚集物質的過程中,如果聚集速度過快,或過慢,都會導緻物質無法正常膨脹聚集,誕生出行星。如果聚集速度過快,恒星系可能會出現雙星、甚至是三星系統;如果聚集速度過慢,就會形成一個單一恒星。
天文學家根據天文觀測數據,認為銀河系中的恒星數量和行星數量應該差距不大,因此宇宙大概率存在沒有行星的恒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