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又沒有胃部不舒服,不用做胃鏡吧,吃吃藥就行了。”這是胃腸門診醫生經常聽到的患者訴求。
這種訴求就像是患者開出的“條件”,石獅現代醫院胃腸科醫生對此顯得有些無奈。據統計,目前在我國,很多胃癌患者,檢查出來的時候就是中晚期,排除有部分患者是自己懷疑胃癌而主動要求接受胃鏡檢查之外,很多胃癌患者沒有明顯胃部不适,甚至是毫無症狀。“胃癌隐密性很深,假如沒症狀,國内大多數患者都不會主動要求做胃鏡檢查。”
胃越痛表示胃越不健康
醫生要求患者做胃鏡的目的,主要是要看胃裡面到底是什麼情況,比如是炎症、潰瘍還是已經癌變?這樣醫生才不會出現“抓瞎治療”的情況,做出的診斷也更為準确,更有利于制訂治療措施。
舉個例子,有些患者來就診時胃痛很厲害,通過做胃鏡發現僅僅是炎症引起,那麼醫生開藥護胃消炎就放心了;有些患者的胃痛是胃潰瘍引起,那麼就需要對胃潰瘍規則治療一個療程後再進行内鏡複查,以了解潰瘍的轉歸,進一步除外胃癌或潰瘍癌變的可能。
“醫生隻有在确保潰瘍長好痊愈才放心。而有些胃潰瘍患者吃護胃消炎藥後不痛了就中斷治療,這影響了治療的效果,可能因此而增加了癌變的機會。”
有些人胃不舒服,本身就是由胃癌引起,通過胃鏡發現這個原因之後,醫生就不會簡單地護胃、消炎、止痛處理,而是讓患者接受規範的胃癌治療,而不緻于耽誤病情。
“胃不舒服和胃部實際病變的程度不一定吻合,一定要通過胃鏡去裡面瞧一瞧。别等到發展成晚期胃癌了再來做胃鏡,那就晚了。”
胃鏡可發現早期癌變 并對其進行規範治療
胃鏡醫生可通過胃鏡去确認胃部的早期病變,還可發現癌前病變、早期癌,對于癌變幾率高的重度異型增生、萎縮性胃炎等都可進行規範治療,以預防或減少其癌變機會。”
胃腸鏡檢查最直接 有時比活檢更有效
和其他檢查手段相比,胃鏡檢查還有很多優點,胃鏡醫生通過胃鏡,就能憑經驗基本判斷患者是不是胃癌,比如有些病理活檢顯示陰性,但醫生通過胃鏡下認為這是惡性病變,那麼就會密切追蹤。
有些胃癌患者的病理檢查顯示沒問題,但胃鏡醫生還是不會放松警惕,經過多次複查、取樣,最終發現胃癌的蛛絲馬迹。除此之外,胃鏡還可做一些小手術,比如做息肉切除等治療。
胃鏡檢查常被安排在上午檢查,因此,受檢者于檢查前一天晚上進食少纖維、易消化食物,夜間12點以後禁止進食食物和喝水。對于懷疑有胃潴留者,則需要在醫務人員指導下采取更為積極的術前飲食準備,如前一晚僅進食流質,甚至是清流質飲食,或者需要禁食更長時間等,以确保檢查時的空腹狀态。必要時配合靜脈補液以保證機體營養供給及水電解質平衡。
多數胃癌發現時 已處于“進展期”
盡管胃癌發病高峰年齡在45~70歲,但并不意味着胃癌離年輕人很遙遠。從臨床來看,近5年來19歲至35歲青年人胃癌發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而同樣為胃癌高發國家,我國胃癌早期檢出率比日本和韓國差很遠:日本胃癌的早期檢出率超過60%,韓國約40%,而我國超過90%的胃癌病人是進展至中晚期才就醫。要想預防癌症,就要從早期篩查做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