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向的無線擁護者,iN自己是能夠用無線充電就會一直使用無線充電。
總覺得這種充電方式比起設備上插入一根USB線是特别不體面的事情。不過還是有一個說法就是——利用無線線圈為手機充電會導緻手機電池受到損傷影響電池壽命。
先說理由,一般的情況下利用線圈感應的方式對手機進行無線充電,往往需要手機更緊密地貼緊充電闆,這就導緻了手機後面闆被硬生生的捂上了一個殼子,以至于影響這個區域的散熱。進而導緻手機電池在相對較高的溫度下充放電。
不過,上面這個說法其實并不可信。
蘋果手機的無線充電,其實就是前幾天就開始火起來的QI充電标準的分支。
在技術方面,蘋果往往是很“雞賊”的,和最早期的Jobs時代不同,現在在蘋果的生态中很難找到特别尖端的技術。蘋果更擅長的則是對現有的技術進行改進,例如這個Magsafe,本身從iPhone 8開始使用的QI充電标準。在iPhone 8發布的時候QI的充電标準已經開發到了第1.2.3版,本身在這個版本下通過協商就可以實現30W的快充。蘋果MagSafe對QI的改進就是做了一圈磁鐵,讓手機充電線圈更好的和充電基台線圈對齊以達到更高的工作效率。而QI本身就帶有協商機制。可以讓手機自動協商充電攻略,前面說了QI本身是可以做到30W快充的,所以說蘋果所宣稱的15W快充也并不是一個什麼技術難題。
至于“發熱”的問題,建議是别買蘋果自己300塊錢的MagSafe充電器,這個東西本身發熱量巨大,沒有什麼可以入手必要性。買到支持QI标準又帶有磁吸接口的第三方充電器是目前最好的選擇。
當然了,無線充電還是一個習慣問題。iN基本上是不怎麼摸手機的人,一般的情況下每天90%的時間裡面手機都是挂在充電座上的,隻有出門的時候會把手機拿下來。所以QI的慢速充電(通常從0充到滿大約4個多小時)對iN來說并不構成影響。
那麼長時間挂在無線充電座上會不會有問題呢?也并不會,這裡就得談到手機的充電管理了。
最最最早的USB标準是每個USB接口提供5V、500mA的電壓和電流,相乘一下就是功率2.5W,這是驅動小型的USB設備例如你的鼠标、鍵盤、遊戲手柄綽綽有餘的功率。後來由于大家使用電池容量越來越大的智能手機,導緻了如果按照USB規範來充電充滿一個手機電池的時間就有點遙遙無期了。于算手機廠商就嘗試在USB5V的基礎上加大電流。把充電電流提高到2A,這個東西最早是出現在ipad充電頭上的。
拿早期的Ipad充電頭給手機充電的速度其實是很快的。隻不過這裡就會出現一個問題,USB線承載電流的能力大約也就是2A,畢竟2A已經是設計标準的4倍了。長時間這麼充電,你的線會先于你的手機壞掉,這就是電功率公式在作怪了。
Q=I²Rt
相同功率下電流(I)變為原來的2倍,發熱量Q就是原來的4倍,這是平方關系。所以我們建設電力系統的時候都是高壓低電流輸電。
充電也是這樣,快充标準的充電功率的提高并沒有繼續提高手機線路上的電流而是提高手機接口上的充電電壓,由之前的5V提高到了9V,這也就是18W快充的由來了。
相反如果降低電池上的充電電流,電池在充電的時候發熱量也成相應比例的降低。
在iOS 12之前,iPhone是可以查詢電池溫度的。
基本上電池溫度維持在0-45度之間iPhone的電池狀态就是一個有保障的使用環境,在iOS 12之後由于一些安全問題導緻蘋果關閉了這個查詢接口。但我們沒有理由認為蘋果關閉了這個查詢接口同時也移除了電池上的溫度傳感器。所以本身手機的電池的溫度就在系統管理之下。當充電電壓過高、或者環境溫度導緻電池溫度過高的時候,iOS系統本身就可以降低充電速率,以換取電池的正常溫度。
同時,手機在充電的時候還會檢測電池電壓,如果電池電壓達到預期充電就會進入涓流模式,以極小的脈沖電流進行充電。
這個時候就隻是補充手機電池自己放電所損失的電量。大多數充電系統也都是這樣的設計,基本上都不會帶來電池壽命的影響。
所以說無論從溫度還是充電的電壓電流基本上都不會對手機産生影響。如果太過于在乎MagSafe貼合那麼一點點區域造成的電池散熱影響,是不是也得把手機殼丢掉呢?畢竟全包住手機後背豈不是更影響散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