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成語一般都出自曆史名人?成語,衆人皆說,成之于語,故為成語,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古代的成語一般都出自曆史名人?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成語,衆人皆說,
成之于語,故為成語。
成語是中華民族悠久曆史文化的一部分,
也是每個人學習中的必修課。
很多成語來自于一些寓言故事、
神話傳說、曆史傳記等,
寥寥數字,就代表了一個故事或典故。
你知道有哪些和青銅器有關的成語嗎?
你知道這些成語背後的故事嗎?
海戰博物館正在展出的
《挖出來的“漢東大國”——曾國青銅器精品展》
在線為你帶來“曾國青銅大展 · 成語篇”,
與你一起賞國寶青銅器,
學青銅成語典故,
走進青銅成語故事!
在《挖出來的“漢東大國”——曾國青銅器精品展》中有一件師方鼎,它的腹部及足上部紋飾為大獸面紋,大獸面紋是晚商的傳統紋樣。它的奇特之處就在于獸面紋的尾部伸出多個勾雲紋,并有西周早期新出鳥紋的影響。
師方鼎
那麼,關于青銅鼎的成語你知道多少呢?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關于“鼎”的成語故事吧!帶你一分鐘了解“一言九鼎”!
成語釋義:一句話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說話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九鼎指的是古代國家的寶器,相傳為夏禹所鑄。
成語出處: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于九鼎大呂。”
成語故事:戰國時,秦國的軍隊團團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當時趙國平原君打算帶二十名門客到楚國去求援,但隻挑出了十九位。後來,一個叫毛遂人的自己推薦自己。
毛遂像
但到了楚國,平原君和楚王從早上談到中午,還是沒有結果。随後,毛遂對楚王說:“我們如今來請你派援兵,你一言不發,可你别忘了,楚國雖然兵多地大,卻連連吃敗仗,連國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國比趙國更需要聯合起來抗秦呀!”
毛遂的一席話說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應出兵援趙。楚、趙結盟後,平原君感歎說:“我手下的門客多時逾千,少時也有數百,我自以為識盡趙國的賢士。這次毛遂的事給了我很大的震動。毛先生在府中三年,我竟沒有發現他是個難得的人才。他的三寸之舌,勝過百萬強兵。他到楚一國,隻用了一席話,便使趙國的威望重于九鼎。”
小鍊接:九鼎又是哪九個鼎 ?
相傳大禹把華夏大地劃分為九州,名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令九州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将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镌刻于九鼎,分别為冀鼎、兖鼎、青鼎、徐鼎、揚鼎、荊鼎、豫鼎、梁鼎、雍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