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規矩,标題裡的問題,答案放在前面:(1)成語“夙夜在公”裡,“公”是指的公務、公事。(2)《詩經》有“公言錫爵”,“公”是指國君,衛國的君主。詳情見“公”部分内容。
接着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21課。講兩個漢字:“”<上八下八>和“公”、都是《說文解字》540部的“八”部屬字,現代漢語201部檢字法同樣也在“八”部。
1、<上八下八>。這個字現在GBK字庫沒有,所以大部分設備無法正常顯示,描述就是上面一個八,下面一個八。如圖:
(bié)
這個字現代漢語已不使用。讀bié。《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分也。從重八。八,别也,亦聲”許慎給的字意就是“别”,讀音就是bié。前面課程講“八”,就是分别的意思。重八,似乎好理解,當然也應當是分别的意思。但有人有異議:
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認為:“此即今之兆也。”這個字就是今天的“兆”字,理由是“從重八者,分之甚也,龜兆其一也。凡言朕兆者,如舟之縫,如龜之坼”。他認為重八的原因是朕兆明顯,比如舟裂縫,比如龜甲灼燒之後的裂紋,都是“兆”,所謂的兆,就是事物分開了縫,也說得通。
《甲骨文字典》對字義又有不同意見。我們看它的字形演變:
(bié的字形演變)
甲骨文裡的bié,基本字形和後來的字形相同,就是上下兩個“八”。甲骨文字典認為:甲骨文與小篆的字形相同,就是重八,但字義“與蔔辭辭例不合,bié的本象應當是溪流出自山澗流入原隰(讀xī,指低濕的地方)之狀。”如果按這個意思理解,也似乎能說得通。
《玉篇》的說法是:“bié,古文别”這與許慎的說法相同。一般情況下,我們按許慎的說法,一般把這個字當作“别”字的異體字(《說文解字》另外收有“”字<左冎右立刀>字,基本也按“别”字的異體字處理),即bié的本義就是分别。
bié的小篆寫法如圖:
(bié的小篆寫法)
2、公。讀gōng。這個字是現代漢語高頻常用字。《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公,平分也。從八,從厶。八,猶背也。韓非曰‘背私為公’”《玉篇.八部》稱:“公,平也,正也。”顯然,公的本義就是公正、平允,無私。來看字形演變:
(公字的字形演變)
自甲骨文始,公字的字形是上面一個八,下面一個表示器皿的“口”,《甲骨文字典》認為從甲骨文的字形出發,公的字形“象甕口之形,當為甕之初文,蔔辭借為王公之公。”公就是甕的初文,在蔔辭裡借用來指王公大臣的公。
(春秋時期的甕)
【字形猜想】公應當是會意字,上面一個“八”,表示“平分”,“口”是器皿,表示平分器皿中的東西的意思。到了金文,基本繼承甲骨文字形,到了小篆,字形發生變化,上面一個“八”下面一個“厶”(私),表示背離私心,背離私心就是與私相背。隸變之後到楷書,就寫為“公”。《韓非子.五蠧》有載:“自環者謂之私,背私謂之公。”這是也《說文》引用韓非話的出處。
本義之外,公又有很多意義,舉常用的說說:(1)共,共同。比如:公約、公議。《玉篇.八部》稱:“公,通也。”這個是現代漢語最常用的意義;
(2)公然,公開地。比如《史記.李斯列傳》:“丞相長男李由為三川守,楚盜陳勝等皆丞相傍縣之子,以故楚盜公行,過三川,城守不肯擊。”公然橫行的盜賊,這個意義,現代漢語也常用;
(陳勝吳廣起義)
(3)公家,公衆的。與私相對。這個意義現代漢語也常用。比如:人民公仆。愛護公物。一心為公,都是這個意義。《詩經.豳風.七月》:“言私其豵,獻豜于公”豵、指一歲的小豬,這裡指小獸,又借指小的獵物;豜,指三歲的大豬,這裡指大獸,又借指大的獵物。指小的獵物自己吃,大的獵物歸公(或送到公府之上)。
(古狩獵圖)
(4)公事。《爾雅.釋诂上》:“公,事也。”比如《詩經.召南.采蘩》:“被之僮僮,夙夜在公。”鄭玄《詩經箋注》稱:“公,事也,早夜在事,謂視濯溉饎爨之事”《詩經.采蘩》記述蠶婦為公侯養蠶的事,這句詩的大意是:“蠶婦的發髻高高聳起,日夜為了公事忙碌。”“夙夜在公”現在已發展成為成語,指從早到晚,勤于公務。
(詩意中的采蘩女)
(5)指古代爵位名。《字彙.八部》:“公,爵名,五等之首曰爵”《禮記.王制》中記載:“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在中國古代,爵位分五等,公是最高一等。中國之外,不同的國家,爵位等級名稱大緻相同,比如法國作家大仲馬就有名著《基督山伯爵》一書,各國爵位等級、尊貴程度略有差别,這裡不展開讨論了。
(《基督山伯爵》插圖)
(6)春秋時代諸侯的通稱。《爾雅.釋诂上》有:“公,君也。”比如《詩經.邶風.簡兮》有:“赫如渥赭,公言錫爵”這裡的公,指的就是衛國的君主。錫:賜。爵:古代的酒器,代指酒。大意是:舞者臉兒通紅像是染色,國君賜酒一滿杯。我們看春秋時期的故事,說某某“公子”,指的是國君的兒子。比如公子小白,即姜小白,他是齊僖公的第三個兒子,就是後來的齊桓公。後世所說的普通的知識分子男士稱公子,在春秋時,不是随便的人都可以叫“公子”的。
(齊桓公像)
(7)古代朝廷最高官位的通稱。《禮記》裡的三公是指:司馬、司徒、司空。《漢書.百官公卿表》稱:“太師、太傅、太保,是為三公。”其實,漢代也有以丞相、太尉、禦史大夫為三公的。發展到後來,“公”就用來泛指朝中職高掌權者。
(秦代的“三公九卿”)
(8)對老年男子的尊稱。比如《漢書.田叔傳》:“叔好劍,學黃老術于樂钜公。”顔師古注說:“公者,老人之稱也。”這個稱呼人的方法,到近代仍一直沿用。
(9)又用來稱呼親屬中的尊長。這個用法較多也最不能統一:比如可以稱祖父為公,外祖父為外公;又可以稱父親為公;還可以稱丈夫之父為公,某些地區方言稱“公公、婆子”,指的是丈夫之父與母;又可以稱丈夫為公,如:老公;有些地區的方言稱夫妻倆人為公婆倆人;還可以稱丈夫之兄為公。這些稱呼均有據可查,這裡不再羅列了。
(10)稱雄性的禽獸。比如公雞;公牛等。
(公雞)
公還是姓氏。《廣韻.東韻》有載。公的小篆寫法如圖:
(公的小篆寫法)
漢字課學習越深入,就越覺中國漢字博大精深,試想,如果一個外國人到中國來認親戚,一個“公”字在親人中的運用,就能難為得頭疼了吧。
(【說文解字】之121,部分圖片引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