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孩子教育來說,很多時候父母很怕走彎路,更怕孩子犯錯,但實際上對于孩子成長,錯誤有的時候反而是必須的,因為隻有經過了錯誤才能夠讓孩子吸取教訓累積經驗,從而在未來的人生之路上走得更加成功。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建立和明确自我界限非常重要,隻有明白了自己的界限才能夠為自己,為别人負責,這是做人最基本的素質。
現代的孩子大多數都是被寵着長大的,他們需要明确自己在家庭中的自我位置,如果因為被寵而變得自私甚至自我中心,那麼将來長大之後走入社會就會處處碰壁,因為人需要适應生活,而不是要環境來迎合自己。
要讓孩子明白,應該是自己做的事情,不應該因為有了困難就拖延,更不應該找借口不去做。
自我意識是指一個人對自己正确的認知,包括對自己和周圍關系的認識,自我意識在人的心理活動和生活中起着調節作用,是行為的強烈動機,對孩子的心理發展意義重大。
孩子怎樣認識自己,怎樣安排和處理自己同周圍世界以及同别人的關系,怎樣評價自己的能力,具有什麼樣的自我價值觀,樹立什麼樣的自我形象等等,直接影響他們今後能否積極适應社會,能否保持心理健康,能否在學習和生活中順利前進和發展。
父母想要樹立孩子正确的自我認知,可以試着做以下幾點:
1. 培養孩子的自我認知
2. 培養孩子的自我評價能力
3. 努力安排一些孩子通過努力能夠成功地活動
4. 教育孩子接受與悅納自我
5. 引導孩子有效控制自我
父母培養和有效的利用孩子的自我意識能夠有效的促進孩子的認識和學習能力水平,具有良好自我意識的孩子會在各方面表現出優秀的才能,從而經常取得成功。
反之如果孩子在自我意識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不良傾向,又沒有及時調整,會讓孩子的個性和行為發生偏差,之後想要矯正就困難了。
所以父母要注意孩子良好的自我意識,有的時候成長中犯錯和走彎路不見得就是壞事。
有的時候正是家長過分保護的愛才讓孩子失去了成長中應該有的自信心。
家長的過分幹預會讓孩子成長受限,因為他們被告知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失去了自我思考能力。
父母雖然是過來人,生活經驗豐富,但是有沒有想過正是因為這樣的想法,才會讓很多事情失去了創新,一切都是約定俗成的按部就班。
所謂的少走彎路,其實是按照傳統的方式去約束了孩子原本應該有的大膽和創新,一個長期生活在家長強迫與約束中的孩子,主動進取的精神是很差的,對創新毫無興趣,他們總是被動的開展活動,缺乏主見。
這樣的孩子不僅很難取得優秀的成績,更難有好的發展,其實能力是需要靠時間發展的,需要靠機會鍛煉,如果平時孩子所有的事情都被家長包辦代替,那麼孩子就會失去自己做事情的信心與勇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