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十年前,一群認為自己感染了“陰性艾滋病”的人在網絡上聚集,他們稱身體出現了淋巴腫脹、皮下出血、舌苔生絨毛等類似艾滋病的症狀,但HIV抗體檢測陰性,所以覺得自己因感染“未知病毒”而患了“陰性艾滋病”。
網絡的影響力是可怕的,從個人傾訴,到集體發洩,再到媒體輪番報道,五年後,“陰性艾滋病”引起公衆恐慌,成為一個“公共衛生事件”。
當年的“陰性艾滋病”,經過中國疾控中心兩輪多地的調查以及國内外實驗室的多次檢查,結果隻是一場“恐艾”引發的鬧劇。
當年辟謠時有人強調稱,如果艾滋病抗體檢驗不呈陽性,就不可能是艾滋病或者艾滋病變種。
如今我們要重新審視這句話了。因為……
國内出現首例抗體陰性艾滋病!北京協和醫院發現世界首例成人HIV抗體陰性艾滋病合并KS病例。
中年男性,咽痛、咯血、發熱及呼吸困難兩個月,輾轉就診于多家醫院而症狀未緩解。于協和醫院行肺部穿刺活檢後,病理科專家在鏡下發現了肺部病變是卡波西肉瘤(KS)。
KS是HIV/AIDS患者常見的機會性腫瘤,也是HIV/AIDS進展到終末期的一個表現。而該患者雖CD4陽性T淋巴細胞隻有6個/mm3(正常人平均760個),HIV初篩試驗可疑陽性,但确證試驗為陰性。
血漿HIV核酸檢測後發現,該患者病毒載量高達42969拷貝/毫升,确診其為HIV抗體陰性艾滋病伴KS。不幸的是,由于病情已進展到艾滋病終末期,患者于确診兩周後死亡。
該病例是國内首例、世界第26例經HIV核酸檢測陽性診斷的艾滋病。
艾滋病如何被抓出?
目前檢測HIV的方法有上百種,大體可以分為抗體檢測和病毒檢測兩大類。HIV抗體檢測是常見的艾滋病篩查手段,分2個步驟,即初篩實驗和确證實驗。
1. 初篩實驗
目前臨床通用的初篩檢測方法有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ELISA方法有一定的靈敏度,且操作簡單、快速,适合對大量樣品的檢測。可用作ELISA測定的标本十分廣泛,體液(如血清)、分泌物(唾液)和排洩物(如尿液、糞便)等均可用作标本。
2. 确證實驗
确證實驗目前最常用的是蛋白印迹法(WB),是HIV檢測的金标準。其特異性較高,但技術複雜,操作時間較長。
由于受客觀和主觀因素影響,理論上講任何試劑都無法做到100%正确,極端情況下艾滋病檢測會存在假陰性和假陽性。
HIV抗體初篩結果陰性說明什麼?
陰性結果有兩種可能:
1. 受檢者沒有感染艾滋病病毒;
2. 雖然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還沒有産生足夠的能檢測出的抗體,仍處窗口期内。
目前關于“窗口期”的長短,說法很不一緻。原因是由于個體差異,每個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後體内出現抗體的時間長短可能不一。能否檢測出艾滋病抗體,一方面取決于人體抗體的濃度,另一方面取決于檢測抗體方法的靈敏性。
但目前初篩試劑已經發展到第四代檢測試劑,采用的是抗原抗體聯合檢測法,可同時檢測血清中的HIV抗體和P24抗原,使檢測窗口期大幅提前,感染4周後的檢測準确率高達99%以上。
如果有過高危行為的人在窗口期過後初篩檢測艾滋病病毒抗體結果陰性,可以排除艾滋病病毒感染,不需要複查。如果在窗口期内,即使初篩試驗結果陰性,仍需要随訪複檢。
HIV抗體初篩結果為陽性,為什麼還必須做确認試驗?艾滋病病毒抗體檢測要求盡可能高的準确性,因為一旦做出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診斷,必定給患者帶來巨大的醫學、心理和社會影響。
目前,為了最大限度地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确,艾滋病病毒抗體檢測采用高敏感度的初篩方法,以求發現所有的陽性,因而難免出現假陽性;而且目前初篩試驗常用的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在低危險行為人群中的特異性不理想,所以必須用其它的方法去驗證,最常用的驗證方法是免疫印迹試驗(WB),即确認試驗。
那麼,當懷疑自己感染上艾滋病,但多次HIV抗體檢測結果為陰性,還用不用加做HIV核酸檢測?
答案是沒有必要。如前所述,目前四代試劑盒既檢測HIV抗原又檢測抗體,感染4周後的檢測準确率高達99%以上。
事實上,比起因恐艾而“患上”所謂的“陰性艾滋病”,比起高危行為後的急匆匆檢查或阻斷治療,比起高危行為後的擔憂恐慌與檢查結果陰性時的後怕,比起對檢查結果陰性可靠性的質疑,了解艾滋病、避免高危行為、懂得如何保護自己,更加重要。
部分内容源自騰訊較真,圖片源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