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患上一種叫“特發性震顫”的疾病,朱奶奶從50歲開始就一直忍受着手抖的折磨。近日,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神經外科楊治權教授團隊省内首次應用腦深部電刺激術,成功将刺激電極精準地植入丘腦腹中間核,不僅幫助這位患者擺脫了疾病的困擾,也給無數類似患者的外科治療帶來了福音。術後朱奶奶20多年來不能握筆寫字的雙手終于再次流暢地寫出了自己的名字,并激動地寫下了“湘雅醫院”四個大字。
圖源自視覺中國。
朱奶奶今年71歲,共有8個兄弟姐妹。自懂事以來,她就敏感地發現母親常年有手抖的毛病,起初不嚴重,但後來整個頭部也跟着抖動,嚴重影響了生活質量。看着媽媽連端杯、吃飯這麼簡單的動作也完成不了時,她心痛極了。
數十年後,朱奶奶的大哥也開始出現手抖、頭面部抖動的症狀。之後,二哥、她本人及七妹也都相繼出現了相同症狀。朱奶奶介紹:“我是在50歲時出現症狀的,右手較左手嚴重。近3年來抖動加重,不能用右手寫字、吃飯、刷牙。嘴巴抖動也逐漸加重,說話時連聲音都是顫抖的。”母親的病情就如同複制粘貼一樣在兒女身上一一重現,疾病像詛咒一樣纏繞着這個家族。他們很快意識到這是一種家族遺傳性疾病。
據功能神經外科主任楊治權教授介紹,這種疾病叫特發性震顫,是一種很常見的運動障礙疾病,因特定腦深部神經元節律性異常放電爆發,導緻患者雙上肢姿勢性、動作性震顫,還會伴頭部、口面部或者聲音震顫,極少病人還會出現下肢震顫。此病好發于中老年人,國外醫學研究證實人群發病率約1%,約60%患者有家族史,且單卵雙胞胎中有近90%的一緻性,呈不完全顯性常染色體遺傳。
以往認為特發性震顫的臨床表現呈良性過程,僅表現為姿勢性或運動性震顫,不造成其他嚴重病變。但目前研究顯示,一部分特發性震顫患者會逐漸進展,對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
抱着最後一絲希望,朱奶奶找到了湘雅醫院神經外科尋求治療。經過詳細了解病史及全面系統地診斷評估,楊治權教授建議患者接受腦深部電刺激術治療。
據悉,腦深部電刺激術又稱腦起搏器植入術,是通過立體定向方法在腦内特定的靶點植入刺激電極進行高頻電刺激,改變相應核團興奮性,以達到改善疾病的一種神經外科新療法,現已成為治療神經外科功能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手術當天,楊治權教授團隊利用成熟穩定的操作技巧和實時電生理監測将刺激電極精準植入患者的丘腦腹中間核,同時給予患者術中臨時刺激測試療效,結果發現患者的手抖立即得到有效控制。
楊治權教授表示,這是湖南省首例将腦深部電刺激術成功應用于特發性震顫患者的案例,該套手術方案以及療法均處于國際領先水平,手術不僅幫助這位患者擺脫了疾病的困擾,也給無數類似患者的外科治療帶來了福音。
潇湘晨報記者張樹波 通訊員張俊美 劉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