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劉同說:
有時,當你說某個人變了,也許不是他變了,而是你們的關系本就沒有到真正了解彼此的内心而已。
一個人身邊的人一旦多了起來,就難免會有一種錯覺,認為自己的社交能力很強;
這隻是在人際關系進展地很順利,沒有任何嫌隙和矛盾的時候;
隻有遇到一些事情了,人才會清醒地意識到,沒有幾個朋友,能一直真心坦誠地相待;
有些朋友,你不去傷害她,她卻來攻擊你;
還有的人,你永遠無從得知到底發生了什麼,他們就在你的世界裡消失了。
如何去交朋友和維系感情,解除誤會,也在考驗一個人的智慧,需要我們用理性和細心去判斷。
如果你在與朋友相處中,出現這4個迹象,說明你已被孤立了。
聚在一起時,常常話不投機,朋友總反駁你的觀點
真正的朋友,即便分别了挺久,再聚到一起,還是可以暢所欲言,彼此珍惜和尊重;
如果聚到一起,常常話不投機,冷場,那就說明你們已經漸行漸遠了。
有的人,即便心中不悅,也不願意說出來,反而喜歡拐彎抹角地用冷漠,或是反駁你觀點的方式,表達出來。
搞得你常常摸不着頭腦,被刺痛了,卻拿朋友沒辦法,甚至懷疑,是不是自己有什麼問題。
其實,好朋友,會在乎你的感受,不會在你面前拿腔拿調,或是莫名其妙地找你的茬兒,反駁你,否定你;
他們會遷就你,包容你,盡量站在你的角度考慮問題,融入友情的溫暖中。
朋友總是回避重要話題,對你有所保留
人與人相處,總有一種怪現象,就是會把自己最重要的,最隐秘的心事,分享給重要的朋友;
從戀愛的進展,到工作上遇到的麻煩,再到家庭生活中的矛盾,一切都是透明的,公開的,可以拿到台面上輕松自如地讨論的;
而我們也經常會關注朋友的一舉一動,理所當然地認為,如果自己在朋友心裡有分量,他們會主動和我們分享。
但如果朋友回答一些重要話題時,總是避重就輕,含糊其辭,讓你聽的雲裡霧裡,那就是你們之間的心其實靠的并不近;
雖然有時,朋友也會有難言之隐,不方便對你講,可如果對方這樣是常态,就說明他不把你當朋友了,所以才懶得和你多說,他不想讓你掌握他的動向,才對你有所保留。
這時,也許是她的價值觀被重塑了,和你越來越“南轅北轍”,所以,和你說得多,沒有意義,他就選擇慢慢孤立你,來悄無聲息地結束這段友情了。
經常晚回複,或不回複你的信息,回了也是寥寥數語
為生活勞碌奔波的成年人,難得有機會見面;
即便想念朋友了,也基本都是在微信上聯絡;
在乎你的朋友,即便你不去主動找他們,他們也會積極地與你互動;
一旦聯系起來,就會彼此坦誠相待,告知對方自己的近況,并關心對方的生活處境;
相反,如果你發給朋友的問候,時不時遭到了冷遇,或是回複的隻是寥寥數語,顯得不冷不淡的,那麼很可能說明你們之間發生了誤會,或是你不在對方的朋友圈裡了。
成年人的絕交,總是靜悄悄的;
人的熱情,也是一點點冷卻的,當朋友與你走向了完全相反的路,彼此沒有交集,再不濟是朋友變得功利了,而你還很純真時,那麼,你們之間就很難再恢複從前的情誼了;
如此待你,不過是期望你能主動放棄,不需要朋友親自宣布,你們不再是朋友了;
朋友不參與你人生的重要時刻,遇事總是推脫
人生講究儀式感,友情也需要參與感;
我們人生的重要時刻,少不了重要朋友的在場和見證;
隻有有了朋友的祝福和鼓勵,我們内心才更加堅定和有力量,鼓起勇氣走完日後的人生。
如果朋友在受到你的邀請,參與你的答謝宴、婚禮或是重要的請客場面時,她都推脫着拒絕,不給支持,更談不上歡喜,那就說明你對她不再重要;
或是她想借此,紮你的心,讓你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重新理順你們的友情關系。
有一句話這樣說:教會你舞步的人,不一定能陪你走到散場。
朋友也是如此,聚聚散散是常事,不必太過傷心糾結;
屬于你的,早晚都是你的,不适合你的,離開才是為了成全;
面對朋友的孤立,學會冷靜地思考,是不是自己的問題,如果不是,那就坦然一些,不要給自己心理上的負擔,一切随緣。
END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