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李白望廬山瀑布和蘇東坡題西林壁

李白望廬山瀑布和蘇東坡題西林壁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9 16:35:21

王勃是初唐四傑之首,他因一篇《滕王閣序》而千古名揚。其實,王勃除了骈文寫得好,詩歌同樣很出色。接下來要談到的這一首《山中》,就是他客居巴蜀時,因為思鄉愁煩而寫下的五言名篇。

李白望廬山瀑布和蘇東坡題西林壁(王勃思鄉寫下山中)1

這一首詩用語平易,借景抒情,全篇寫愁,卻不落一個“愁”字,卻具有極強的“壓迫感”和感染力。

一、王勃的《山中》

《山中》——唐·王勃

長江悲已滞,萬裡念将歸。

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詩歌意譯:我悲傷,因為江水阻住了我的歸程,讓我隻能在萬裡之外思念家鄉。此時天色已晚,又刮起了一陣狂風。大風把四周山巒上的黃葉一片一片地卷起,全部抛落到半空中。

唐高宗總章二年(公元669年),王勃因為在上一年替沛王戲為《檄英王雞文》被逐出王府。心情不佳,從長安一路向巴蜀地區遊玩。返程的途中,王勃行至長江的邊上。時間是秋天,眼見寬闊的江面阻滞了歸鄉的旅程,心中頓感愁煩,于是寫下了這一首詩。

詩的前兩句是一聯對句,用“長江”對“萬裡”,以“已滞”對“将歸”。講述的是詩人思鄉情切,急着想回家,卻在江邊上遇阻。他或者是找不到渡船過江,或者是因為天氣風雲變幻,船家不肯啟航。于是,他隻能對着寬闊的江面和浩蕩的江水發愁。

李白望廬山瀑布和蘇東坡題西林壁(王勃思鄉寫下山中)2

家鄉距離蜀地萬裡之遙,想回去本已不易,現在這長江水還來添堵,自然心中愁上加愁。時間和空間的阻礙,幾乎讓王勃感到絕望。但是,更讓他發愁的是,此時天色已晚,又刮起了大風。

從詩歌的最後一句來看,他當時應該在一個野渡口,周圍都是山巒,離鬧市較遠。在一個陌生的地方,周圍前不着村,後不着店兒的,這個時候,他不但過不了江,還得擔心夜晚到哪裡去住宿。山中有沒有虎豹财狼?心中好煩!

其實寫到第三句話,已經煩不勝煩了。這個時候,突然一陣狂風吹飛了樹梢上的黃葉,仿佛四周所有山峰上的黃葉都在往下掉。王勃一看到眼前景象,心态頓時就崩了。

因為黃葉象征着秋天,本來就帶着愁煩的意思。這黃葉還不隻是“一片”,也不是“一片又一片”,也不是“漫山”的黃葉;它是“山山”的黃葉。這“一山又一山的黃葉”該有多少片啊?每一片上都寫着一個愁字。簡直是愁煩到了讓人絕望的地步。

李白望廬山瀑布和蘇東坡題西林壁(王勃思鄉寫下山中)3

對于王勃詩中所描述的景象,後來杜甫在《登高》中把它高度概括提煉,寫成了千古名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有一部分年輕人讀了杜甫的詩,聲稱感受不到他詩中的那種悲愁。未知他們對王勃這一首詩的表達方式,是否能感受得到呢?

王勃這一首詩,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一句比一句“愁”。作者通過時空的交織,渲染出一層比一層更加強烈的“壓迫感”,來讓讀者感同身受。

詩歌的前三句,都是通過作者現身在講述回程受阻時的心情。最後一句,作者卻什麼也不說,直接通過“山山黃葉飛”純景色的描繪,激發讀者的想象力。

二、天才的夭折

王勃是唐朝乃至中國文學史上著名的“神童”,他六歲能文,十歲就能寫書,十六歲進士及第,封了一個叫朝散郎的官職,被派到唐高宗兒子沛王的府裡當修撰。

李白望廬山瀑布和蘇東坡題西林壁(王勃思鄉寫下山中)4

那個時候,沛王和英王經常在一起鬥雞。十八歲的少年王勃為讨好沛王,寫了一篇讨雞的檄文。本來是兩個王子間的争鬥,結果被皇帝知道後,反而責怪一個幫閑。于是,王勃就這樣被免職,趕出了王府。

我們從王勃著名的《滕王閣序》中可以看得出來,這其實是王勃的一份自薦書,他一直非常渴望能跻身仕途。然而在求仕方面,他顯得比較性急。他很年輕,不了解官場的黑暗。所以對前途産生了一種畏懼的心理。内心十分痛苦。

在王勃被逐出王府的第二年,他沿着長安一路走到巴蜀散心。後來他得到一個當官的機會,就急着要返鄉參加“時選”。當他走到長江邊上時,因為一時沒有渡船。看到眼前茫茫的江水,想起世路的艱辛,無窮的悲辛就泛上心頭。

後來,他當上了參軍。有一次,因為在家中藏匿了一個叫曹達的逃奴,害怕事情敗露,又将曹達殺死。結果差一點被判處死刑,隻是運氣較好,遇上特赦才活下來。

李白望廬山瀑布和蘇東坡題西林壁(王勃思鄉寫下山中)5

這一件事還影響到他當官的父親,害得他父親被貶到了交趾(今天的越南)。結果他赴交趾探望父親,返回途中溺水而亡。

王勃很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就有意識地向當官的親友寫信推薦他,見人就說他兒子是一個天才。可見,王父對他的寄望非常高。如此一來,王勃身上就有了很大的壓力。

我們都知道,近些年來中科大搞過一個少年班。裡面許多天才兒童,十三四歲上了大學,結果最後很多人都沒有什麼作為。其中一部分人索性出家當了和尚,沒出家的也有一大部分泯然衆人。為什麼會這樣呢?主要還是因為家長的急功近利,和外界給了他們太多的壓力。

王勃身上的壓力肯定不小,所以他才會去幫沛王寫幫閑文章。結果,導緻自己被貶。後來,也因為太在乎自己的仕途,救人之後又殺人。

李白望廬山瀑布和蘇東坡題西林壁(王勃思鄉寫下山中)6

十八歲的少年王勃,對前途是迷茫的。長江萬裡惹人愁嗎?月黑風高惹人愁嗎?狂風掃落黃葉,惹人愁嗎?并非如此。隻有一個人心中先有愁,才會看到什麼都生愁。

結語

杜甫曾經寫過一首詩,為初唐四傑正名,極力維護四傑在文學史上的功績。其中一句非常出名,就是“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想象得到,杜甫是認真學習過四傑的文章和詩篇的。

王勃這一首《山中》所描繪的長江秋景圖,給了杜甫極大的啟發,最後被提煉成了《登高》中的千古佳句。不過,杜甫憂國憂民的“愁”和王勃對個人際遇的“愁”,卻迥然不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