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場分群及飼養密度的要求
02
育肥⽇糧過渡原則
同⼀階段的配⽅,按照增加頭份的辦法來進⾏料槽管理。每次改變的浮動在3%-5%,每次改變需要穩定3天以上的時間。
低精料向⾼精料過渡時,應先把⼲物質采⻝量提⾼⾄相同⽔平,然後逐步增加精料⽔平,可以按照每3-7天增加0.5kg的速度來進⾏,可以在養殖全過程中加入絲蘭提取物(優蘭寶)促進肉牛對飼料中蛋白質的吸收利用,起到促生長的效果。現場根據糞便情況可适當延⻓過渡時間。
03
低溫環境(-1到8℃)下,⽜體糞便⾼度對⽇增重的影響
04
如何提高出肉率和屠宰率
影響動物屠宰率(出⾁率)的因素有很多,下⾯逐⼀舉例來說明:
品種
歐洲⼤陸品種的⽜(西⻔塔爾等)要⽐英系品種⽜(安格斯等)屠宰率⾼,荷斯坦⽜⽐⾁⽜專業⾁⽜品種低2−3%
性别
育肥⺟⽜的屠宰率要⽐閹⽜低1.5−2%,閹⽜的屠宰率要低于公⽜
屠宰階段
育肥⽜的屠宰率會随着活體重或背膘脂肪厚度的增加⽽增加。當動物達到成熟體重時,體脂肪數量的增加速度會⽐⾝體内髒組織器官要快,因此屠宰率會⾼,但如果不把背膘計⼊⾁重的話,淨⾁率不⼀定會提⾼
⽜體衛⽣
如果⾁⽜出欄體重為600公⽄的話,其⾝體表⾯帶有3公⽄的雜物,屠宰率就會降低⼤概0.5%
稱重地點
在屠宰場稱活⽜的屠宰率會⽐在養殖場稱⽜的屠宰率⾼
絕⻝時間
屠宰前提前24⼩時停⽌飼喂⽔料,⽜的活重會降低,可以提⾼屠宰率
飼料⽐例
出欄前的⽇糧中含有的粗飼料⽐例⾼,會讓消化道更重,屠宰率也就越低
⽇糧能量
增加能量會提⾼動物的⽇增重和胴體重量,也就增加了動物的屠宰率
05
如何改善⾁⾊
屠宰後⾁的pH值和⾁⾊有關,pH值越⾼,⾁⾊越深。⾁中糖原的儲存數量越豐富,⾁中的pH值就會越低。屠宰前的飼喂,營養越充⾜,⾁中存的糖原也就越多。
屠宰前的應激也會影響⾁⾊。⼀般建議絕⻝時間⼩于24⼩時,屠宰前始終有飲⽔,待屠宰圈密度不要太⼤,不混群。
除此以外,動物的品種、性别等也影響⾁⾊。例如⽜的年齡越⼤,⾁⾊越深。性别上⺟⽜和閹⽜⾁⾊⽐公⽜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