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司馬光家訓摘編

司馬光家訓摘編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2 01:09:05

司馬光家訓摘編?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周公的《誡伯約書》、三國諸葛亮的《誡子書》,到北宋司馬光的《訓儉示康》、清代朱柏廬的《朱子家訓》,曆代家訓中體現的核心思想之一即“儉”對節儉的崇尚,首推司馬光家族,其祖孫三代皆以儉為美,并将節儉作為家風世代傳承,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司馬光家訓摘編?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司馬光家訓摘編(司馬光家風以儉為美)1

司馬光家訓摘編

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周公的《誡伯約書》、三國諸葛亮的《誡子書》,到北宋司馬光的《訓儉示康》、清代朱柏廬的《朱子家訓》,曆代家訓中體現的核心思想之一即“儉”。對節儉的崇尚,首推司馬光家族,其祖孫三代皆以儉為美,并将節儉作為家風世代傳承。

司馬光是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陝州夏縣(今屬山西)涑水鄉人。他官至宰相,一生克勤克儉,廉潔奉公。司馬光清廉品德的養成,源于父親司馬池的言傳身教。司馬池為官清正,生活樸素,日常飲食粗茶淡飯,即便招待客人也絕不奢華,隻用梨、棗、柿之類的山果和肉幹、肉醬、菜湯等,并教導子侄崇儉抑奢。

司馬光從小不喜歡金銀華服,“衆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身居高位後,依舊“食不敢常有肉,衣不敢純有帛”,認為“衣取蔽寒,食取充腹”即可,“勿求多餘”。《宋史》評價司馬光“于物澹然無所好,于學無所不通”,“惡衣菲食以終其身”。

北宋中期,奢靡之風漸起,時人競相講排場比闊氣,“走卒類士服,農夫蹑絲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遠方珍異,食非多品,器皿非滿案,不敢會賓友”。熟悉曆史的司馬光對這種社會風氣深感憂慮,寫家書教導後輩力誡奢靡,謹身節用,避免不良社會風氣侵蝕。司馬光在《訓儉示康》中訓導其子司馬康要學習春秋季文子、宋代張知白的節儉之道,要以西晉何曾、石崇因奢侈而敗家喪身的教訓為戒,牢記“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不僅自身當厲行節儉,還應将這種家風傳承給後人。他在《訓子孫》中指出“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儉則寡欲”,對于物質不要追求過多,否則會成為牽累,甚至招緻禍患。在《溫公家範》中,司馬光告誡天下的父母,給子孫留過多财産并不是真正的愛,真正的愛是要教會子孫“以德以禮”,“以廉以儉”,廉潔儉樸的優良品德才是留給後人最寶貴的遺産。

在司馬光的教育下,司馬康養成了清白高潔的品性。《宋史》記載他“為人廉潔,口不言财”,“途之人見容止,雖不識皆知司馬氏子也”。儉約修身的家訓代代相傳,直至今日,司馬家族後人仍恪守《訓儉示康》的教誨,涵養良好家風。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一貫提倡“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每一個中國人都有責任傳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讓節儉之風潛移默化到每個家庭中,彙聚成全社會勤儉節約的好風尚。

(作者單位:内蒙古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