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論語十則中的學習三個層次

論語十則中的學習三個層次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2 05:52:02

論語十則中的學習三個層次(論語裡關于實踐大于理論的幾句話)1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

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

第一句,子貢問何為君子?孔子回答知道一個道理先不要說出來,要去用實踐檢驗一下,等認為行之有效之後再說出來。是啊!我們有多少所謂的知識都是道聽途說得來的?有很多别人用來很好的方式方法,等我們拿來用的時候就不好用了,不是方法不對而是這個方法對于你來說不對,彼之蜜糖我之砒霜,别人的成功經驗隻能參考不能奉之圭臬。

第二句,孔子說:我教顔回一天,他也不說什麼,我以為他很愚鈍。回去之後他會反思琢磨然後就去實踐,而且都做的很好,可見顔回并不愚鈍。你以為你在别人那裡學到的知識就是你的了嗎?不是,那隻是紙上談兵,那些知識并沒有進入你的血液裡,你隻是記住了幾句話而已,隻有經過你親身實踐你才能懂得它的道理。

第三句,子路每次隻學一個知識,在沒弄明白這個知識點之前,生怕會再出現一個知識點。還是關于實踐的,當我們在檢驗一個知識點還沒有結果的時候,我們再去分心另一個知識點,那麼隻會是每個都沒掌握的了。

第四句,冉求說:不是我們喜歡夫子說的道理,而且我們的能力不足。孔子回答:能力不足的人也得是把事情進行到一半兒的時候停下來,而不想你這樣畫地為牢般的原地不動。我們有多少偉大的想法隻是在腦海裡過了一下就完事兒了,那些想法真的不可能實現嗎?我們去做了嗎?我們是害怕失敗還是懶得動從而為自己找幾個不能實現的借口,結果不了了之?

總之,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我在具體一下,隻有經過自己實踐的知識才是自己的知識,那些沒有踐行的知識不過去一些沒用的說辭而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