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步詩》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講曹植的詩詞,這一首七步詩是絕對要講的。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想必一定記憶深刻。魏文帝曹丕對曹植有所不滿,就令曹植七步作詩,不成者就治他的罪。曹植就應聲便答應,走了七步之後,就做出了詩,就是這首七步詩,魏文帝曹丕聽罷,感到很慚愧。那麼,七步詩講的是什麼内容呢?詩的意思是說,鍋裡煮着豆子,豆稭在鍋底下燃燒,豆子在鍋裡面哭泣。豆子和豆稭本來是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豆稭怎能這樣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這首詩運用了比興的手法,語言淺顯,寓意明暢,不用多加闡釋,便能明白其中含義其意自明,曹植通過燃萁煮豆這一日常現象,抒發了内心的悲憤。曹植的比喻之妙,用語巧妙,而且在刹那間脫口而出,實在令人歎為觀止。特别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兩句,千百年來已成為人們勸戒避免兄弟阋牆、自相殘殺的普遍用語,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這首詩在民間流傳極為廣泛。
二、《箜篌引》
置酒高殿上,親交從我遊。
中廚辦豐膳,烹羊宰肥牛。
秦筝何慷慨,齊瑟和且柔。
陽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讴。
樂飲過三爵,緩帶傾庶羞。
主稱千金壽,賓奉萬年酬。
久要不可忘,薄終義所尤。
謙謙君子德,磬折欲何求。
驚風飄白日,光景馳西流。
盛時不再來,百年忽我遒。
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
先民誰不死,知命複何憂?
這一首《箜篌引》,是一首獨具特色的遊宴詩。它通過歌舞酒宴上樂極悲來的感情變化,深地展示了建安時代特有的社會心理。人生短促的苦悶和建立不朽功業的渴求交織成這首詩的主題,表現出雅好慷慨的時代風格。
這首詩的章法巧妙,很見匠心。詩歌在以較多的筆墨描寫美酒豐膳、輕歌曼舞、主客相酬的情景之後,筆鋒一轉,吐露出欲求親友憂患相濟、共成大業的心願,再轉為對人生短促的喟歎,清醒地指出盛時不再來。至此,酒宴的歡樂氣氛已掃蕩一盡,樂極而悲來的心理曆程完整地表達出來了,引人回憶起開篇的濃豔之筆、富貴之景,更添幾分悲怆之情。如此立意謀篇,稱得上是意蘊高妙。
三、《怨歌行》
為君既不易,為臣良獨難。
忠信事不顯,乃有見疑患。
周公佐成王,金縢功不刊。
推心輔王室,二叔反流言。
待罪居東國,泣涕常流連。
皇靈大動變,震雷風且寒。
拔樹偃秋稼,天威不可幹。
素服開金縢,感悟求其端。
公旦事既顯,成王乃哀歎。
吾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長。
今日樂相樂,别後莫相忘。
解析:魏明帝太和二年,曹叡巡幸長安,洛陽謠傳皇帝死于長安,從駕欲立曹植,因此明帝對曹植産生疑忌,曹植處境險惡,因作此詩以明志。曹植被猜疑,多半是政治對手的打擊報複。
這首詩中,曹植運用了周公赤心為國的曆史故事。話說周公竭忠盡智輔佐周武王和周成王,結果仍遭流言毀謗,并被周成王所疑。曹植感歎自己盡心王室,志欲為國立功,不但心願未遂,反而遭受種種打擊迫害的不幸與無奈。曹植客觀地吟詠曆史,實際上是借古人之酒杯,澆自己心中之壘塊,萬千感慨充溢其間。
四、《白馬篇》
白馬飾金羁,連翩西北馳。
借問誰家子,幽并遊俠兒。
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
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
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
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
長驅蹈匈奴,左顧淩鮮卑。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
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解析:這首詩在高中的語文課本裡學過。它描寫和歌頌的是邊疆地區一位武藝高強又富有愛國精神的青年英雄。對于歌頌的這個人,曆來說法不一。有的說是寫他的胞弟曹彰,也有的說是寫漢代骠騎将軍霍去病。但讀完此時,我倒是覺得,兩者都不是,應當是寫自己的,勉勵自己要向漢代的骠騎将軍霍去病那樣勇武殺敵。
曹植用這首詩抒發了自己的報國之志,詩中的英雄形象,既是詩人的自我寫照,又凝聚和閃耀着時代的光輝,為曹植前期的重要代表作品,賦予濃厚的青春氣息。
五、《七哀詩》
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婦,悲歎有餘哀。
借問歎者誰?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獨栖。
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
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
願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
君懷良不開,賤妾當何依?
解析:在曹操去世後,曹丕繼位大統,對曹植十分防備。曹植滿腔抱負無處施展,而手足胞兄對他處處防範,令曹植心灰意懶。曹植自知功名無望,于是将滿腔哀怨寄托在和他具備相同情感的怨婦的愁苦裡。
這首詩寫的很凄冷,曹植把自己比作是一名蕩子婦,以一名被遺棄的女子的不幸遭遇來比喻自己被排擠的境況,以思婦與丈夫的離異,來比喻他和身為皇帝的曹丕之間的生疏,簡直比路人還陌生。曹植有感與兄弟之間的境況懸殊,暗自吐出思君報國的衷腸奈何曹丕的絕情寡義,令曹植憤慨不已,流露出無限凄惶之感。整首詩從一名被抛棄女子的哀怨着筆,句句暗寓自己的遭遇。而反觀曹丕的行徑,他表現出了對自己帝位的不自信,多半是繼承了曹操多疑的性格。
六、《雜詩七首·其一》
高台多悲風,朝日照北林。
之子在萬裡,江湖迥且深。
方舟安可極,離思故難任!
孤雁飛南遊,過庭長哀吟。
翹思慕遠人,願欲托遺音。
形影忽不見,翩翩傷我心。
解析:蕭統的《文選》選錄了曹植《雜詩》七首,這是其中的第一首。這一首是一篇懷念遠别親友的詩,其意思是,高台上常常吹着悲風,早晨的太陽照着北林,此時我懷念的人在萬裡之外,大江大湖很遠很深,這舟船哪能順利到達?實在難以安置我的懷念之心。擡頭看時,掠過庭院南飛的孤雁,長聲哀鳴真使人傷神,望着那隻孤雁,我在想,讓孤雁帶個信給,可孤雁不理睬地飛過去了,飛動的影子更使我傷心欲絕。
這就好比說,我懷念遠方的一名女子,她離我很遠,我很想去看她,但卻沒有直達的火車,我想讓天空中飛着的大雁帶去書信,可大雁根本不鳥我,我的心裡更加悲傷。在漢末魏初那個動亂流離的年代,遠别而不能團聚,甚至不能相見,實在是非常普通現象。如果一個人走在路上,被壞人殺了,睡也不會知道,亂世的時候,人命就如同草芥一般低賤。
另外要說的是,從文學角度來看,這首詩用筆似淺直而意實深曲,前六句以賦體為主,卻似比興;後六句以比興為主,反而趨近賦體。這就說明,曹植深得《詩經》的真傳,用五言新體裁做出新詩,所以,從建安以來的詩人作品當中來看,曹植的詩當為絕唱。
七、《雜詩七首·其四》
南國有佳人,容華若桃李。
朝遊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時俗薄朱顔,誰為發皓齒?
俯仰歲将暮,榮耀難久恃。
解析:這是蕭統《文選》選錄曹植《雜詩》的第四首。這首詩是曹植後期所作,采用比喻手法,表現了他懷才不遇的苦悶。
曹植不但文才很高,而且具有政治抱負,希求建功立業,垂名青史。曹操一度想立曹植為太子,結果沒有實現。曹操死後,他因此備受其兄曹丕(魏文帝)、侄子曹叡(魏明帝)的猜忌和壓抑,屢徙封地,連生活都很不安定,根本談不上實現政治抱負。
這首詩中,曹植以佳人的容貌豔若桃李之花,比喻自己才能的傑出,意在說佳人的美貌和歌唱才能都不為時人所賞識,比喻自己懷才不遇;佳人的容華難以久恃,寄寓了自己盛年時無法施展抱負的深沉慨歎。這就說明,曹植郁郁不得志。而這首詩之所以叫雜詩,估計是名字太刺眼,怕被猜忌,故而隻好用雜詩為題。
八、《薤露》
天地無窮極,陰陽轉相因。
人居一世間,忽若風吹塵。
願得展功勤,輸力于明君。
懷此王佐才,慷慨獨不群。
鱗介尊神龍,走獸宗麒麟。
蟲獸猶知德,何況于士人。
孔氏删詩書,王業粲已分。
騁我徑寸翰,流藻垂華芬。
解析:這是一首感懷詩。他表達的意思是,天地是永恒存在的,沒有終極,寒暑陰陽相互更叠也是正常。人生在人世間,生命極其短促,就好比風吹起塵土,刮一陣就沒了。如果能發揮自己的才能,為賢明的君主效力,那是多麼快樂的一件事情。懷着為帝王建功的才能,投奔了帝王,為帝王所重用,名垂千古。
這首詩主要寫人生短促,應該及時建功立業,傳名後世。在詩中曹植不但對自己的政治才能很自信,也頗想在文學上一展自己的才華。這一首詩想必以上幾首,現在明朗輕快許多。
九、《美女篇》
美女妖且閑,采桑歧路間。
柔條紛冉冉,葉落何翩翩。
攘袖見素手,皓腕約金環。
頭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體,珊瑚間木難。
羅衣何飄飄,輕裾随風還。
顧盼遺光彩,長嘯氣若蘭。
行徒用息駕,休者以忘餐。
借問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青樓臨大路,高門結重關。
容華耀朝日,誰不希令顔?
媒氏何所營?玉帛不時安。
佳人慕高義,求賢良獨難。
衆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觀?
盛年處房室,中夜起長歎。
曹植是一個非常有政治理想的人,他渴望在政治上有所作為,但是,在曹丕父子的迫害下,他過着如同圈養的生活,有才能,得不到施展的機會,于是寫下了這首《美女篇》。
詩的内容寫的是,一個容貌俊俏的姑娘,正在路邊的桑樹林裡采桑,那潔白的手腕,金色的手镯,頭上插着一根金钗,青色的紗裙在風裡飄着,非常美麗。她在采桑的時候,吹着口哨,流出的氣息仿佛蘭花的芳香。路邊的行人,為之傾倒,紛紛駐足觀看。這樣美麗的姑娘,誰不想擁有呢?但是,姑娘偏偏喜歡賢德的人,但遇不到賢德的人,隻能在閨房裡哀歎。這首詩的予以很深刻,比喻義也很獨到。這首詩作,跟《陌上桑》有相近的地方。
美女愛慕品德高尚的人,想要尋求一個賢德的丈夫,但這實在很困難。這裡暗含一層比喻意,那就是比喻有志之士有理想,但難于實現。美女的理想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可而吵吵嚷嚷,議論紛紛,他們哪裡知道她看得上的是怎樣的人。這是比喻一般人不了解志士的理想。美女正當青春盛年,而獨居閨中,憂愁怨恨,深夜不眠,發出長長的歎息。這是比喻志士懷才不遇的苦悶。這首詩以絕代美人比喻有理想有抱負的志士,以美女不嫁,表達了志士的懷才不遇。也是曹植自己對不能被重用的哀歎。
十、《野田黃雀行》
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
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
不見籬間雀,見鹞自投羅。
羅家得雀喜,少年見雀悲。
拔劍捎羅網,黃雀得飛飛。
飛飛摩蒼天,來下謝少年。
解析:這是一首真正的《野田黃雀行》。寫的是人有時就像那隻黃雀一樣,在險惡的環境下生存。據說,建安二十四年,曹操借故殺了曹植的親信楊修。次年曹丕繼位,又殺了曹植的摯友丁氏兄弟。曹植身處動辄得咎的逆境,無力救助友人,深感憤忿,内心十分痛苦,隻能寫詩寄意。他苦于手中無權柄,故而在詩中塑造了一位拔劍捎羅網、拯救無辜者的少年俠士,借以表達自己的心曲。可見,曹植是多麼的苦悶。
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沛國谯人,出生于東陽武,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後所生第三子,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後谥号“思”,因此又稱陳思王。曹植是三國時期曹魏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後人因其文學上的造詣而将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
其詩以筆力雄健和詞采畫眉見長,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為宋人所編。曹植的散文同樣也具有“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的特色,加上其品種的豐富多樣,使他在這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鬥”的評價。《詩品》的作者鐘嵘亦贊曹植“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今古,卓爾不群。”王士祯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轼三人耳。
(圖片來源于朱地泉工筆山水,特此鳴謝!)
編輯整理:清風劍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