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一個新聞觸動了我的心,一個晚飯時間,每家每戶都在喜滋滋地做着晚飯,突然一聲咆哮,“你要我怎麼做,你才會滿意”,接着是帶着哭聲的述說:“回到家我就蒸好飯,寫完作業,碗我也刷了,你要我怎麼做”,是一個在上小學的孩子,發出的“呐喊”。
說到:現在的小朋友,可以說是,捧在手心,怕摔倒,含在嘴裡,怕化了,一點事情的困難都不想讓他受,但孩子總有一天要長大,不可能一點苦不吃吧。
但在這樣的“呵護”下的孩子,猶如溫室的花朵,經不起一點風浪,就開始有一句話:”現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不好,遇到困難就“爬”不起來了”。
父母的陪伴是一場漸行漸遠的行程,隻有孩子自己強大起來才不會被欺負,首先要做到就是培養孩子有一顆“堅強”的心。
那如何培養内心強大的孩子?
《心理韌性》,作者:安妮,安妮是積極心理學創始人馬丁.塞利格曼的學生,從2012年起,安妮就在我國從事大規模積極心理培訓,引入和推廣積極心理學做出巨大貢獻,《心理韌性》作者用一段段成功的經驗告訴你,如何培養孩子的心理韌性。
我們的身邊肯定都有一個“别人家的孩子”,而小華就是每個人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小華從小就被作為榜樣,老師口中的“優秀生”,家長中的“好孩子”,從小就被說:長大肯定是個人才。
而小華也一路地從同齡人中脫穎,最終考上頂級學府,小華父母一談到小華都會不自覺地挺起胸膛,臉上挂滿笑容。
然而在聽到小華的消息,卻是讓人感到壓抑和悲傷,小華“走了”,桌子上放着一張寫着:“你們想要的我都達到了,所以我要走了”。
小華覺得自己的所有的行為都是為了父母,沒有是他想幹的,而這樣的案例有很多,對于這些失去孩子的父母我們隻能表以同情。
很多家長認為,隻有孩子學習好,才會成才,最後光宗耀祖,從而孩子在此過程中提到的喜好都被一一抹sha,也将孩子本身抹殺了。
在這些事的引起,家長的要求,最終都會變成,成為普通人幸福快樂地成長,但是無論成為普通人還是精英,必不可缺的素質就是:具備心理韌性。
那麼什麼是心理韌性:
心理韌性是指遇到困難,逆境,創傷等壓力,都能從容地面對,良好的适應這個過程,面對挫折和挑戰後,還能恢複原狀,從中獲得成長。
影響孩子心理韌性的發展有些什麼因素?
首當其沖的就是風險因素。
風險因素又被分為:先天和内在的因素和,以及環境中的不利因素。
先天和内在的因素包括孩子的先天智力,反社會人格,沖動性高等。
外部環境方面:戰争,饑餓,住宅環境不好,父母不良的教育方法等。
上述兩種方法不僅能單獨對人有影響,兩者之間還是相互影響的,從而産生的惡性循環,對待孩子的影響可能就是一輩子。
有壞就肯定有好,好的就是“保護性因素”,想要保護兒童和青少年心理韌性發展保護因素由以下三個方面:
孩子的個人特質:自信,聰明,自尊,良好情緒管理,有自我意識,對于挫折打擊,積極面對,有效解決。
家庭因素:良好的家庭氛圍,父母和子女都有積極互動,與家中的有良好控制情緒的人有穩固而緊密的關系。
環境因素:經常有人說,好的氛圍,是會影響一個人的行為活動,良好的學校,社會環境,政策等。
心理韌性是個人和環境互動的結果,是保護因素和風險因素平衡的結果。
但是想要培養孩子的心理韌性,應該如何做?
首先讓孩子體驗适當的壓力。
這就有人說,孩子不是因為壓力,孩子才會做這些極端的事嗎?
孩子處于一個平衡,過大的壓力會産生極端的行為,過小的壓力,會導緻心理免疫力缺乏,而孩子要面對的壓力是“積極壓力”,也就是适當的壓力。
就是有壓力時,對人有挑戰,但是經過努力奮鬥,是能抵抗壓力的還能成功面對。
面對孩子的養育和心理輔導,是有多種方法結合起來的,不是單一進行。
對于懶惰散漫成性或是過于随便,缺乏規則的孩子,想要他能獨立,有所成就,就要有個小壓力來,“緊一緊”他們,畢竟古話說的:“無規矩不成方圓”。
而那些壓力過大的,刻闆,缺乏靈活性的孩子,就像一個繃緊的“琴弦”,太過緊,總會有一天斷裂,要幫他們,身心都“松一松”。
孩子的韌性培養,要多方面結合,那些被忽略,被欺負的孩子要給予保護,減少壓力和創傷。
同時教會孩子們一些應對技能,讓孩子們能夠逐漸成長,有好的心态和積極解決問題的幹勁,不怕困難,過度保護的孩子要,适當的壓力,逐步養成抗壓力,不同情況下幫助不同孩子才嫩培養出孩子的心理韌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