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公祠與宗祠的區别

公祠與宗祠的區别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19 13:18:36

宗祠,又稱宗廟、祖祠、祖厝、祠堂。它是供設祖先的神主牌位、舉行祭祖活動的場所,又是從事家族宣傳、執行族規家法、議事宴飲的地方。民間建造家族祠堂,可追溯到唐五代時期。

公祠與宗祠的區别(宗族文化大宗祠)1

人們常說:“我們都是炎黃子孫。”但你并不知道其中的由來,通過追根溯源,你就會知道了你從哪裡來。古人雲:“雁過留聲,人過留名。”不忘先人,樹高千丈,葉落歸根,你的根底在哪裡?萬裡江水,源起何處?

祠堂初始基本功能是祭奠祖先,通過對祖先的祭奠,懷念祖先,寄托先人的精神,給所有的子孫一個根,讓所有子孫知道自己是什麼人的來曆,不至于迷失。

家廟就是祠堂,但又不等同于祠堂,祠堂祀祖,家廟祀神。

在華南,特别是在廣東一帶,有的祠堂匾額上寫着“某氏大宗祠”、“某氏少宗祠”。這“大、少”是個什麼概念?“大宗祠、少宗祠”又有什麼涵義?

民間的俗名在其社會中與使用這兩個概念時,也是有所區别的。通常的情況是談到家族時,其所指稱的人群範圍比較小,而講到宗族概念時,其所指稱的人群範圍比較大。

公祠與宗祠的區别(宗族文化大宗祠)2

我們如果在中國南部到單姓的宗族村落中調查,往往可以看到,有的村落中有許多供奉祖先牌位的祠堂。從建築物的表象看,它們大大小小,并不一緻,有的富麗堂皇,有的簡陋。對外人來說,雖有這些建築物表象上的差别,但都可以統稱為祠堂或家廟、祖厝。

但對本地人而言,這些統稱為祠堂或家廟、祖厝的建築物,則是有區别的。最一般的情況往往是,在這些統稱為祠堂或家廟、祖厝的建築物中,隻有一座是整個宗族的總祠堂,其餘不是房祠,就是更小的支祠或私祖厝、私祖廳或公廳,或有的地方稱之為“香火堂”。

人們往往用“總祠”、“大宗祠”、“大宗廟”、“大祖厝”等去稱呼與界定這種整個宗族的祠堂,而用其他的術語去稱呼除此之外的其他祠堂,或用“小宗”去概括它們。

在這種稱之總祠、大宗祠、大宗廟或大祖厝的祠堂中,一定是隻供奉這個宗族的本地開基祖的神主,或者有的最多包括其第二、三代祖先的牌位,或者有的可能還會加上一些其他世代祖先的牌位,但如果發生後一種情況時,這些非前幾世的祖先,往往是這一宗族中能光宗耀祖的人物,或是在修建這一總祠中貢獻資财最多的人物,因為他們是為整個宗族做出了貢獻,所以其牌位才能放于總祠中,接受整個宗族的派下人的祭拜。

而其他世代的祖先的牌位多不供奉在這種稱為“大宗祠”的祠堂裡,而可能供奉在不同的“房祠”、“支祠”或甚至“私祖厝”或“公廳”裡。

公祠與宗祠的區别(宗族文化大宗祠)3

一個宗族内派下人的世代數越多,這類房祠、支祠以至私祖厝、公廳等就可能越多。有的地方或有的宗族就用“某某公祠”、“某某公祖厝”或“某某公廳”來區分,這是因為所指稱的祠堂是從“某某公”開始祭祀的,或也可稱之為“某祠的開基祖”。這些小宗祠的“開基祖”往往輩分并不一緻。

簡而言之,大宗祠就是總祠,少宗祠則為分祠。大、少宗祠沒有固定的模式,與家族的人口多少、祠堂的規模大小均無關系。在特指的範圍内,是大宗祠,而在更大範圍的背景下,可能就是少宗祠。

一個沒有曆史傳承的民族是不會走的久遠的。自夏、商、周時期出現華夏文明後,雖然一直進行着朝代更叠,但古代史官和史書的出現,極大程度保存了華夏文明的傳承,注重傳承也是華夏民族之一大特色。

家族有家風,民族才會有傳統,民族有傳統,國家才會有國魂。而祠堂恰恰具備中華民族傳統道德文化的這一載體功能。

喜歡文章的話記得【點贊】【收藏】【 評論】【分享】 哦

關注→【族譜網全媒體号】←,查看更多姓氏|族譜|宗祠|傳統文化文章,

尋根查譜,公衆号或百度搜索【族譜網】,認準我們的頭像标志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