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務投資市場經營模式?封面人物陳廣川,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水務投資市場經營模式?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封面人物
陳廣川
同曦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作為企業家,要腳踏實地地幹,把事情做成作為出發點,不要吹大牛。這些年我很少接受媒體采訪,主要集中精力在做産業轉型。當前,同曦已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必要時為了産業宣傳需要出面,我不能推辭。”
從過去到現在,從造風者到模範生,曆經六年持續數億元的研發投入,在用科技點亮健康的新賽道上,每次布局都快人一步的同曦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廣川,再次勇立潮頭。
11月11日下午2時許,《徽商》雜志記者從南京南站下高鐵,如約前往南京市江甯區百家湖商圈。一路向南,途經秦淮新河,從河定橋弧頂處遠遠望去,高聳的“同曦集團”四個紅色大字,在冬日暖陽的映射下,熠熠生輝。
新賽道時間倒回至4個月前。
彼時,同曦集團所在的南京市江甯區成為輿論漩渦的中心——因祿口國際機場保潔員清掃俄羅斯入境航班感染“德爾塔”毒株引發疫情傳播鍊延長,南京在7月中下旬打響新一輪“疫情防控戰”。
在這場“戰疫”的關鍵時刻,作為民營企業的同曦集團挺身而出,盡顯企業的社會責任感。令人意外的是,同曦引人矚目的原因并非集團及陳廣川個人的捐款善舉,也不是同曦農貿市場為封閉式管理小區居民及時送上物資包,而是集團旗下新品牌宙光研發的健康抗菌産品。
“我們從六年前開始進入健康抗菌領域,這對于同曦來說是一個新賽道,此前一直處于研發階段,所以很少有人知道。今年夏天南京突發疫情,宙光的各種抗菌新産品算是小試牛刀。”一貫低調的陳廣川說起新産業,樸實的話語中透露着自信。
同曦宙光健康 愛心志願服務隊開展“戰疫”行動
當時,在疫情的風暴眼——江甯,同曦集團迅速組織一支“同曦宙光健康 愛心志願服務隊”,對近20個核酸檢測點進行免費的統一消殺服務,用熟練的環境治理服務技能、先進的消殺設備、高效的抗菌抗病毒産品,協助打造健康無菌的區域環境,為南京“戰疫”貢獻力量。
“這支隊伍由同曦環境治理公司專業消殺人員組成,用的産品全部是我們自主研發的,而且全部是免費服務。”陳廣川自豪地說道。
自豪的背後,是同曦集團數億元研發投入所結出的“碩果”——掌握六大核心技術、擁有七大先進優勢的20餘種宙光系列抗菌産品即将全面上市,“每個産品的背後都是一片藍海,未來可撬動千億市場,這就是我們這幾年轉型做出的成果。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的抗菌抗病毒平面口罩,對甲型流感病毒H1N1、H3N2、冠狀病毒的抗病毒活性率高達99%,在除螨、防毒、持久抗菌方面也優勢明顯。在經過50℃加速鹽霧試驗24小時後,抗菌率仍保持99%。而且,這個口罩采用特殊工藝,更加親膚透氣,長期佩戴也不會過敏”。
全力競逐新賽道的陳廣川,更是在“同曦”之外,啟用了一個新孕育的品牌“宙光”。
同曦集團全新品牌“宙光”
“‘曦’就是清晨的陽光,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太陽,陽光生萬物;‘宙光’很好理解,宇宙之光,比太陽光大,是整個自然界之光,意味着我們要按照自然規則去做,也更加具有生命性和科技感,宙光的定位就是‘微觀世界的健康守護者’。”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的陳廣川,對文字的把控獨特而細膩。
在陳廣川的規劃中,“同曦”“宙光”兩大品牌分工明确——“同曦”應用于傳統産業和新材料領域,“宙光”則主攻健康抗菌産業。
造風者1999年,陳廣川創立同曦集團,初期主要從事石油貿易;2015年,陳廣川新設“宙光”品牌,進入泛健康産業。
創業至今22年,陳廣川從來都不願做“追風者”,而是矢志不渝地要做“造風者”。
在這22年中,陳廣川有過兩次轉型。第一次是在2001年,在石油貿易行業發展得如火如荼,并迅速積累第一桶金時,他毅然決然地進軍此前從未涉足過的地産行業,而且選擇的是當時并不被人看好的商業地産。第二次是在2015年,在地産行業如日中天的同曦再一次選擇了一個全新的領域。
站在時代的車輪上回頭望去,陳廣川的兩次轉型都是獨具慧眼的另辟蹊徑。
2001年,江甯撤縣建區,陳廣川察覺到其中蘊藏的巨大商機,從此開始的十餘年時間裡,他率領的同曦集團先後開發了同曦藝術家園、同曦勝泰華府、同曦新貴之都、同曦大廈、同曦青春水岸、同曦國際、同曦假日百貨、同曦萬尚城、同曦瑞都等十餘個商業及住宅項目。“江甯百家湖商圈肇始于同曦,它不僅引領了整個江甯商業地産開發,更成為業内衆多開發商的借鑒模闆。”媒體曾如是評價。
正當同曦商業王國的宏偉藍圖逐步展開之時,陳廣川再一次憑借超前的“嗅覺”與智慧,轉型進入健康抗菌領域。
“有人說我是跨界專家,其實是不準确的。2001年我察覺到了國家正在收緊石油資源,所以選擇轉型。為什麼是商業地産呢?商業和住宅本身就有很強的關聯性,當别人都隻關注住宅地産的時候,我選擇商業地産作為切口反而更好突破,而且有商業肯定會配套住宅。2015年,中國地産經過近20年的市場化發展,前景不是很強,央企紛紛到地方拿地,競争已經白熱化,我感覺是逐步收縮的時候了。另一方面,我意識到人類的居住環境有逐步惡化的趨勢,所以轉向抗菌材料領域,抗菌材料未來在建築領域的應用場景也非常廣闊。”
“逆勢投資之王”霍華德•馬克斯在其經典著作《投資最重要的事》中提過一個重要法則——多數事物都是有周期性的。投資成功的關鍵在于逆向而行:不從衆。
陳廣川之所以成功,也源于它具有深邃的洞察力。“我一直認為做企業是一個長期行為。而地産就是花了很多錢買了一塊地,然後把房子蓋好賣了,就沒有了。科技和健康不一樣,它對國家和社會的貢獻是可持續性的。”
每一次布局,陳廣川都快人一步。
模範生非專業出身的陳廣川,何以在新賽道上再次“快人一步”?
“從傳統的地産領域到如今的健康抗菌産業,是從宏觀到微觀的轉變。以前做地産單塊面相對單純,現在涉及的面大、産品多,事情也多,對于一個門外漢來說,沒什麼捷徑可走,隻有向專業的人學習,借助大學和科研機構的力量。”陳廣川的言語雖然不驚世駭俗,卻铿锵有力。
進入新賽道的陳廣川“非常非常地忙”,平均每天要推進30多個項目,一年下來要看上萬個計劃書。在他的辦公室内,裡裡外外整齊地碼着近百本産品手冊,記者随手拿起其中一本,足足有256頁。
這六年來,他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研發上,連以前酷愛的書法“都沒有時間練習了”。挂在同曦集團三樓入口處的“精品同曦制造未來”八個遒勁大字還是他好幾年前寫的。
“不是在做科研,就是在探讨科研合作的路上”,以此形容陳廣川近些年的日常,再貼切不過。從陳廣川最近一次公開出席的活動,便能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類似的“專家研讨會" ,同曦集團每周舉行好幾場
9月14日,“同曦集團—東南大學—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聯合打造高水平新型抗菌材料與技術工程研究平台專題研讨會”召開。東南大學以環境醫學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技術團隊為參與主體,憑借高端的科研人才、前沿的科研技術,為該平台的建設與發展注入創新力量;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将依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為平台的有效性與安全性保駕護航;同曦集團作為該平台建設的依托單位,利用多年來積累的雄厚的企業實力和科研實力,為平台的結構優化、創新資源聚集等方面提供重要的發展支撐。
在陳廣川的身體力行下,同曦集團成為了産學研領域的“模範生”。“我們的研發團隊有東南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等高校抗菌領域的資深專家,還有公司自己培養的一些博士,共計30多人。這幾年,我們在抗菌技術應用領域先後申請專利128項,形成了完整的知識産權體系,參與制、修訂多項國家标準、地方标準以及團體标準。”經過六年的淬煉,陳廣川自己也完成了身份轉變,從地産精英蛻變為技術大牛。
對于企業如何和大學步履一緻“共跳一支舞”,陳廣川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我們以往說企業家和教授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群體,實際上是沒有站在‘角色互換’的層面來思考問題。作為企業家,隻要你認真做事,一定能和教授形成情感上的共鳴。”陳廣川直言,從傳統行業轉型至新領域,跨度很大,很多項目、提案都是和大學及科研機構夜以繼日“碰撞摩擦”,才“開花結果”,“但這麼多年,沒有和一個教授紅過一次臉”。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六年如一日深耕不辍,同曦集團也收獲了學術界的好評:“同曦集團領導層實幹、有眼光”,“同曦集團和我們大學的産學研合作,卓有成效,蔚然成風”。
進階路隻有說到技術的時候,陳廣川才會滔滔不絕,不厭其煩地向記者講解正在開發的新産品。而問及其成功之道,他又顯得那麼不善言辭,唯有一句“并沒有什麼”。
“并沒有什麼”的陳廣川第一次“出圈”就一鳴驚人——2012年4月9日,第七屆中華慈善獎評選結果在北京揭曉,陳廣川獲得“最具愛心捐贈個人”獎。作為南京市安徽商會會長的他,迎來了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同曦的名聲也随之從南京走向全國。
當年,媒體給陳廣川貼的标簽是“低調的慈善家”。時隔多年,陳廣川對此一笑置之:“我就是做一點點力所能及的事,離‘慈善家’還有距離。如果非要我自己來評價自己的話,就是一個不甘于傳統,有創新思想的人。”
即便是在記者采訪間歇,陳廣川也先後聽取了來自南京工業大學和公司内部兩撥共五個團隊的項目彙報。
面對研發人員的課件彙報,陳廣川除了認真聆聽,還穿插式地點評,要求更新一些數據指标。“所有項目董事長都是親力親為、親自參與,對每一個産品都要求經過層層試驗,要有權威機構的檢測認證,最後才能面市。”一位研發人員悄悄告訴《徽商》雜志記者。
每個産品彙報結束後,陳廣川都要追問一句:“安全測試做了沒有?要把皮膚刺激性、腐蝕性試驗結果加上去。”在他看來,因産品應用廣泛、覆蓋面廣,“安全弦”一定要繃得緊緊的。
“我對重點問題如技術路徑和潛在風險非常敏感,每天要求自己做30至50項重點工作,定下大方向後再由分管副總負責落實和跟進。這樣,我們做研發就能有的放矢,投入産出比也相對高效。”
目前,一個嶄新的産業集群已在同曦集團内部孵化完成,正“鋒芒出鞘”。
這其中,最讓陳廣川振奮的無疑是一項将技術創新與模式創新融為一體的宙光抗菌自新風共享體育館。這是一個可以實現服務、技術、設備、生産全方位共享,并拆卸自如的裝配式建築。
“面積從200平方米的健身館,到幾千平方米的大型體育場館,都可以造出來。像一些社區、學校,原本沒有室内體育場,我們就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定制。這個體育館實現了在空氣流通中抗菌,關鍵時刻可以作為方艙醫院使用。更重要的是,它的用電量隻有傳統體育場館的20%,可以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貢獻力量。”
從同曦到宙光,在相互交融中,造風者陳廣川帶領同曦集團一次次進階——到2022年,健康抗菌及新材料産業在整個同曦集團的營收比重将超過傳統地産模塊,“保底15億,争取20億”。按計劃,到2024年,同曦集團新業務将達到40億至60億的營收規模,貢獻利稅8億到12億元。
陳廣川是一個“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人”。就在《徽商》雜志記者采訪結束時,陳廣川的辦公室外還守着一撥人,他馬上又要集中精力投入到下一個項目的推進會中。
“細菌無處不在,宙光緻力于為人類創造無菌環境。”看似談吐平和的陳廣川,實則心中江河奔流。
宙光抗菌新材料展廳
記者手記:一個徽商的“守正出奇”
許久未接受媒體采訪的同曦集團董事長陳廣川,在11月11日“擠”出半天時間,接受《徽商》雜志記者專訪,“公開發聲”。
在8年前的2013年10月,記者首次采訪陳廣川。當時,“2013年度華人經濟領袖商學院巡講”走進南京大學商學院,陳廣川作為特邀嘉賓,做題為《實業為基,資本為翼》的演講。分享時,他将同曦在商業地産方面的成功,歸結于“一直堅持的都是實業為重的正統路子”。
從那以後,他慢慢從地産行業轉身,躬身入局新的産業領域。這麼多年,作為一名低調、務實而又熱衷創新的成功徽商,陳廣川诠釋了什麼是“守正出奇”。
“守正”——時至今日,陳廣川依然沒有舍棄當年起家的“正統路子”,新産業研發上的巨額資金投入,亦來自地産行業的收益。更難能可貴的是,陳廣川的轉型,是從一個實業領域,進入到另一個實業領域。“實業興國”,這是陳廣川的堅守。
“出奇”——早在2015年,陳廣川便開始進入健康抗菌産業,彼時還沒有“疫情”,陳廣川隻是隐隐覺得這其中蘊藏巨大的市場機遇,毅然決然地在房地産最紅火的時候,投入到一個全新而未知的領域。
在采訪快結束時,陳廣川透露,對新領域的投入全部來自同曦集團自有資金,“很多風投來找過我們,我覺得在這個階段引進風投,不劃算”。
終于理解,陳廣川當年所說的“資本為翼”,“翼”并非“插上翅膀、展翅高翔”,隻是“輔助”的意思。并且,還要加一個前提:在合适的時候。
今天,已成為一個擁有20餘家子分公司、開發數十萬方商業體、總資産114億元、年均銷售額55億元多元化集團型企業掌門人的陳廣川,辦公室依然偏居于一座不起眼的三層裙樓内。雖然,同曦集團的業務闆塊在不斷擴張,但陳廣川自己十幾年如一日地堅守在這片“初心之地”,把辦公條件更好、設施更先進的空間留給了宙光抗菌新材料展廳。
原文刊載于《徽商》雜志2021年11月刊
原标題《陳廣川:用科技點亮健康》
文 | 呂珂 攝影 | 李朦 審稿|胡金海 馬園園
制作 | 呂品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