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兒童課外班年齡

兒童課外班年齡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7 20:12:27

兒童課外班年齡?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王峰 北京報道,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兒童課外班年齡?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兒童課外班年齡(中學少年班數量)1

兒童課外班年齡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王峰 北京報道

2022年,47名新生被中科大少年班錄取,他們中有3人來自北京八中,2人來自東北育才學校。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八中、東北育才學校是目前少數幾家仍在開辦少年班的中學。

上世紀80年代,少年班紅極一時,清華、北大等12所大學和50餘所中小學開辦了少年班。如今,少年班已經沉寂許久。

今年高考,北大在初三到高二學生中選拔“物理卓越人才計劃”,以及清華去年開始在同年齡段選拔“丘成桐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再次點燃了超常教育話題。(詳見《北大、清華開辦“少年班”:超常規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超常教育的重點不在大學,而是在基礎教育。”清華大學基礎科學講席教授劉嘉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

2014年,劉嘉擔任科學總顧問的《最強大腦》開播,到今年已是第9季,在社會上掀起過一陣關于超常兒童的讨論。但劉嘉坦言,目前隻有少數幾所對超常教育有情懷的中學還在堅持辦少年班。

超常兒童其實并不神秘。學界公認,超常兒童在人口中的比例為1%,以我國近2億中小學在讀生計算,超常兒童人數約200萬人。

腦科學和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兒童青少年的高級認知功能發展的關鍵期是10-18歲(小學四年級到高三),因此有必要将拔尖人才的培養向中小學下移。而且,有專家指出,超常兒童如果未能得到及時的因材施教,其超常潛能随着年齡增長有可能會大部分消失。

據介紹,美、英、德、俄、澳、韓、日、新加坡、以色列、新西蘭等國都建立了完備的國家英才教育體系,有專家呼籲我國也應針對超常兒童開展體系化的英才教育。

哪些中學輸送超常兒童

作為最負盛名的少年班,中科大少年班的新生來自哪裡?

21世紀經濟報道梳理了中科大少年班2017-2022年共5屆少年班錄取名單(2019年未公布畢業中學),發現232名錄取學生的地域、畢業學校分布極不均衡。

地域分布方面,安徽省(44人)、浙江省 (43人)、江蘇省(22人)、湖北省(22人)這4個省的人數超過總人數的56%。以2022年為例,中科大少年班招生47人,其中15人來自浙江省。

此外,向中科大少年班輸送人才的中學主要是省會或地級市中學,縣域高中數量很少,能夠兩年以上輸送人才的更少,隻有安徽省的泗縣一中和山東省的莒縣一中。

學校分布方面,東北育才學校(8人)、浙江省溫州中學(7人)、杭州學軍中學(5人)、合肥市第一中學(5人)、華中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5人)輸送的人才數量靠前。

可以發現,一方面,這些中學集中在華東地區這個最重要的生源地,另一方面,除了東北育才學校,其餘中學并未開辦“少年班”。

為什麼中科大少年班的新生主要不是來自中學少年班?這可能與其年齡結構有關。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曾提出,理論物理學家大都在20多歲出成績,因此中科大少年班開辦之初,招收了一大批15歲以下的早慧少年。但目前,公開報道顯示,少年班學院絕大多數是16到18歲的學生。

而在各地的中學名校中,很多16、17歲就讀于高一、高二的早慧學生,已經在奧賽中取得獎項,即使沒有中學少年班,他們也被納入了大學少年班的招生視野。

比如,北大“物理卓越人才計劃”今年從華東師大二附中錄取7人,全部在第38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中獲獎。中科大少年班今年從上海錄取2人,也全部來自華東師大二附中。

值得注意的是,開辦了中學少年班向中科大少年班輸送人才時并不穩定。比如北京八中以超常教育聞名,但除了2022年3人考入中科大少年班之外,此前幾年沒有一人被錄取。在21世紀經濟報道的梳理中,人大附中早期培養實驗項目沒有學生考入中科大少年班。

中學少年班的曆史

高一、高二的早慧學生可以被大學少年班錄取,并不意味着在基礎階段開展超常教育就沒有必要。

中科大少年班首次招生時,有的學生隻有11歲。過于低齡的孩子升入大學,可能會出現跟不上課程進度、心理問題等,因此,中科大少年班2006年将招生年齡放寬至16周歲。

21世紀教育研究院理事長楊東平2021年6月在《解放日報》撰文寫道,我們對于超常兒童的培養,常常隻看到“超常”,而忘記了他們還是“兒童”。國外的超常兒童教育非常忌諱把兒童“連根拔起”,使他們脫離同輩人的群體,脫離日常的生活,變成在一個新環境中封閉訓練。

這也可以看出在基礎教育階段,這個更适合兒童發展的階段開展超常教育的必要性。

1984年,天津市實驗小學創辦了兒童智力早期開發實驗班,是我國第一個小學超常教育實驗班;1985年,北京八中創辦超常教育實驗班,是我國第一個中學超常教育實驗班。由此,逐步形成了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的、包含50餘所中小學和12所大學的超常教育體系。

位于沈陽的東北育才學校超常教育實驗開始于1986年,是我國首批開展超常教育的學校之一,該校超常教育實驗部(又稱少兒部)辦學至今,學制為五年一貫制,實行“小班化教育”,從小學四、五年級學生當中選拔超常兒童,升入超常教育實驗部直接學習中學課程。

不過,進入上世紀90年代,“超常兒童的篩選和培養以兒童的智商為唯一标準,忽略了非智力因素,因此超常教育内容單一化嚴重,導緻一些超常兒童沒有成為人才,引發社會熱議。”劉嘉說。

以後,超常教育一度成為了素質教育的對立面。到2001年,50餘所中學超常教育少兒班僅餘10所左右,小學超常教育基本上完全停止。

“現在,我國的超常教育仍然處在低谷。”劉嘉說,開展超常教育的中學隻有北京八中、人大附中、東北育才學校、江蘇天一中學、西安一中、河南新鄉一中等不到10所。

多樣化培養模式

在培養和選拔超常兒童方面,中學少年班摸索了多樣化方式。

北京八中1985年創辦了中學超常教育實驗班(簡稱“少兒班”),2010年又開辦了智力優秀學生綜合素質開發實驗班(簡稱“素質班”),至今“八少八素”在北京市中小學升學家長群體中有很高知名度。

少兒班采取以縮短學制為主的“加速式”少兒班培養模式,素質班采取以寬領域、厚基礎為主的“充實式”素質班培養模式,這是兩種國際典型的超常兒童培養模式。

其中,少兒班用4或5年的時間完成小學高年級、初中和高中8年學業。這樣的情況下,不同學段相同知識點要統一整合,比如初高中物理學科的力、光、熱、電等知識點統一講授,數學起始階段為小學和初中銜接性的知識,之後按照初高中教材的知識點循序漸進。

素質班時間比少兒班充裕,用7年完成小學高年級、初中、高中8年學業,在對小學高年級和初中教材進行統籌整合後,還需适當增加更多豐富内容,包括綜合自然科學、中華典籍選讀、少年邏輯學、少年哲學、少年法學、少年經濟學等大量的校本課程,圍繞“小選題”的研究性學習等。

中國人民大學附中成立了少年科學院,院長和各研究所所長全部由學生擔任,課堂延伸到科研院所,走進國家高端科學實驗室,參與科學研究,接觸前沿課題。

江蘇省天一中學也在招收相當數量的少年班,2022年該校招生950人,其中少年班就有100人。

如何選拔超常兒童,也需要科學的标準和方法。

20世紀初,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推孟首先使用智力測驗來鑒别超常兒童。他把智商達到或超過140的兒童定義為超常兒童,即兒童群體中智商最高的1%。

但追蹤研究發現,并不是所有的超常兒童都能成才,這也印證了僅用智商來鑒别超常兒童的局限性。

目前,包含知識、能力與态度等多個因素的“素養”理念已被普遍接受。清華大學基礎科學講席教授劉嘉提出了包含“科學人文”的知識與能力、“發明創造”的思維品質和良好的“心理素質”三個核心要素的拔尖人才模型。

他介紹,基于該模型的超常兒童鑒别與篩選方案在北京八中、江蘇天一中學、東北育才學校以及西安交通大學少年班中得到應用。

“國際上有很多成熟的超常兒童選拔技術和經驗,操作性很強。國内這個領域的專家不少,也有非常好的技術儲備,比如北京八中的線上甄别系統,每年北京市有上萬名兒童參加。”劉嘉說。

少年班的成才率不低

對于超常教育來說,最具争議的話題是,傾注了優質教育資源的中學少年班,是否得到了同等的回報,即集中産出了人才?

公開資料顯示,北京八中少兒班從第五屆到第二十屆,100%升入重點大學,其中考入清華、北大的共210名,占畢業生總數的34.3%。

到2019年,新鄉市一中少兒班共培養了20屆2569名畢業生,其中有60多名學生考取清華、北大,考取全國重點大學的比率達90%以上。

但光鮮的成績背後,亦需要看到,并不是所有超常兒童都選擇了基礎學科。比如東北育才學校少兒班2017年有6人考入清華、北大,但至少有2人選擇了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和清華經管學院。

少年班學生中從事科研的比例也不算高。比如到2015年,中科大少年班培養了3162名學生,其中19%供職于科技和教育界,此外還有很多人活躍在企業界、金融界。

劉嘉認為,“北京八中和中科大少年班的成材率遠高于普通班。”

對于并非所有人甚至并非大多數人從事基礎學科科研,也可以從少年班的辦學理念轉變上解釋。

劉嘉認為,在目标上,超常教育糾正唯“智”教育的傾向,讓超常兒童承擔曆史和命運賦予他們的重任的同時,也尊重他們個性化發展的需求,以實現社會發展與個人發展的統一。

打造英才教育系統

目前,教育界出現了重新開展英才教育的呼聲。

“我國每一萬名超常兒童中,僅有2人接受了超常教育,而且主要集中在開展超常教育的大城市;而美國是每一萬名超常兒童中有4000人接受了超常教育,在有的州甚至達到了8000人以上。所以,目前我國教育不僅沒有享受到人口紅利,相反,正在極大的浪費資源。”劉嘉認為。

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調研發現,國内基礎教育階段培養超常兒童的學校,每年招生量加起來不足千人。

據介紹,美國率先把英才教育上升為國家戰略,通過一系列法令和政策加強英才教育體系,到1990年全美50個州都有了英才教育的政策與立法。韓國2000年通過《超常人才教育振興法》。

目前已有學者建議,根據我國國情,盡快頒布超常教育的法規政策。

朱永新等人2021年撰文指出,建議打破學段限制,建立“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相貫通的英才教育系統,為不同教育階段的英才兒童提供“全覆蓋”的特殊教育服務,具體組織形式主要包括普通班的融合-充實教育模式、英才班的教育模式和英才學校的教育模式三類。

當然,在教育界,英才教育的辦學理念還存在沖突。有的主張,按照韓國等國做法,集中在科學、數學和信息三大領域培養超常兒童,有的則主張,不要過早地給超常兒童确定方向,而是應該讓他們自由發展。

但總之,英才教育被認為是将超常兒童甄别出來因材施教。

朱永新撰文指出,真正的教育公平不排斥卓越、不強求齊步走,而是應該讓每一個孩子都得到适合他自己的最好的教育,同時使一代人的發展成就最大化、社會整體利益最大化。

更多内容請下載21财經APP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