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鄧雅蔓
編輯 | 楊悅
“能源行業正在發生從原油向電氣的大趨勢轉變,中國的交通應用和家庭應用基本上是電氣化在驅動。”
在3月24日召開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荷蘭皇家殼牌集團(Shell Group of Companies,下稱殼牌)CEO範伯登(Ben van Beurden)如是說。這場經濟界的盛會在“兩會”閉幕後的一周召開,來自中國國務院的高層領導、全球商界領袖、國際組織和中外學者,針對中國改革開發40周年以及更遙遠的未來展開一場場對話。
在資源革命與綠色發展分論壇作為主持人的範伯登,幾乎沒有提及油氣,而是聚焦于電力行業,尤其從電力行業開始啟動的中國碳市場,“全球四分之三的太陽能發電廠以及近一半的電動汽車屬于中國。”他說,中國成為最大的碳交易市場隻是時間問題。
“未來的能源企業隻提供石油和天然氣是不夠的,應該提供一種整合的、一體化的能源解決方案。”BP首席經濟學家戴思攀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在電力需求增長最大的亞洲地區,很多國家電力行業不夠發達,能源企業在輸送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之外,更應該提供完整的電力行業解決方案,包括上遊提供原材料和相應的發電的企業發電、中遊的并網和輸電以及下遊的把電力銷售出去,此外還需要跟政府進行合作,從而減少其中的一些風險。
範伯登擔任殼牌CEO已有四年零三個月。2014年1月,在為殼牌連續工作31年後,55歲的範伯登開始執掌殼牌。
範伯登上任的前半年,國際油價仍處于2008年以來的高油價周期,90-100美元的原油均價讓包括殼牌在内的五大國際石油公司業績節節攀升。在這七年間,殼牌與沃爾瑪(WalMart Inc.)、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 Corporation)包攬了世界500強前三名,殼牌三次登上榜首。
但低油價周期的到來打破了這個局面。在油價觸底30美元後,殼牌在2016年的淨利潤跌至35億美元,同比下降10%,創下近10年來最低水平。
同年2月,殼牌以530億美元的價格完成了對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氣公司——英國天然氣集團(BG)的收購,成為近十年來能源行業最大的并購之一。與此同時,其它國際石油公司紛紛在削減投資和出售非核心資産,2016年,全球油氣上遊投資降至3752億美元,同比下降23%。
“向可再生能源和低碳化轉型已成為國際石油公司的共識,但發展可再生能源是一個緩慢和不确定的過程,天然氣成為關鍵的選擇。”一位在國際石油公司研究能源轉型的資深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這是國際石油公司投資重點“由油轉氣”的主要原因。
與殼牌通過收購BG來快速進化業務的戰略不同,其他四大國際石油公司油轉氣相對“緩慢”,通常由油田投資轉向氣田投資。以BP為例,在2017-2021年期間計劃投産的16個新項目中,有12個為天然氣項目。
“低油價周期下,相對緩慢的轉型更利于國際石油公司保障現金流和核心業務。”上述人士表示,殼牌的“逆勢”收購使得為促進核心業務持續發展,不得不加大出售資産的力度。
低油價内憂之外,原油需求見頂時間的逼近和新能源成本的急劇下降,也加深了殼牌這家具有110年曆史的領軍油氣企業的外患。
在收購BG的完成後,範伯登承諾,未來三年殼牌将出售價值約300萬美元的資産,将資産集中在深水區液化天然氣(LNG)和深海油氣等高回報業務領域。
今年1月18日,殼牌宣布出售伊拉克西庫爾納1号油田的一項股權,路透社消息稱,殼牌将在今年6月底前退出馬吉努油田項目,這将成為殼牌退出中東石油産業的最後步驟。範伯登在去年11月談到中東時表示,殼牌仍将繼續保持中東地區的天然氣權益,包括卡塔爾、阿曼、埃及和伊拉克。
收購BG以後,殼牌瞄準了天然氣進口增速保持全球首位的中國市場。
“中國的天然氣需求增長量全球最大,殼牌未來将從供應、生産兩端去發展中國市場。”殼牌中國區總裁張新勝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在供應端,殼牌已經是中國最大的LNG貿易商;在生産端,殼牌将聯手中石油持續開發長北項目,主要向北京周邊地區供應天然氣。
“除卡塔爾這種國家層面的最大天然氣出口商外,殼牌是全球公司層面上最大的獨立LNG玩家。”标普全球普氏亞洲LNG市場發展總監Marc Howson告訴界面新聞記者,中國石油公司進口來自殼牌貿易公司的LNG,可以保障和豐富天然氣的來源,彌補管道天然氣帶來的不确定性,有利于進行氣源的優化,于雙方都是合理的選擇。
降低油氣比的同時,來自歐洲能源的改革在倒逼國際石油公司加大力度布局新能源。
殼牌實行兩總部控股制,總部分别設在荷蘭鹿特丹和英國倫敦,其中荷蘭資本占60%,英國占40%。去年,英國宣布在2025年前關閉所有燃煤電廠,2040年前停售燃油車,荷蘭宣布到2025年前停售燃油車。
“歐洲的政策讓殼牌這樣的傳統能源公司不再受投資者的青睐。”上述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國家政策、投資者和客戶需求,是影響能源公司轉型主要的三個因素,特朗普推行的回歸化石能源的能源政策,讓立足于美國市場的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龍的主營業務獲得了強勁增長,同時也讓它們減少了對新能源的投資與積累。
埃克森美孚稱,未來五年将投資500億美元用于美國二疊紀盆地的投資;雪佛龍則表示未來三年謹慎投資,并将持續提高作業效率以實現成本降低。
“在歐洲我被問及更多的問題是,迫于社會壓力不能購買你們的股票,你們怎麼辦?”範伯登在論壇上表示,在美國更多人意識到清潔、綠色并不一定意味着會損害股東的價值,因為這些外部性其實它的成本都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關鍵在于企業如何調整産品組合,找到一個新的價值渠道。
目前,殼牌新能源業務主要包括太陽能、風能、生物燃料,氫能、電動車和幹熱岩六部分。接下來,殼牌将逐步退出太陽能領域,着重發展風能、氫能和電動車領域。
截至2016年底,殼牌的風能年發電量超過500兆瓦。2008年,殼牌跻身全球風力發電企業排行榜前五,海上風電開發項目成為其未來的發展重點。
在氫能領域,2017年6月,殼牌與道達爾、法國液化空氣公司、林德公司和戴姆勒公司等成立了一家合資企業,計劃在2023年前建設390個氫氣零售站點,其中230個站點使用殼牌品牌,目前已在北京建成一家加氫站。
去年10月,殼牌宣布收購荷蘭電動汽車充電公司NewMotion。NewMotion在歐洲運營着3萬多個電動汽車家用充電樁,公共充電樁增至5萬個。
與BP和道達爾的新能源整體業務相比,殼牌在新能源領域布局較散,優勢并不突出。2005年,BP将太陽能、風能、氫能和聯合循環發電等業務部門進行整合,增強成本競争力;道達爾在2007年成立天然氣及新能源部,發展太陽能光電技術和新一代生物燃料,在太陽能等領域技術儲備較為充分。
“與能源電氣化趨勢相符的是,殼牌希望利用其下遊業務紮實的基礎來進化為一家電力銷售公司。”上述人士表示,殼牌正在英國和荷蘭的加油站網點加裝電動汽車快充設備。
據美國《财富》雜志網站報道,在增加充電樁的基礎上,殼牌希望未來1/5的利潤将來自不燃燒汽柴油的車輛,其主營業務也在向非燃料業務傾斜。2020年前,殼牌将新能源領域的開支提升至10億-20億美元,約占今年總開支1/25。
此外,殼牌并沒有停止過對新技術的追逐和儲備。
“作為一個大型能源公司,殼牌一定要在區塊鍊技術擁有足夠的能力,才能夠儲備未來的這種趨勢的變化。”殼牌全球解決方案國際公司信息技術部CTO Johan Krebbers告訴界面新聞記者,作為殼牌數字化業務的一部分,區塊鍊技術在應用到貿易業務的合同環節時,能夠降低成本,提升速度,并更準确地記錄交易的信息。
去年6月,BP、殼牌、挪威國家石油、荷蘭銀行(ABN Amro)和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等公司結盟,宣布在2018年底前開發一個基于區塊鍊的能源商品交易數字平台,石油行業結合區塊鍊将有助于實現跨境支付、記錄管理和供應鍊管理等功能。
“數字化正給傳統油氣業務帶來變革,數據成為一種新的石油。”戴思攀說,在上遊平台的中央控制室,BP可以能夠接收到來自于公司所有儲存油田、油井實時的數據,以指導油氣的儲存;在下遊方面,BP已經有幾百萬的客戶通過數字化的方式跟零售終端進行聯系。
“我們需要做到,即使有一天新能源成功了,我們也沒有輸。”Johan Krebbers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殼牌除自己研發新技術外,還通過買少量的股票、孵化新創公司、舉辦活動競賽、兼并和收購等方式在儲備新技術。
“無論‘油轉氣’還是新能源和新技術業務的進化,殼牌都稱得上是五大國際石油公司中的‘激進者’”。上述研究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殼牌轉型的“底氣”源自其完整的産業鍊,這一輪低油價周期恰恰凸顯了其煉油、貿易、營銷和化工等下遊業務的價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