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毛不拔
一猴死,見冥王,求轉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須将毛盡拔去。”即喚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勝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說的是一隻猴子死後見到了閻王,(向閻王)要求投胎做人。閻王說:“既然你想做人,就需要将毛全部拔掉。”于是(閻王)就叫夜叉給猴子拔毛。剛剛才拔下了一根,猴子就忍不住痛得叫了起來。閻王笑道:“看你,連一根毛都舍不得拔,怎麼做人呢?”
看到這個寓言故事,我想到小時候經常聽的一個故事,這個故事說,古代有個富翁,大家都叫他六叔,他十分吝啬。由于他整天盤剝窮人,累得病倒了,差一點昏死過去。三天後,他稍稍清醒了一下,看見屋裡擠滿了送終的親友,想要表示什麼。他的大侄說,六叔,是不是還有兩個親人沒見面?他搖搖頭。
二侄問,是不是有筆銀子放在哪裡,不曾交代?還是他妻子明白,看見兩根燈芯同時燃點,就挑掉一根。這時六叔才微微舒了一口氣。突然,快斷氣的六叔流着淚,湊近妻子的耳朵,想跟她說話。
他說,我死後,可把我留下的兩張便紙分給前來吊孝的親戚。我死後,别用棺材來盛我,挖個坑,把我埋了就成。我死後,不要請和尚念經,我在黃泉下自己會念經的。我死後,把我的皮剝下來,賣給皮匠;把我的毛拔下來賣給做刷子的人,一根别丢了……說完就咽氣了。
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做人要敢于舍,有舍才有得,不舍哪有得。
一毛不拔的連一根毛也舍不得拔掉丢失,這樣的人極端自私,要遠離這樣的人。
2、庸醫治駝
昔有醫人,自媒能治背駝,曰:“如弓者、如蝦者、如環者,若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矣。”一人信焉,使治曲駝,乃索闆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駝者其上,又以一壓焉,又踐之。駝者随直,亦随死。其子欲訴諸官。醫人曰:“我業治駝,但管人直,不管人死。”嗚呼!今之為官,但管錢糧收,不管百姓死,何異于此醫也哉!
●說的是,從前有個醫生,自己誇耀自己能治駝背,他說:"背彎得像弓一樣的人,像蝦一樣的人,像環一樣的人,如果請我去醫治,保管早上治傍晚就像箭一樣筆直了。"有個人相信了他,就讓這個醫生給他治駝背。醫生要來兩塊門闆,把一塊放在地上,叫駝背人趴在上面,又用另一塊壓在上面,然後到門闆上踐踏。駝背人的背很快就弄直了,但人馬上就死了。那人的兒子想要到官府去告狀,這個醫生卻說:我的職業是治駝背,我隻管治駝背,不管人的死活。
這個寓言故事說了兩個道理:
一是光有良好的願望是不夠的,必須要輔之以科學有效的措施。故事中的庸醫揚言他專治駝背,經他着手的病人,都能治好。但是他的治療方法卻是用兩塊木闆夾住病人,用人在木闆上面踩踏。
這顯然不是科學的治療方法。
我們每個單位在年初時都會提一些年度目标,向職工展示美好的前景。比如許多單位都會說要改善職工生活,提高職工福利待遇。
這本是個很好的願望,也是受職工歡迎的願望。但如果在實現這一目标時,不是通過正規渠道,那就成庸醫了。
這種例子不是少數。如有的單位通過亂收費來增收,有的通過非法手段來增收。今天報上刊登的湖南省郴州市原市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已判刑,就是要求每一個私營業主向紀委繳四十萬元買一塊紀委頒發的保護牌,不買的話就通過種種手段刁難,甚至把業主雙規。
這樣的人不是庸醫是什麼?這樣不但沒有為職工謀好利益,反而損害了職工的利益。
二是一定要分清輕重,不能本末倒置。寓言中的庸醫把病人治死了,駝背的兒子找醫生評理,他卻說,我隻管把他的駝背弄直,哪管他的死活。他的錯誤就在于顧此失彼,輕重不分,本末倒置。
在回答治駝背與救性命這兩者之間誰更重要的問題時,他選擇了前者,即輕者。而對更重要的性命,他卻忽視了,因而釀成了把活人治死的惡果。我們平時的工作中,也經常要治理一些不良現象,如職工上班不遵守紀律、工作積極性不高、違犯操作規程等等。
在出台一項管理措施或有關政策時,必須要充分考慮到其實施的後果,避免因為治理了這些問題,又衍生出了其它更加嚴重的問題。
在實施過程中,如果發現操作走樣,或是因為政策、措施本身不完善,必須及時糾正,以免釀成惡果。假如寓言中的醫生聽到病人呼救時,能及時停下來,病人就不至于喪命了。
3、陶侃惜谷
陶侃嘗出遊,見人持一把未熟稻,侃問:“用此何為?”人雲:“行道所見,聊取之耳。”侃大怒诘曰:“汝既不田,而戲賊人稻!”執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農植,家給人足。
●這個寓言是什麼意思呢,他說的是, 陶侃曾經外出遊玩,看到一個人拿着一把沒熟的稻穗,陶侃問:“你為什麼用這個呢?”那人說:“我走在路上看見的,姑且取來玩玩罷了。”陶侃非常生氣地說:“你既然不種田了,還随意戲弄别人的莊稼!”陶侃把那人抓起來用鞭子打。因此老百姓都勤懇地耕地,家家生活寬裕,人人豐衣足食。
這個故事體現了陶侃愛民如子,珍惜糧食,珍惜勞動成果,正直、重視農耕,愛護農業生産,保護農民利益的品質。
節儉是中華名族的優良傳統。珍惜勞動果實,則是農民辛勤勞動的尊重。陶侃用他的實際行動傳承了這一美德,并因此換來了一方百姓的豐衣足食。尤其是青少年,沒有經曆過艱苦的歲月,更應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應該珍惜糧食。
4、黔驢技窮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後,終不敢搏。稍近,益狎,蕩倚沖冒。驢不勝怒,蹄之。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噫!形之龐也類有德,聲之宏也類有能。向不出其技,虎雖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貴州這個地方本來沒有驢,有一個喜歡多事的人用船運來一頭驢進入這個地方。運到後卻沒有什麼用處,就把它放置在山腳下。老虎看到它是個龐然大物,把它作為神來對待,躲藏在樹林裡偷偷看它。老虎漸漸小心地出來接近它,不知道它是什麼東西。
有一天,驢叫了一聲,老虎十分害怕,遠遠地逃走,認為驢要咬自己,非常害怕。但是老虎來來回回地觀察它,覺得它并沒有什麼特殊的本領。老虎漸漸地熟悉了驢的叫聲,又前前後後地靠近它,但始終不與它搏鬥。老虎漸漸地靠近驢子,态度更加親切而不莊重,碰倚靠撞冒犯它。驢非常生氣,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而很高興,盤算這件事說:“驢的技藝僅僅隻是這樣罷了!”于是跳起來大吼了一聲,咬斷了驢的喉嚨,吃光了它的肉,才離開。
唉,外形龐大好像有德行,聲音洪亮好像有能耐,老虎當初如果說看不出驢的本領,老虎即使兇猛,但多疑、畏懼,終究不敢獵取驢子。如今像這樣的下場,可悲啊!
這篇寓言以黔驢的可悲下場,警戒那些毫無自知之明的人,必将自招禍患。
5、三人成虎
龐蔥與太子質于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龐蔥曰:‘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去大梁也遠于市,而議臣者過于三人,願王察之。’王曰:‘寡人自為知。’于是辭行,而讒言先至。後太子罷質,果不得見。
●龐蔥要陪太子到邯鄲去做人質,龐蔥對魏王說,現在,如果有一個人說大街上有老虎,您相信嗎?
魏王說,不相信。
龐蔥說,如果是兩個人說呢?
魏王說,那我就要疑惑了。
龐蔥又說,如果增加到三個人呢,大王相信嗎?
魏王說,我相信了。
龐蔥說,大街上不會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個人說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邯鄲離大梁,比我們到街市遠得多,而毀謗我的人超過了三個。希望您能明察秋毫。
魏王說,我知道該怎麼辦。于是龐蔥告辭而去,而毀謗他的話很快傳到魏王那裡。後來太子結束了人質的生活,龐蔥果真不能再見魏王了。
這故事本來是諷刺魏惠王無知的,但後世人引申這故事成為三人成虎這句成語,乃是借來比喻有時謠言可以掩蓋真相的意思。判斷一件事情的真僞,必須經過細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聽途說。否則就是三人成虎,有時會誤把謠言當成真實的。
不一樣的文章,不一樣的精彩,更多内容,請關注【詩詞歌賦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