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了到醫院去檢查,回來後家人問結果怎麼樣了,很多人都會不以為然地說“沒什麼大問題,炎症而已。”炎症真的無關緊要嗎?得了炎症就可以拖延不治?臨床上,很多癌症患者也不是一下子就查出腫瘤,查看他們的病史,或多或少存在“XX炎”等字樣。
癌症,到底是怎麼來的?
癌細胞,它可能早就存在于身體裡,隻不過數量很少,在免疫軍隊的監督下,折騰不出太大浪花,這時人體還處于平衡狀态。
在一些刺激和因緣巧合下,癌細胞數量壯大,免疫軍隊數量減少,天平慢慢傾斜,于是癌細胞開始在人體肆意擴張。
會對人體産生刺激的因素很多,例如高脂飲食、紫外線、摩擦、焦慮、輻射、添加劑、重金屬、煙酒、炎症等,而巧合則是指正好攜帶了突變基因,風險比較大。
如果攜帶突變基因,平時又習慣不好,這類人患上癌症的概率就比較大。根據基因和誘因的不同,癌症的種類也不同。
有的人還算幸運,遇上了前列腺癌、甲狀腺癌這種“懶猴型”癌症,對生存率不會産生太大影響,也有的人遇上的胰腺癌等侵略性比較強的癌症,往往還沒有反應過來,身體就被攻陷了。
發炎就會變成癌症嗎?來聽聽專家的看法
上文在癌細胞的刺激因素中提到過炎症,它會為癌細胞提供生長環境,還會降低免疫力,癌細胞是不可控的,但是炎症卻是可控的。
比如說胃炎,它一般和飲食不潔、病菌感染有關,患者會出現胃痛、胃脹、腹瀉等症狀,通過用藥治療、戒煙酒、控制飲食可慢慢改善。
但是炎症有一個特性,那就是容易反複感染、受刺激,如果接下來的日子不注意,還是有可能出現炎症,根據症狀輕重産生的危害也不同。
炎症出現的次數久了,炎症環境就會慢慢形成,免疫系統也會被它打開缺口,比如說Hp感染,一次感染可以清楚根治,但是你不管不問的話,病菌就會不斷侵害胃黏膜,增加胃癌風險。炎症如果發生在腸道裡,在高脂飲食的不斷刺激下,息肉會慢慢形成,炎症一日不消除,癌變風險會越來越大。
中國工程院院士林東昕介紹,病毒和微生物不應該被小瞧,它們會幹擾正常細胞基因,誘發基因突變,還會形成炎症環境,幫助細胞惡變。它們和緻癌物其實很像,都會給細胞組織帶來損傷,誘發突變。
不過大家放心,炎症不會一下子變成癌症,它通常會經曆數年或數十年的時間,我們完全有時間去預防和幹預。預防的第一步就是改善飲食,有四種“促炎食物”,盡快端下飯桌。
四種“促炎食物”,能少吃盡量少吃
①面包
②加工肉
③含糖飲料
④醬料
哪怕是全麥面包,也沒有表面看起來那樣健康。為了讓口感更好吃,往往會使用很多糖、色素、黃油、防腐劑等等,它的反式脂肪酸也比較多,不宜多吃。
加工肉也是一個道理,很多肉本來沒有那麼鮮豔,也保存不了那麼長時間,但是添加了防腐劑、色素、大量食鹽後,它就會變得有滋有味。
含糖飲料也要少喝,高糖環境不利于炎症消除,還會擾亂菌群穩定和胰島功能,如果想吃水果,還是吃新鮮的水果比較好。
平時吃的醬料中,鹽分和添加劑很多,對胃黏膜的刺激比較大,有的添加劑成分過量使用還會影響身體發育,最好不要吃。此外,沙拉醬、番茄醬、蛋黃醬也要少吃,這類醬料熱量比較高,為了調和口味往往還會有很多糖,吃多了影響腸胃和肝髒健康。
号稱能“抗炎”的食物,真的管用嗎
在網上搜索抗炎食物,你會發現一大堆,包括各種水果、堅果、乳制品、全谷物等等,但其實這些食物的作用目前還局限在動物身上,對人體到底能不能管用還沒有确切答案。
但是不達标它不能吃,多吃新鮮的食物對人體有好處,隻是希望大家明白,沒有哪一種食物能完全幫你抗炎,應合理搭配,多樣化攝入。
有急性和慢性炎症的人,想消除炎症一定要規範治療,遵從醫生吩咐吃藥,不要諱疾忌醫。吃藥治療後還沒有結束,還要預防炎症再次回來,尤其是慢性炎症,複發的概率很高。根據炎症類型,采取相應的措施,比如說胃炎,它重在調理,不要挨餓、飽食,要戒酒限鹽。
炎症往往也和免疫力下降有關,所以還要增加運動,讓身體自帶的免疫力幫你打敗炎症因子。再者,運動可幫助控制體重,體内的脂肪減少了,炎症也不容易複發。
有炎症疾病的人要适當減壓,讓自己成為一個樂觀的人,不要總把自己當成一個病人,凡事小心翼翼。
由此可見,炎症和癌症相距甚遠,但是如果你不注意,就會給它們牽線搭橋,讓它們距離越來越近。說到最後,還是希望大家重視炎症,有問題及時治療,别把問題越拖越重。
參考資料:
[1]癌症到底是怎麼來的?早點看,不後悔!·CCTV4.2018-10-09
[2]專訪林東昕院士:發炎就會變成癌症嗎?·健康報.2020-04-15
[3]“抗炎飲食”走紅!抗炎食物和促炎食物都有啥?快收好·北青網.2022-02-2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