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冬至餃子夏至面”或者“入伏的餃子立秋的面”,也有“頭伏餃子二伏面”的說法,“出門餃子進門面”的講究更是家喻戶曉。很多地方結婚的時候也有“起轎餃子落腳面”的傳統等等。
很多時候,面條和水餃是分不開的,就像鳳和凰一樣出雙入對。在北方民間的食譜裡,也隻有面條能夠和水餃相提并論了。
記得我和弟弟小時候,每年我們生日那天的早飯,都是一頓娘親手做的手擀面。
看着一瓢面在娘的手裡慢慢變成面團,擀面杖就像娘手裡的魔法棒,一圈圈把一個面餅擀成一個大大的薄薄的面皮,面皮層層疊疊、刀起刀落即成了粗細均勻的面條。
我們一邊玩耍一邊看着娘在面闆上變魔術,娘一邊手裡忙活着一邊給我們講着呂劇《龍鳳面》的故事。娘還說生日吃的面條,正宗應該就是龍鳳面那樣的,一根面條一整碗,吃的時候最好不要斷開,這叫長壽面。
當我大一點之後,娘知道我喜歡吃寬面條,可是大大卻不喜歡吃(“大大”是我們對父親的習慣稱謂)。于是,每年到我的生日,娘都會專門給我做一碗寬心面,他們的再另外擀。
而在我的印象裡,大大好像不是很喜歡吃面。有一次,一大早娘就自言自語地說:今天早飯要吃面條。
大大好像說了一句:怎麼又是面條,還是吃别的吧。
娘說:那不行,今天是吃面條的日子。
我和弟弟不解地問:吃面條還有日子嗎,今天是什麼節日嗎?
娘小聲告訴我們:今天是你大大的生日,不過你們不用告訴他。
我們轉頭就去告訴了大大,結果,被大大嗔怪道:“哪裡就那麼多事,什麼時候吃面條不是一個樣!”可是,我明明發現大大眼角早已溢出一絲不易覺察的笑容。
後來,挂面越來越多,我們吃到娘手擀面的次數越來越少。以至于每每看到娘在擀面就會想想是誰的生日又到了。
我和弟弟出去上學、工作之後,能吃到手擀面的機會就更少了。
現在,各式各樣的面館随處可見,不同地域、不同風俗做法的面都可以吃到。超市裡的面條也是五花八門,寬的、窄的,粗的、細的,扁的、圓的;紅的綠的黃的黑的,比比皆是,家裡也都是半自動全自動的面條機,外賣、網購更是方便之極,可就是吃不出小時候的那種味道了。
幾年前,閨女過生日的時候,我心血來潮也嘗試着擀了一回面條,明明在整個過程中一直記着娘說的“軟面餃子硬面湯”的常識性竅門,可真做起來卻沒那麼簡單,結果還是下了一鍋漿糊。
最近一段時間,我很容易受文字的感染而眼睛發熱,甚至情不自禁地滑落淚珠。之前已經好久好久都不會這麼容易動情感傷了。
當我看見《明天我一定要吃面條》的文章時,又思念起媽媽牌手擀面來。第一沖動就是等元旦娘回家時,再撒一回嬌,回味一下小時候的味道。
可是,轉念一想,自己長這麼大給娘做過什麼呢?況且娘也是這麼大年紀的人了,擀面條又是一個體力活,要是知道我惦記着這一口,以後免不了要常做,怎麼忍心再給娘增加這樣一份負擔!
對了,娘的生日就快到了,今年我是不是應該給娘擀一回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