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楚辭三首山鬼

楚辭三首山鬼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9 18:53:10

中國人的浪漫,是深藏在骨子裡的。

說起傳統文學裡的浪漫,你大概要給我曆數唐詩宋詞裡的句子吧!

什麼“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又或者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但你知道麼,在唐詩這顆珍珠還不過是蚌殼中的一粒沙子時,在宋詞這個嬰兒還在天上“找媽媽”時,中國人已經有了自己的文學浪漫,有了可以傳世千年的浪漫詩作——《楚辭》

不過,提起《楚辭》,大家最多也隻能想起那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吧?

講慣了大白話的我們,要想逐一記住《楚辭》的古語内容實非易事,更何況要在這星辰大地早已轉換的當下,去通過幾個文字符号回顧千百年前詩人眼中的美?

怎麼樣,才能讓這一凝萃着中國人浪漫色彩的文學作品長久紮根在我們心裡?

為了讓中國人,具體說是我們的兒童更好地理解《楚辭》中的故事和思想,狐狸家推出了根據《楚辭》改編的神話繪本《楚辭·國殇》和《楚辭·山鬼》。

楚辭三首山鬼(楚辭國殇楚辭山鬼)1

下面,我們就來思考三個問題:

1.為什麼是《楚辭》?

《詩經》之後,唐詩之前,《楚辭》為向往浪漫生活的中國人指引方向。它是中國人主動了解大自然景色與現象的結晶。

在繪本《楚辭·國殇》中,介紹了三個楚人眼中的“神”——大司命、少司命、湘夫人。

大司命掌管人間的生死與壽命,等同于後世人眼中的“閻王”。

少司命則掌管着人間子嗣和兒童的命運,

湘夫人和湘君是一對“神仙眷侶”,他們同為湘江的水神,為楚國人守護着湘江的安甯。

而在《楚辭·山鬼》中,又介紹了兩個楚人眼中的“神”——東君、雲中君。

東君是楚國人眼中總管世間光明的“太陽神”,他的居所,就是三星堆遺址發掘的那株被稱為上古神樹的“扶桑樹”。

雲中君人如其名,是掌管世間雲朵的雲神。飄飄渺渺的白雲被楚人看作了神力的化身。

這些神話人物的形象,每一個都鮮活得好似真實存在。

自由奔放的楚國人将它們從想象中孕育出來,既為大自然中變化無常的現象提供了一種“合理合禮”的解釋,也體現了楚人對平凡生活中一景一物最浪漫的想象。

這種不懼于世俗無常、盡己所能過好一生的浪漫精神,是《楚辭》中值得深挖的寶貝,也是《楚辭》可以延續其無窮生命力的根本。

楚辭三首山鬼(楚辭國殇楚辭山鬼)2

2.為什麼是繪本?

用繪本的方式講故事,好處有兩個:

一是使内容豐滿;

二是使内容直觀。

繪畫和文學同為藝術的兩種不同形式。

《楚辭·國殇》中有一句“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原句已經非常有韻味,即使是沒有學習過文言文的人,也能憑着這寥寥數字猜測出其背後的意思。

不過,古文尚不及白話文好理解,而文字又不如畫面更具震撼力。

當那句詩的旁邊,渲染出一幅圖畫:

畫面裡,戰死的少年将士在神的幫助下,以魂魄的形式重回人間。他們仍然騎着生前的戰馬,手中揮舞着寒光凜冽的刀戟。馬踏白浪,馬鬃翻飛,英姿飒爽的身影将是楚國人心中最偉岸的英雄!

當你的面前有了這樣一幅生動形象的畫面,“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這句詩就有了最鮮豔的色彩。

同樣的,想要理解楚人眼中的山鬼有多美,光靠“既含睇兮又宜笑,予慕予兮善窈窕”這句詩,并不能有一個很具體的想象。

此時,要是給你“變”出一個身着彩色楚人服裝、頭戴金色發飾、雙目顧盼生輝的妙佳人,你是不是就能一下子感知到“山鬼真美”?

這也是我更偏愛閱讀繪本《楚辭》的原因。繪畫與文字的完美結合,能讓人更直觀地體會文字裡的美與浪漫。

楚辭三首山鬼(楚辭國殇楚辭山鬼)3

3.為什麼是兒童?

在繪本《楚辭·國殇》和《楚辭·山鬼》的導讀中,有這樣一句話:

對文學美的感知存在于任何年齡段,沒有界限,沒有分别。

這句話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即使是處于茫然無知的兒童階段,人們也可以通過文字的形式,去感知到《楚辭》背後蘊含的深刻意義。”

有時候,文化的傳承,恰恰是在兒童時期更能體現出它的價值。

試想:什麼樣的東西才值得我們在兒童小小年紀就要交付出去?

可以讓我們數得出來的,除了為人處世之道、老祖宗的看家本領以外,是不是就剩那些看似可有可無,實則奠定了我們整個民族特色基調的文化?

《楚辭》就是那大浪淘沙後留下的文化黃金。

繪本版的《楚辭·國殇》和《楚辭·山鬼》,更是在忠實反映楚文化、傳承古人浪漫情懷的基礎上,将愛、探索精神、自省意識、愛國、勇氣等普世情感和現代價值觀融入到故事中,為兒童探索出另一條美好品行的養成之路

這樣的作品,是需要早早傳遞到孩子手中的。

楚辭三首山鬼(楚辭國殇楚辭山鬼)4

4.寫在最後

狐狸家有句slogan:

“為孩子講好每一個東方故事”。

看過繪本版的《楚辭·國殇》和《楚辭·山鬼》,你能更深刻地體會到這句話所飽含的深意:把過去的故事講好,孩子才有能力把未來的故事也講好。

今天的孩子,能夠在這樣豐富的知識載體中學習傳統的文化知識,是他們的幸福,也是無數知識傳承者不懈努力的結果。

@瀾滄月我想:在藝術傳播這條道路上,文字和繪畫始終同為一家。

恰如繪本版《楚辭》的“誕生”。有時候,正是完美的文字與繪畫的結合,才能将藝術在碰撞中擦出最燦爛的“花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