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許多詩句是我們往往不用思考就會脫口而出的,比如“情人眼裡出西施”、“踏破鐵鞋無覓處”等等。雖然我們不知道這些詩的另外一句是什麼以及出自何處等,但并不妨礙我們日常日用。今天,小編就來盤點一下那些我們日常會用到的詩句的出處和解釋。常言道,書到用時方恨少,碰到其他人不會的時候還能裝個逼,何樂而不看。
一:《木蘭辭·拟古決絕詞》
清—納蘭容若
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心人易變。
骊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感歎“人生若隻如初見”呢,隻因兩個人相處久了之後對方某些不好的地方就漸漸暴露出來了,就像納蘭說的下一句“何事秋風悲畫扇”一樣。這句詩引用了漢代班婕妤不受漢成帝寵愛,被趙飛燕陷害,退居冷宮的典故。提到初見,我又想起了《甄嬛傳》中甄嬛對皇上說“那年杏花微雨,你說你是果郡王,或許一開始便都是錯的”,淡淡的感傷襲上心來。
二:《無題》
唐—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鈎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餘聽鼓應官去,走馬蘭台類轉蓬。
形容兩個人非常有默契,心照不宣的時候,人們常常會用“心有靈犀一點通”這句詩。那麼靈犀到底是什麼呢?傳說犀牛角中有條白線,可以通向頭腦,感應靈敏。讀這句詩時,你可以想象有一對異地戀情侶,他們分隔兩地,沒有像彩鳳一樣的翅膀立刻飛到另一半身邊,但他們的心卻像犀牛角有一點白線可以相通,是不是既感傷又美好
三:《己亥歲》
唐—曹松
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将功成萬骨枯。
傳聞一戰百神愁,兩岸強兵過未休。
誰道滄江總無事,近來長共血争流。
我小時候看電視經常能看到一個将軍帶領他的軍隊踩着屍骨、踏着血肉經過激烈的戰鬥将敵軍擊敗,将軍回首,戰場上隻剩下将軍一點點的人馬還站着,目極之處,滿目瘡痍、屍橫遍野。那時候我就明白了一個将帥的成功是用千千萬萬人的犧牲換來的。作者同時也在呼籲停止戰争,給百姓留一條活路吧。
四:《自嘲》
宋—陶穀
官職須由生處有,才能不管用時無。
堪笑翰林陶學士,年年依樣畫葫蘆。
這首詩如題目所示,是自嘲詩,意思是做官得拼爹,生的好,不管你有沒有才能都能有個一官半職,而做了官也隻用照着樣子做事而已。詩人陶穀當時在翰林院當差,想升職了,就托人在宋太宗前面活動,可是宋太宗看不起翰林學士做的工作,以為他們是根據舊章,改改詞語依樣畫葫蘆罷了,陶穀就寫了這首詩發牢騷。
五:《絕句》
宋—夏元鼎
崆峒訪道至湘湖,萬卷詩書看轉愚。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大家看到這首詩的後半句有沒有想起“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一句詩呢,又或者會想起“衆裡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一件我們苦苦找尋的東西怎麼也找不到,但卻在無意中得到了。人生就是這麼奇妙,就像上帝給你關了一扇門,又幫你把窗打開了。劇情轉折太快太突然,來不及做個反應,就隻呆呆看着。
六:《祝母壽詩》
清—慈禧
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溶入兒女身。
殚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
題材如題目,是一首祝壽詩。話說慈禧太後的母親生日那天,正巧外國使節進宮拜會,慈禧不能去祝壽會場,就揮筆寫了一幅書畫作為壽禮。慈禧是一個母親,她能感受到作為母親的不易,所以她也在表達對她母親的敬意和愛意。
七:《集杭州俗語詩》
唐·黃增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裡出西施。
有緣千裡來相會,三笑徒然當一癡。
如題目所說,這是一首由杭州當地流傳的俗語彙集成的詩。這首詩的意思是美色不迷人但情侶會沉迷于彼此,在對方眼裡她比西施大美人還要美麗,這就是現在所說的“光環效應”。是緣分讓我們在這裡相遇,不管他人怎麼笑我,我已是癡迷于你了(最後一句是唐伯虎“三笑姻緣”典故)。啊,這美好的愛情,讓我想吟詩一首,檸檬樹上檸檬果,檸檬樹下你和我。
這期優美的(酸甜苦辣俱全)的古詩詞就分享到這裡了,要是大家知曉跟這期主題相關的其他古詩詞,可以發在評論區一起學習學習哦。
注:圖片來源網絡,若有冒犯,請聯系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