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以後不要着急,這7位名人都大器晚成,做好幾件事是關鍵。
67歲成名的沈德潛
沈德潛是清朝人,提及此人,我甚是佩服!他67歲前一直郁郁不得志,67歲後人生像開了挂一樣。
沈德潛從小家境貧苦,過着清貧的生活。在他很小的時候,他就暗暗發誓:一定要通過讀書來改變命運。
22歲那年,他考中了秀才,他覺得這是一個好的開始。他本以為他的人生路會一路順遂,但沒想到命運跟他開了個玩笑。
後來沈德潛考進士怎麼也考不過,一次沒過,二次沒過,三次還是沒過,四次,五次,六次……還是沒有過。
一次次的落榜,他甚是郁悶,但他并沒有氣餒。
他每3年參加一次考試,從未缺席。從22歲到67歲,他一直都在考試的路上。
“你們看,那位糟老頭子,考了一輩子都沒考中進士。今年他又來了,也不嫌丢人!”
一群趕考的年輕人在沈德潛身後肆意地嘲笑他,難聽的話不絕于耳。
沈德潛面對他人的取笑毫不在意,他步履緩慢地走着,但腳步異常堅定。
這一次,這位白發蒼蒼的老人終于考中了進士,走出考場後,他找了一個沒人的地方放聲大哭了一場。
在40餘載的光陰裡,他為夢想而拼搏,為夢想而堅守,試問有幾個人能做到呢?
從青春年少到滿頭銀發,他把生命中寶貴的40餘年時光用在了備考和考試上,終于圓了心中的夢。
從此他的人生像開了挂一樣,好運勢不可擋。
乾隆皇帝對他另眼相看,賜予他一個職位——翰林院編修,這可不是一般的職位,通俗點來講相當于乾隆的秘書,這讓衆人垂涎三尺。
乾隆喜歡詩詞,恰好沈德潛在詩詞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詣,他們經常一起吟詩作對。
興緻高漲時,乾隆拉着沈德潛的手說:“你就是我的知己!”這讓沈德潛受寵若驚。
乾隆還公然在大殿上說:“我和沈德潛的深厚友誼,源于詩歌。”
衆大臣看着沈德潛,羨慕不已。但他們隻能扼腕長歎,隻恨自己才疏學淺,吟詩作賦的能力薄弱。
沈德潛67歲成名,然後深得聖寵。77歲申請退休,97歲離世。67歲以後“人生風光無限好”,生活惬意。
67歲成名的沈德潛,他的成功源于他做好了一件事:
他堅定地相信自己能成功,并朝着夢想努力。失敗了也不氣餒,堅持,堅持,再堅持,終于“守得雲開見月明”。
正如古人雲:“伏久者,飛必高。”你看那天空的鳥兒,潛伏得越久,它飛得越高。
62歲成名的重耳
重耳,62歲成為晉文公,他是春秋時期中原霸主。
62歲前,重耳在外颠沛流離,逃亡了19年,食不果腹的重耳差點餓死在異國。
62歲後,他的命運發生了巨變。
他究竟有着怎樣的傳奇人生?
他的父親晉獻公晚年時,特别寵愛一位年輕的妃子,那位妃子靠挑撥離間的手段逼得重耳在晉國呆不下去了。
為了保命,重耳不得不逃走。他帶了5位追随他的人一起逃亡,逃到哪裡去呢?
重耳苦思冥想,他決定去狄國,因為狄國是他母親的故鄉。他在狄國娶妻生子,過着平凡人的生活。
可惜好景不長,他在這裡過了幾年安穩日子,又不得不繼續逃亡。
他父親晉獻公離世了,晉國内部發生了重大變故,此時的晉國亂成一鍋粥。
重耳想回去,但是在這個節骨眼上他卻不能回,回去随時有生命危險。
晉國的夷吾很快就即位了,于是重耳的處境更加危險,他不能再在狄國呆下去了。
重耳對着蒼天嘶吼:“我隻想陪着妻兒過着普通人的生活,為何如此艱難!”
重耳傷心地和妻子告别,他離開狄國後去了衛國、齊國、曹國......楚國、秦國。
重耳19年來輾轉多國,身心俱疲。他吃盡了苦頭,受盡了磨難。
重耳當時逃到衛國的時候,餓得頭昏眼花,整個人都站不穩。幾個跟随他的人也是饑腸辘辘,痛苦不堪。
衛文公一臉冷漠,派人趕走重耳,并對重耳說:“衛國沒有多餘的糧食,你還是去别處乞讨吧!”
重耳受了恥辱,卻隻能默默承受。
後來他們來到了鄉下,有位農民正在狼吞虎咽地享受着美食。
重耳餓得受不了,他虛弱地對狐偃說:“你去讨些吃的來。”
結果狐偃什麼也沒讨到,于是重耳乞求農民能否送個瓦罐給他,他想用空瓦罐去别處乞讨。
那位農民說:“行,那我就做點好事吧!”農民從地上撿了一塊土,遞給重耳。他笑着說:“泥土也可以填飽肚子!”
重耳滿腔怒火,狐偃勸慰道:
“泥土,對于農民來說異常珍貴,他把珍貴的東西送給你,你應該感到開心才對。”
“如今諸侯國之間的競争,不就是為了争奪土地嘛!你輕而易舉就得到了泥土,這是好的征兆。”
狐偃的話寬慰了重耳的心。
重耳到齊國和秦國卻受到了禮待。
秦國的秦穆公熱情款待了重耳,他覺得重耳氣宇不凡,後來重耳在他的幫助下順利回到了晉國。
此時,晉國的晉惠公(夷吾)已經離世,62歲的重耳成為了晉國的君主。在短短四年的時間裡,他便成為了春秋時期中原霸主。
花甲之年的重耳能稱霸中原,源于他做好了一件事:
哪怕生命受到了威脅,人生陷入了絕境,生活苦不堪言,也不放棄自己。
嘗遍了人間疾苦後,好運就會悄然而至。
正如孟子所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65歲成名的齊白石
齊白石是位有名的畫家,2017年,他的山水畫在北京被拍出9.3億的天價。
可誰又能想到他曾經是個木匠,在55歲時,還住在陳舊的寺廟裡,每天為生計發愁。短短幾年,他便聲名遠揚、馳名中外。
齊白石是如何從一名木匠變成馳名中外的畫家呢?
他的童年基本上是在山野和田地間度過,他放了13年的牛,并且利用空閑的時間認識了不少字。
14歲那年,懵懵懂懂的他在父母的安排下成為了一名木匠。
對于這門手藝,他并不感興趣,但是也沒辦法,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他别無選擇。
一次偶然,他在家裡發現了一本繪畫教科書,那本書雖然破舊不堪,但是他卻愛不釋手。
往後的日子裡,他白天做着木匠的工作,晚上回家自學畫畫,這一堅持就是11年。
在齊白石25歲的時候,他遇見了改變他命運的貴人胡沁園。
胡沁園看到齊白石的畫,非常吃驚。他對着畫自言自語道:“不錯,真不錯,通過自學都能畫得這麼好。”
胡沁園轉頭對齊白石說:”你有繪畫天賦,不如跟着我學畫畫,保你有一口飯吃!”
從此,齊白石跟着胡沁園老師系統地學畫畫,經過幾年的沉澱,他終于可以靠畫畫來養活自己。
後來齊白石為了躲避戰亂,他隻身去了北京,這一年齊白石已經55歲了。
在這個陌生的地方,他的畫擺在地上,都沒人看一眼。偌大的城市,居然沒有他的藏身之處。
由于沒有錢租房子,他便找了個陳舊的寺廟住下了。
有一天,他想吃白菜,但是身無分文,于是他想出了一個妙計。
他揣着一幅畫來到攤主面前,笑嘻嘻地說:“我用我手上的白菜換你手上一顆白菜,怎麼樣?”
一顆栩栩如生的白菜躍然紙上,仿佛跟真的一樣,小販看呆了。
但小販回過神來,覺得這隻是一張破紙而已,不值分文,于是他拒絕了齊白石。
齊白石的人生已經走到了絕境,他蜷縮在寺廟的一角,茫然無措。在他走投無路之際,陳師曾的出現改變了他的命運。
此人在北京赫赫有名,在畫壇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他先是給予齊白石物質上的幫助,後面在一次重大的畫展上,陳師曾推薦了齊白石的畫作,齊白石從此聲名大噪。
他曾對齊白石說:“如果你想讓你的畫藝再上一個台階,不能墨守成規,要善于改變,勇于變更,自成一派。”
恩師的話,齊白石銘記于心,他靜下心來,閉關十年,一心鑽研畫藝,尋求突破。
可惜在他閉關期間,恩師陳師曾不幸離世,這給了齊白石沉重的打擊。
恩師去世後,齊白石的地位一落千丈,有些人說他沒有真本事。此時,他的處境甚是尴尬,空有一身本領,卻不被主流圈認可。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曆經十年的閉關,他的畫作别具一格,自成一派。
這個時候一個關鍵的人物出現了,他就是徐悲鴻,畫壇重量級人物。
他看了齊白石的畫作後,自慚形穢,覺得齊白石比他畫得好,于是徐悲鴻視齊白石為偶像。
在繪畫圈推薦齊白石,并對他們說:“齊白石是我的老師。”從此,反對聲銷聲匿迹。
齊白石自成一派的畫風在主流圈迅速興起,他們紛紛模仿。65歲的齊白石名聲大振,每天來拜訪他的人絡繹不絕。
很快,他便聲名遠揚、馳名中外。如今,齊白石的畫作還經久不衰,甚至被拍出9.3億的天價。
晚年的齊白石能走向成功,源于他做好了一件事:
他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深耕,遇到瓶頸時,能靜下心來創新。精湛的畫藝,再加上貴人的鼎力相助,成功便是水到渠成。
人生路漫漫,每個人都有可能遇到生命中的貴人——那個救你于水火的人,那個助你一臂之力的人。
但是“打鐵還需自身硬”,平時堅持鑽研技藝,機會來臨時,便能一飛沖天。
年齡隻是個數字,隻要你想開始,什麼時候都不晚。
清朝名臣左宗棠41歲成名,唐宋八大家蘇洵50歲聲名鵲起,唐朝的郭子儀59歲被重用,屠夫出身的姜太公在72歲高齡時扭轉命運。
大器晚成的人數不勝數,40歲以後,希望你不要着急,大不了大器晚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