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教育現代化整體水平提高

教育現代化整體水平提高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16 16:11:19

教育現代化整體水平提高?作者:談松華(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教育現代化整體水平提高?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教育現代化整體水平提高(準确把握教育現代化的四個關鍵點)1

教育現代化整體水平提高

作者:談松華(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以下簡稱《2035》)和《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明确了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教育系統的戰略任務。其中,有四個關鍵點要準确把握。

一是高标準的教育目标現代化。《2035》全面提出了教育現代化的目标,包括邁入教育強國行列,推動我國成為學習大國、人力資源強國和人才強國;明确宣示了新時代中國将實現從普及教育向建設高質量教育的曆史性轉變。改革開放以來,教育現代化不斷推進,為未來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教育的數量和規模、三級教育毛入學率已經達到或接近高收入國家水平,但質量方面還有差距。建設高質量教育是時代對教育改革發展提出的新要求新使命,是由中高收入國家教育水平提升到高收入國家教育水平的客觀要求,是教育适應新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必由之路。因此,教育現代化首先把目标聚焦于建設高質量的教育,也可以說高标準教育現代化目标的主要内涵就是建設高質量教育,而建設高質量教育的核心任務應該是培養高素質人才。教育現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現代化,培養高素質人才是建設高質量教育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标志。按照教育方針的要求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擁護中國共産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有用之才,培養适應新時代要求的時代新人,是教育現代化适應經濟社會和人民群衆對于優質教育迫切需要與殷切期望的時代必然使命。建設高質量的教育特别要重視培養适應經濟社會轉型和國際競争需要的應用型、複合型人才,特别是具有創新精神和攻堅突破能力的拔尖創新人才。在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迅速發展的時代,高标準的教育現代化目标,就是要建設具有國際一流水平和競争能力的世界教育高地,增強中國教育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吸引力和競争力。

二是創新驅動的人才培養模式現代化。《2035》把發展中國特色世界先進水平的優質教育作為重要戰略任務,這是新時代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大主題,也是滿足人民群衆對優質教育的期盼、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關鍵一招。我們所要建設的優質教育是面向未來持續創新的教育,是革除傳統教育弊端的教育。在人才培養上,目前我國存在着種種影響創新的頑症,如中小學“應試教育”加重了學生課業負擔,影響了學生全面有個性的發展;職業教育産教脫節、工學分離,學生難以掌握新技術、提升新技能;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與社會發展需求契合度不高,支撐引領創新發展的能力不足,影響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有效養成。不消除這些頑症,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教育社會貢獻度的任務難以真正落實,更不能真正适應正在興起的新技術革命和産業變革對人才的新要求。因此,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必然成為發展優質教育的關鍵。《2035》就發展優質教育、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明确提出了“以德為先”“全面發展”“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等基本理念;系統提出了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完善質量标準體系、加強課程體系建設、創新人才培養方式、構建教育質量評估監測機制等重要舉措;在教育目标、教育思想、教育過程、教育評價等方方面面,都體現了改革創新設計的整體性和綜合施策。

三是适應社會轉型的教育體系現代化。《2035》着眼于服務終身學習和各級各類教育發展全局,把教育體系現代化作為總體性教育目标。教育系統是一個包含多層次、多類别、多形式、多主體的龐大系統,建立靈活、多樣、開放的教育體系是實現終身教育、發揮教育系統整體功能和效率的重要保證。長期以來,由于體制分割和交叉管理,教育系統内部的各種教育組織形式自成一體、互不溝通、沒有形成功能合理的完整教育體系,影響學習者通過多種形式學習、多種通道成才。必須要實現各級各類教育縱向銜接、橫向溝通,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協調發展,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形成良性互動的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這一體系符合現代教育的特征,突破了單一封閉的人才成長通道,豐富了教育的供給主體構成以及教育内容和形式,增加了學習者的選擇性,必将進一步催化教育領域内各子系統、教育機構以及社會之間的教育合作與資源共享。《2035》對建立現代教育體系的制度環境進行了頂層設計,包括:完善招生入學、彈性學習及繼續教育制度,暢通轉換渠道等幫助學習者成長成才,建立健全國家學分銀行制度,建立學習成果認證制度。這些舉措将為不同人群提供随時随地可學的學習環境,有力促進并最終形成人人向學的文化氛圍,建成中國特色的“人人皆學”之邦。

四是突出依法治教的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教育現代化是教育領域全方位的轉型性變革,涉及思想觀念、組織架構、結構體系、運行方式乃至制度規則等,必将引起也必将要求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教育法制體系是教育治理現代化的基礎和依據,要建立适應教育現代化的完備法制體系,實行依法治教。《2035》提出,要提高教育法治化水平,提升政府管理服務水平,提升綜合運用法律、标準、信息服務等現代治理手段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學校自主管理能力,完善學校治理結構;推動社會參與社會治理常态化,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教育治理新格局。教育現代化的治理将從自上而下的管理向上下結合、政府、辦學主體和各種社會組織共同參與的治理結構轉變。

必須看到,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是一項涉及多方利益調整的系統工程,是包含組織機構、治理結構和隊伍建設的艱巨改革建設過程,既需要有很好的頂層設計,又要有壯士斷腕的膽識和踏實細緻的組織實施。要繼續大力推進政府“放管服”改革,實行減政放權,把一些不該管的事情堅持交由基層和社會負責,把該管的事情認真管好,加強監管職能,完善監管方式,強化服務職能,提高服務能力,建設服務型政府,讓政府有效地發揮監管服務職能,讓學校充分地體現辦學主體地位,讓社會更好地扮演參與監督角色,形成有序高效的治理結構,為教育現代化提供制度保證。要特别重視和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推進教育治理方式的變革。利用教育公共服務平台,建立順暢的信息交流機制,發揮伴随式收集的數據在教育治理決策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放管服”改革效能。

教育是民族複興的希望和支撐。一百多年來,中國走過了教育救國到教育興國的曆程,到2035年,中國将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的目标和教育強國的夢想。我們要滿懷信心,牢記使命,攻堅克難,狠抓落實,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作出無愧于時代的貢獻。

《光明日報》( 2019年03月05日 13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