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2010 年初代 iPad 誕生以來,這款曾經被稱為「大号 iPhone」的設備逐漸闖出了屬于自己的道路。無論是在海底撈等消費場所被充當「點餐器」,還是成為家中沙發上最佳的「娛樂角」,亦或是象牙塔學子們手中的「新一代課本」,你總能在各式各樣的場景裡看到 iPad 的身影。
硬件和軟件的相得益彰使得 iPad 越來越完善,也愈加接近喬幫主十年前在發布會上所講述的願景,它在諸如浏覽網頁、觀看視頻、閱讀電子書等重要應用上有着比智能手機更出色的表現。而且随着近些年來蘋果越來越重視發展 iPad 的移動生産力,特别是 iPadOS 推出之後,那些即使已經擁有 iPhone 和 Mac 雙設備的群體,也開始樂意于購入一台 iPad 來填充自己的娛樂和工作需求。
目前蘋果官網在售的 iPad 一共有四款,分别為基礎款的第七代 iPad,便攜款的第五代 iPad mini,均衡款的第三代 iPad Air,以及高端款的 iPad Pro 2020。這四款覆蓋了 2000 元 6000 元價位的 iPad 有着不同的方向,如果你還在猶豫該購買哪款型号的話,不妨以這篇文章作為參考。
「所有蘋果目前拿得出手的最高配置都能在 iPad Pro 2020 身上找到。」
就如之前的圖賞文章中說到的那樣,即便是已經擁有了 iPad Pro 2018 的我,在上手了 iPad Pro 2020 之後,這款産品超前的設計理念依舊讓我感受到了「設計的魔力」:四邊等寬全面屏、5.9 毫米最薄機身、棱角分明手感,這些象征蘋果目前最高設計水平的元素造就了 iPad Pro「超能打」的顔值。
iPad Pro 2020 還是你能買到的性能最強平闆:和 A12X 系出同源的 A12Z 仿生芯片在解鎖了新 GPU 模塊之後,圖像處理性能得到一定的提升;Liquid 視網膜顯示屏搭配最高 120Hz 的 ProMotion 自适應刷新率技術帶來了極為流暢的屏幕體驗,如果你用慣了這塊高刷新率的屏幕,再用回其他普通屏幕的話會很難适應。
此外,iPad Pro 2020 還是首款搭載 LiDAR 激光雷達傳感器的蘋果設備。
作為蘋果下一個主攻的重點領域,僅僅依靠芯片算法和軟件優化的方式已經不足以滿足 AR 技術未來的發展。加入了 LiDAR 激光雷達傳感器的 iPad Pro 2020 能夠在處理 AR 任務時帶來更強烈的真實感、更自然的體驗,例如放置物品時能夠即時完成;能夠準确識别物體的空間位置,更好地展現物體遮擋效果,測量空間物體的三維信息也更加準确。
之前在 iPad Pro 2018 上使用「測距儀」時,需要先移動設備來獲得測量物體和它所在表面的參照框架才能開始測量,而且在一些邊緣差别不大的表面上,iPad Pro 2018 可能無法識别出不同的三維表面。而 iPad Pro 2020 在激光雷達傳感器的加持下則完全不需要任何「前戲」,即開即用,而且也能更準确地測量出不同三維面的數據,甚至能用來測量身高,或者通過參考線和标尺視圖來實現更多樣的測量效果。
其實說了這麼多,總結下來就是蘋果目前所有拿得出手的最高平闆配置都能在 iPad Pro 2020 身上找到,當然這也意味着 iPad Pro 2020 不會是一款便宜的設備。
相比 2018 款,即便 iPad Pro 2020 的定價策略已經可以稱為「加量不加價」,但 6229 元的起售價依然是四款 iPad 中最高的,如果再加上 Apple Pencil 和智能鍵盤等配件的話,整套下來可能都要破萬。
然而有一句流行語怎麼說來着?「賣得貴不是産品的缺點,是我自己的缺點。」
iPad Pro 2020 就是這樣一款産品,價格的門檻使其很難「老少鹹宜」,如果你預算有限,或者對于高刷新率全面屏、A12X 仿生芯片等 iPad Pro 獨占功能沒有剛需的話,或許其他價格更适中的 iPad 可能更适合你。
但在那些能夠發揮 iPad Pro 所有光和熱的人手中,這絕對會是一款令他們神往的産品,就如蘋果 2019 年秋季發布會的開場視頻結尾所說的那樣「Give people wonderful tools and they'll do wonderful things.」
「一台設備真正的生産力價值,由購買它的消費者自己定義。」(這部分由@賈斯丁·筆伯 撰寫)
A12 處理器,2K 顯示屏,支持初代 Apple Pencil,還具備 3.5mm 耳機接口,以常規娛樂和輕辦公來說,iPad Air 3 可能是最适合你的 iPad。
因為對于大多數普通消費者來說,購買一台平闆,主要還是用來影音娛樂偶爾兼顧輕辦公,或者是最近火熱的網課。而 iPad Air 3 的 10.5 英寸大屏無論是在看視頻還是做筆記的效果都是杠杠的,也很流暢,雖然 iPad Pro 上早早的就支持了目前很火的 120Hz 刷新率,它能給你帶來更加流暢的系統體驗,和更加順滑的動畫效果,但由于視頻源文件通常隻有 30-60 幀,所以 120Hz 的屏幕在大部分視頻的播放中并沒有發揮去全部功用;遊戲方面也缺乏主流應用支持,例如王者榮耀目前鎖 60 幀,大部分手遊鎖 30 幀,屏幕任你 90Hz 還是 120Hz,我軟件輸出就是隻有 30 幀。這種感覺,就像是你買了一輛蘭博基尼,速度能達到 340.0km/h,但是在國内,你就算跑高速,你也不能超過 120km/h。
所以說 120Hz 屏幕在軟件生态還未大幅度跟進之前,明顯的好處可能就是讓你在刷微博或者滑動屏幕是更加順滑。
iPad Air 3 少數幾個讓我在意的缺點可能就是它的底置雙揚聲器了,雖然音量很大,音質也不錯,但是兩個揚聲器都裝在同一側,沒有立體聲的效果,對于視頻外放觀看的效果是大打折扣的。
至于你問我,如果已經有了一台 iPad Air 3,有沒有必要更新到 iPad Pro 2020?我覺得這個問題可能還得看你的錢包厚度來決定。
以我自己的日常使用為例,作為一個文字工作者,每天需要處理大量的文字工作,同時需要進行一些簡單的視頻剪輯工作。一周工作五天,公司配備了台式電腦,下班後回家,家裡有一台負責工作的超級本,還有一台負責遊戲的遊戲本。每當我閑下來,不想正襟危坐在電腦桌前看視頻的時候,iPad 才會被我想起來。
當我舒舒服服的躺在床上,打開我心愛的 iPad 開始刷 bilibili 的時候,突然彈出了一條工作信息。打開一看,是檸檬小編在工作群裡@我,希望我把她剛拍攝好的視頻,剪輯好後發送出去。
我好懶,不想下床,那怎麼辦呢?
有了!iPadOS,妥妥的生産力啊!雖然我還沒有拿到全新的妙控鍵盤,但是外接的藍牙鍵盤又不是不能用?
檸檬小編很貼心的在電腦端将視頻素材全部打包,然後通過百度網盤把這個鍊接分享給了我。當我順利的下載完這個 200MB 的壓縮包,開心的點開它的時候,才發現沒有會員無法解壓這個文件,于是我隻能上網搜索相關的解決方式。唯一的解決方式是,修改文件後綴,讓百度網盤無法識别這是一個壓縮文件,下載下來後,再通過第三方解壓縮app進行解壓。
但是我這種已經下載下來,并且百度雲識别到的文件,你既不可以改名,也不可以在系統裡找到它。而我并不想再重新下載一次。
這個例子可能不具代表性,但這恰恰就是 iPad 軟件生态的尴尬所在,雖然去年蘋果為 iPad 推出了 iPadOS,但它的「地基」依然隻是 iOS,半開放式的文件管理系統,不同軟件之間割裂的儲存體驗,這些都是 iPad 想進一步施展生産力的「攔路虎」。
在 Mac 上,我可以同時使用 PS 進行視頻封面的制作,PR 直接聯動 AU 進行音頻處理甚至是重新錄制。我還可以更方便的整理素材,導入字幕。但當我想在 iPad 上實現類似的工作流時,對不起,iPadOS 還沒有 AE 和 PR,目前 iPad 上最好用的 lumafusion,需要付費下載,價格為 198 元。
iPad Pro 主打的生産力,是介于傳統平闆和電腦之間的輕度應用地帶,打打文字,修修圖,它的确能滿足你,而且如果你恰巧是專業的插畫師,有繪畫的需求,或者是一名在校學生,每天需要閱讀大量的 PDF 文獻,還需要做筆記,那麼沒有任何智能設備,比 iPad 更合适。
但面對一台售價超過 6000 元的「生産力設備」,它真正的生産力價值是由購買它的消費者自己定義的。如果你的預算有限,而且也不需要經常在 iPad 上繪畫,做筆記,隻是想在 iPad 上完成網課任務或者平時充當娛樂設備使用,iPad Air 3 的性價比或許會更香一些。
▎第五代 iPad mini「它就像 iPad 陣營中的 iPhone SE。」
似乎所有科技産品的發展都有逃不開屏幕越來越大的規律,無論是單純的通過增加尺寸來打造大屏,亦或是這兩年流行的增加屏占比,屏幕正在電子産品上變得越來越大已經是不争的事實。
大屏幕有大屏幕的好處,例如你可以更自如地處理多任務,也可以獲得更加震撼和沉浸的影視體驗;而且随着屏幕的增大,設備一般能夠騰出空間來放置容量更大的電池,設備的續航也會相應得到增強。
但小屏幕也有自己的裨益。拿第五代 iPad mini 來說,7.9 英寸的屏幕使得它有着完全不同于其他 iPad 的使用場景:使用 iPad Pro 時我可能更多是一隻手「托着」,然後另一隻手通過 Apple Pencil 或者手指來操作。但 iPad mini 的尺寸就剛剛好,在沒有座位的地鐵上,即使扶着扶手,我依然能夠從容地單手握住 iPad mini 來閱讀電子書。
這種比大屏手機大,但卻沒有其他平闆「臃腫」的體積使得 iPad mini 成為一款便攜平闆,也因此許多人喜歡将它放在包中随身攜帶,成為通勤時打發時間的利器。
以我自己為例,我以前習慣在包裡帶上一部 Kindle,用來打發通勤路上的時間。但用過 Kindle 的人應該都知道電子墨水屏幕存在刷新率低的缺點,雖然在閱讀時可以帶來近似真實紙質書的效果,但一旦涉及到像标記、選詞時,電子墨水屏的低刷新率特點使得精細操作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每次想要标記一段内容或者選詞查詢時都要操作好幾次才能勉強成功。
此外,搭載 A12 仿生處理器和 3GB RAM 的配置也使得第五代 iPad mini 擁有不俗的性能表現,再加上适中的體積和 iOS 的自帶光環,它就像 iPad 陣營中的 iPhone SE,「換藥不換湯」之後迎來了屬于自己的「第二春」,收獲了包括許手遊愛好者在内的忠實擁趸。
說了這麼多,最終的結論是第五代 iPad mini 更适合一些對設備體積敏感,同時玩遊戲多于追劇看視頻的群體,而如果你同時還有在設備上記錄生活的需求,那麼支持 Apple Pencil 的第五代 iPad mini 可能是最适合你的平闆設備。
▎第七代 iPad「不到 2500 元的售價還要什麼自行車呢?」
如果我不說第七代 iPad 是在去年秋季發布會上和 iPhone 11 系列同台發布的,可能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蘋果當時還「抽空」推出了這麼一款産品。
的确,相比更具看點的 iPhone 11 系列,第七代 iPad 無論是在設計上還是配置方面都有些「吃老本」,但轉念一想,這樣一款定價更加「親民」的産品可能正是蘋果需要的,作為入門款的它将成為蘋果生态「拉新」任務的中堅力量。
第七代 iPad 的視網膜屏幕由 2018 款的 9.7 英寸稍微增到到了 10.2 英寸,無論是在看劇,上網課,還是處理文檔,更大的屏幕都具有更充分的先天優勢。
其次是更大的内存容量,雖然還是和第六代 iPad 一樣的 A10 Fusion 芯片,但好在這一代的運存容量由 2GB RAM 拔高到了 3GB,處理器多任務時能更加得心應手一些。
第七代 iPad 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新特性,那就是它也開始支持全尺寸智能鍵盤,這意味着你可以通過屏幕側邊的金屬觸點來和智能鍵盤配對,搭配 iPadOS 的多項新功能,簡單的文檔處理任務也不在話下。
總的來說,第一代 iPad 的優點除了便宜,還是便宜:A10 Fuison 3GB RAM 的組合雖然稱不上很能打,但用來刷劇或者上網課也不會差到哪裡去;而屏幕除了有 10 英寸的「大優勢」以外,原彩顯示、廣色域顯示、非全貼合工藝的缺失也是遺憾,但不到 2500 元的售價還要什麼自行車呢?
刨去其他考慮,如果你在預算有限的前提下,隻想購買一台平時用來刷刷劇,偶然通過外接鍵盤或者 Apple Pencil 完成一些諸如上網課,處理文檔等輕量級工作任務的話,第七代 iPad 應該是最适合的一款。
▎總結從 2000 元到 6000 元,目前在售的四款 iPad 覆蓋的價位十分平滑,而且自從蘋果在去年三月份下架了 2017 款 10.5 英寸 iPad Pro 之後,整個 iPad 産品線也變得更加明朗,也基本能夠覆蓋大部分用戶群體的需求:
▪ 大屏、實惠 → 第七代 iPad(¥ 2499 元起)
▪ 便攜、性能 → 第五代 iPad mini(¥ 2921 元起)
▪ 大屏、性能 → 第三代 iPad Air(¥ 3896 元起)
▪ 專業、性能 → 2020 款 iPad Pro(¥ 6229 元起)
希望通過上面的分析,你能夠在掏出錢包時更加胸有成竹一些。最後來一張圖總結,四款 iPad 的配置對比。
編輯于 2020-04-22 14:41:47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